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小年 | 濃濃年味起,人間小團圓

小年 | 濃濃年味起,人間小團圓

今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節日“小年”,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

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一般是臘月二十四。

民間又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就是說官府臘月二十三、百姓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臘月二十五過小年。

之所以是“小年”,是相對於春節“過大年”來說的。

雖然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但是真正的過年是從小年開始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人們打掃庭院、居室,清除積垢,置辦年貨,製作節日食品,一直要忙到臘月底,即臘月二十九或臘月三十,也就是除夕。

到除夕,那就是大年了,也就是說小年是大年的序曲或序幕。

小年最重要的習俗是“祭灶”,祭祀的是灶神。

灶神,又稱灶君、灶王、司命灶君、東廚司命等,民間俗稱“灶王爺”。

過去差不多家家的廚房都供奉灶王爺,灶王爺是居家之神,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守護神。

祭灶,也叫“辭灶”,就是送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的所有事情,特別是他所在的這家人所做的善事、惡事,好讓上天來賞罰。

兒歌說:二十三,糖瓜粘。

人們要在灶王爺的神像前,供上麥芽糖制的糖瓜和餃子。

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嘴,餃子意在堵住灶王爺的嘴,以免他到玉皇大帝那裡去說人間壞話。

還有一種說法,灶王爺並不是僅僅在臘月二十四上天,而是每個月的月底都上天,向司命神報告人的過失,這樣灶王爺主管一家的飲食之外,還掌管一家的生死禍福,隨時記錄人的功過善惡。

又逢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過小年,

清水洗刷廚房淨,香燭繚繞麻糖甜,

百姓下拜何所求,灶君上天進善言,

添財添物添富貴,保福保壽保平安。

灶王爺告狀

民間有個小孩是龍骨龍身,長大了要當皇帝的。玉皇大帝安排土地公公每天揹他過河上學,暗中保護他。

小孩的媽媽得知此事,立刻變得飛揚跋扈起來,“等我兒子做了皇帝,誰對不起我,叫我兒子都給收拾乾淨!”

她一邊叨唸一邊敲打鍋灶,震得灶王爺頭疼不已。等到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告了狀,玉皇大怒,撤銷了她兒子作為預備皇帝的資格。

這個傳說鞭撻了“小人得志便猖狂”的惡習,足以警策世人。

小年 | 濃濃年味起,人間小團圓

窮秀才趕灶王爺

一位窮秀才因科考落第,家道敗落,不得不在街頭賣字餬口,半飢半飽地過日子。到了臘月二十三,連祭灶的東西都買不起。

他深感世道不公,氣憤之下,便在灶王爺的神像上寫了一首詩:

一匹黑馬一支鞭,我趕灶王早昇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為何文章不值錢?

灶王餓著肚子被趕上天,玉皇看了窮秀才的詩,深受感動,對那些嘴上抹了蜜糖,報喜不報憂的灶王給予重重處罰,並向窮秀才傳旨道:

灶王受賄把我騙,唯有秀才敢直言,

玉皇問了人間事,從此文章應值錢。

後來,這位窮秀才獲得了富貴。人們都稱讚他不給灶王爺溜鬚拍馬,趕灶王趕出了好報應。

這個傳說是借趕灶王、處罰灶王來針對時弊,反對一味粉飾太平、報喜不報憂的惡劣世風。

灶王爺背賬

窮人翻箱倒櫃找出幾張黃紙來給灶王爺做了一身新衣服,送灶王爺上天見玉皇。

正當各路神仙向玉皇歌功頌德之際,那位灶王卻覺得背上似乎擱著一個大包袱,壓得駝背彎腰。

大家圍攏來一看, 原來灶王的黃袍是用帳單做的,難怪他越背越覺得沉重了。

玉皇見了深有所感,便提筆寫道:

好話讓我腦發昏,世上貧困是實情,

灶王帳單當錦衣,提醒天上眾神仙。

以後灶王爺出入天上人間,也只得一五一十地講真話了。

這個傳說詼諧風趣,對比仍然有大量貧困人口存在的今天,更能體會其嘲諷現實的深刻寓意。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明朝有個兵部尚書,名叫張悅。

有一次在接灶神的時候,他家的狗蹲在灶頭上,他也不去趕它,任憑狗湊熱鬧,繼續拜灶王爺。

那隻狗突然從灶上跌下來,立刻死了。全家人都說這是不祥之兆,張悅卻鎮靜地對家人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後來他家平安無事。

這個傳說告訴我們,信仰不同於迷信,信仰是給生活一種秩序和儀式感,讓人行得正、坐得端;而迷信則會毀了生活,讓我們無所適從。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小年 | 濃濃年味起,人間小團圓

灶王爺示警

有個讀書人,一次在酒醉之後,調戲家中的一個婢女。婢女堅決不從,奮力掙扎,逃脫了主人的糾纏。

那時候,正是陰曆月底的最後一天,這讀書人睡到四更天的時候,他的妻子忽然把他叫醒說:“我剛才夢見了一位星神,頭上戴著方巾帽,身上穿著黑袍子,騎著一匹快馬在奔行,隨身還帶著簿冊,並且用手向我指劃一下,就飛奔離去了。我沒聽清楚他向我說了什麼,就醒了。”

這位讀書人頓時毛骨悚然,說道:“你夢境中的神明,一定是灶王爺了!”

