選單

怛羅斯之戰大唐敗給阿拉伯帝國,如果把蘇定方放在同一時代,高仙芝加蘇定方能贏嗎?

恆羅斯之戰是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之間展開的一場爭奪西域控制權的戰爭,是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在西域的一次慘敗。它所產生的影響似乎是看不見的,但並不能絕對的說是沒有影響的,有人說這是一場無關緊要的戰爭,但也有人它還是改變了西域的格局,只是這種改變是潛移默化的,並不是在當時就能看出來的,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的話,或許這種影響是可以改變的。

怛羅斯之戰大唐敗給阿拉伯帝國,如果把蘇定方放在同一時代,高仙芝加蘇定方能贏嗎?

這很難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就如同該戰雙方的參戰人數一樣,一直得不出一個準確的結論, 阿拉伯帝國來說人數當在十萬甚至以上,不過唐軍的人數是最有爭議的,即便是史書的記載也多有不同。

就拿我們熟悉的正史來說,《資治通鑑》記載番漢軍出動三萬兵力,而兩唐書記載是兩萬,也就是說在正史中記載的參戰唐軍是兩三萬,當然這個和柳芳在《唐歷》中記載的三萬似乎是吻合的,只是在杜佑的《通典》中記載的是七萬人,而《段秀實別傳》中記載的是六萬人,也就是說大唐出兵在六七萬左右,而在阿拉伯國家的一些記載中有十萬甚至更多的人數。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即便不考慮外來的記載,單隻我們自己的史書,記載就有很大的差別,而這兩種觀點各自有人站隊,也不過是自圓其說,現在已經很難正確做出估計。

不過當時安西軍的定額是24000人,這是常備軍,戰時還要招募士兵配合作戰,這個數量無法做出估計,但是當時的唐軍正規軍應該出動的就是兩萬左右,留下部分正規軍鎮守安西四鎮。而且這一戰中還有西域附屬國的參戰,當時聽憑大唐排程的附屬國兵是拔汗那兵和葛邏祿兵。

怛羅斯之戰大唐敗給阿拉伯帝國,如果把蘇定方放在同一時代,高仙芝加蘇定方能贏嗎?

即便不能準確估計大唐的總兵力,但兵少將寡這種說法應該並不是特別靠譜。當時唐軍的軍事統帥是高仙芝,高仙芝當時對大食的這一戰是有備而來,而大食是倉促應戰,因此很難說高仙芝的兵力會比大食少很多。存在差距應該是一定的,只是大食的兵力數倍於大唐很難說得過去。

那麼高仙芝為什麼會發動這次戰爭呢?表面上看來是和高仙芝的貪戀以及毀約有關係。天寶年間,安西軍經略西域是很順利的,這也讓高仙芝成為帝國不可多得的名將,只是到了天寶九年,高仙芝覬覦石國的財富,以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出兵一直依附於大唐的石國,石國國王知道打不過就直接投降了。最開始高仙芝接受了投降,但接著就趁機俘虜了石國國王及其部眾,將石國近乎血洗。另一個小國突騎施部落也被攻擊,部落首領被俘虜,這一系列的舉動讓大唐在西域失去了人心,但卻讓高仙芝得到了更多的戰功。

後來僥倖逃脫的石國王子就到了大食請求出兵報仇,大食早已崛起,本就有和大唐爭奪西域控制權的野心,因此趁機答應出兵攻打安西四鎮。而高仙芝知道後搶先發兵攻打大食,雙方就在恆羅斯開戰。

怛羅斯之戰大唐敗給阿拉伯帝國,如果把蘇定方放在同一時代,高仙芝加蘇定方能贏嗎?

高仙芝發動該戰固然是有私人的原因,但其經略西域卻是朝廷一致決定的,也就是說高仙芝的貪婪也好失信也好,其結果卻是朝廷願意看見的,因此這一戰也是朝廷許可甚至是很重視的,或許唐玄宗也想利用該戰徹底控制西域,將大食從西域趕出,因此高仙芝不可能沒有援兵。

但是這一戰高仙芝還是敗了,當時戰爭持續了五天,雖然沒有分出勝負,但是唐軍漸漸處於弱勢應該是肯定的,這樣的膠著狀態持續著,一旦有任何微小的變化,都足以改變戰局,就在這個時候,大唐的附屬國葛邏祿叛變了,站在了大食那一方,這直接導致了唐軍的潰敗。

但分析該戰的失敗,叛軍固然是影響很大,直接導致了結果,但應該注意的是,即便沒有叛變,高仙芝也很難堅持到勝利。

怛羅斯之戰大唐敗給阿拉伯帝國,如果把蘇定方放在同一時代,高仙芝加蘇定方能贏嗎?

這裡面的原因,有一方面就是唐軍的作戰配合能力不是很好,葛邏祿一叛變,戰爭局勢立刻有了變化,唐軍潰敗,士兵四散,直到後來高仙芝和李嗣業以及段秀實收攏殘兵想重新反攻,但為時已晚,只能一步步敗撤,而在敗撤途中,為了能夠順利回到安西,李嗣業殺死了百餘名途中的附屬國拔汗那兵才得以逃脫。

在唐玄宗時期,雖然國勢強盛,但是軍事能力實際上已經不能和唐初相比,就拿幾年後的安史之亂來說,安祿山起義,唐軍節節敗退,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帝國外重內輕的軍事制度導致的大部分正規軍不能及時趕回來,但趕回來的唐軍作戰能力也並不強悍。

如果將蘇定方放在唐玄宗時期,也未必能改變什麼,不過有一點或許可能發生,就是即便是戰敗也未必會輸得很慘。當然這個很難假設,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有什麼改變,那同時就會有很多東西改變,結果很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