後來讀書人將那個婢女許配給人家,才向妻子說明:“你從前夢到灶王爺向你有所指示,是因為我曾經調戲過婢女。這件事雖然沒有做成,但是心中已經有了惡念,所以才被灶王爺記錄下來,上奏天庭。以前我不敢向你說明,是因為怕你為難婢女;今天向你說明這件事,一是表彰婢女的節操,二是向你懺悔!”

這個傳說告訴我們,君子慎獨,善惡只在一念間,天理昭昭不可欺!

灶王爺訓導俞公

明朝嘉靖年間,江西有一位俞公,他自認為經常行善,沒有什麼大的過錯,卻處處不順,一年不如一年,由此怨恨上天不公。

他四十多歲後,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都要書寫黃紙文書,向灶王爺祈禱,請求代為傳達給上天。這樣又過了幾年,也沒有什麼感應。

直到四十七歲時的除夕,灶王爺以老人的形象現身,指出俞公只是圖虛名,空有行善之表,而沒有行善之誠。

俞公羞愧之下,從此痛改前非,不再怨天尤人,時時行善而不讓人知道,他的命運最終發生改變,福壽俱全。

這個傳說來源於勸善書,雖然內容有點迂腐,但是卻提醒我們,天道必有知,蒼天必有眼,千萬不要自欺欺人,應該行善而不自誇,因為我們都是有人性弱點的,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西方人也說,“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張郎休妻

民間傳說灶王爺原來姓張,被人稱為“張郎”,他娶了個媳婦,名叫郭丁香。

這個郭丁香非常賢惠,起早睡晚,辛勤持家,很快家業就興旺起來,高屋瓦房,騾馬成群。

張郎成了富戶,全是因為勤勞能幹的妻子,但是他不想想是怎麼得來的,反而產生了喜新厭舊的念頭,活也不幹,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再找個漂亮的年輕媳婦。

他整天虐待郭丁香,終於把她休了,趕出家門,又娶了個財主的女兒李海棠。這李海棠好吃懶做,整日和張郎花天酒地,不操持家務。

幾年下來,家業敗盡,最後連飯也吃不上了,李海棠也不跟他了。

俗話說:休了前妻沒飯吃。

張郎只好要飯,有一天,來到一家門口,一個僕人給他飯吃。

他吃完飯,看看天色不早了,就懇求在這家鍋屋裡住一夜。那個僕人請示女主人後,就答應了。

張郎說:“你家主人心眼真好,你給說一聲,我想見見她。”等到一見女主人,原來是被他休出家門的郭丁香。

郭丁香問張郎:“你怎麼到了這步田地了?”張郎羞愧得無地自容,就一頭鑽到鍋灶底下燒死了。

巡遊人間的天神把這事上報給玉皇大帝。玉皇覺得張郎雖然不好,但是還知道羞恥,說明他沒壞到底,既然死在鍋灶底下,就封他做灶王爺吧。

這個傳說流傳很廣,影響很大,以至於地方戲中有一部《張郎休妻》,就是以這個傳說為素材的。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恩負義,糟糠之妻不下堂,這是幾千年來的古訓了。

小年 | 濃濃年味起,人間小團圓

灶王爺大戰三尸神

小年還有另一個重要習俗“掃塵”,傳說也和灶王爺有關。

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為了秘密掌握人間情況,就派三尸神常住人間。

三尸神是個阿諛奉承、搬弄是非的傢伙。有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咒罵玉皇。

玉皇大怒,降旨讓三尸神查明此事,將犯亂人的姓名、罪行書於牆壁之上,並讓蜘蛛結網遮掩以做記號,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是帶記號之家,滿門抄斬,一個不留。

三尸神好不高興,在每戶人家的牆壁上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官來斬盡殺絕。

灶王爺知道了這事,大驚失色,為了搭救世人,想出了一個辦法:讓人間在臘月二十三日“辭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家每戶必須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淨門窗。

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來察看時,家家窗明几淨,煥然一新,燈火輝煌,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

他找不到所謂“劣跡”的記號,立刻返回天上,向玉皇彙報。

玉皇瞭解實情後,立刻降旨拘押三尸神,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這個傳說是為了說明“掃塵”習俗的由來,其實還有一些暗藏的資訊:

①本來已經有了向上天彙報人間情況的灶王爺了,但是玉皇還是要啟用另一個渠道,即三尸神,雖然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實際上對於不願意順應自己的部下,領導還是免不了要懷疑的;②小人善於迎合,短期內會迷惑許多人,但是終究要暴露。

⊙編輯:飄落的蒲公英(ID : Ceo5212)

另:寫作不易,希望大家在閱讀後給個留言和轉發,以示鼓勵!一個人長期堅持寫作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