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是“生妻”?有什麼講究

為何古人會寧願選擇喪夫的寡婦,也不願意娶從未嫁人的“生妻”?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是“生妻”?有什麼講究

古人的經驗並非是無稽之談,他們的很多經驗都是在實踐中不斷積累而來,這些看似落後保守的俗語其實寓意深遠,結合時代的大背景更能體會到古人的無窮智慧!婚喪嫁娶在古人心中是頭等大事,他們不應封建保守地選擇處子作為妻子嗎?怎麼會願意接受守寡女子呢?拋卻一些固有偏見,這和女子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除卻顏值,男子考慮更多的竟然是這三個方面!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是“生妻”?有什麼講究

第一:女子持家、品行當先

在三六九等的封建社會中,“生妻”是指十五六歲貌美如花、不諳世事的女子,她們年齡尚小,大多不知人間疾苦,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是極高的,這些年輕妻子不懂人情世故、不精待人接物,經常會被人抓住把柄被人恥笑。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蘇武的生妻,《漢書》中曾有記載:蘇武在前線英勇打仗,由於兵敗下落不明,他的妻子在尋得無果後選擇改嫁,當時蘇武接到書信之際,他十五歲的妻子已經嫁的他人。且不說生妻的做法正確與否,光是她火速般的改嫁就讓人唏噓不已,這種行為對於在刀光劍影中的蘇武來說無疑是致命一擊。

古人對女子的要求是從一而終,一些丈夫還在就該嫁的女子是被人不屑的,這彙總女子不僅會給丈夫家人抹黑,還會帶去不必要的憂慮煩惱。而寡婦則是死了丈夫的女子,她們相夫教子,知書達理,在經歷喪夫之痛後更加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和家人相處,因為吃過世間苦累,所以更加懂得體貼珍惜。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是“生妻”?有什麼講究

第二:體質差距、勞動當先

封建時期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當時科技落後,很多家庭的收入都是依靠夫妻雙方,對於名門望族來說,女子只負責貌美如花、風情萬種即可,但對於平常人家,女子的能幹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女子紡花耕種,樣樣都需要技巧。生妻年齡較小,無論是家務還是農活都極為生疏,這會極大增加家庭的壓力,遇到一些好逸惡勞的生妻,那幾乎是極大打擊。而寡婦則是從生妻成長而來,且不說她們的動手能力,光是考慮周全的家務活就不用家人操心,這很大程度減少了丈夫的壓力。寡婦本是一屆弱女子,為了生計,不得已“為母則剛”,從青澀無知到成熟勇敢,對於想要過日子的男子來說,寡婦遠比“生妻”更加合適。

第三,生育風險、性格差異

古代女子雖然嫁人較早,但她們的各項器官實質都併成熟、發育還並不完善,這種情況下懷孕很容易產生生育隱患,當時醫療條件落後,如果生妻因難產而亡或者落下病根,那將會極大增加夫家的壓力,而寡婦相對來說較為成熟,她們懂得如何照顧自己、保護孩子,古人強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男子在擇偶的時候更加看重一個女子的生育能力。很多人會覺得一些寡婦是年老色衰女子,其實不然,這些女子因為嫁人較早,年齡一般都是二三十歲,放在現代社會是極好的婚嫁年齡。從性格上來說,大多數男子都喜歡知書達理、溫順賢惠之人,不同於現地社會的自由開放,那個年代的撒嬌賣萌是狐媚的表現,寡婦相對較為穩重,不僅可以讓丈夫無憂奮鬥,也能給公婆、孩子一個較好的成長環境。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是“生妻”?有什麼講究

女子是一個家庭的紐帶,事關三代,在先成家後立業的封建社會中,成家就是要找一種相濡以沫、互相依偎之人。有人說:從古至今,眾人都追求一生一世一雙人,哪怕是在三妻四妾的封建社會中,男子也希望可以覓得良人共度一生,他們之所以不願意選擇生妻主要是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伴;有的人說:在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中,眾人講求靈魂上的平等、三觀上的契合,無論生妻還是寡婦,眾人有更多追求真愛的機會。現代社會雖然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在嫁娶時依然要慎重考慮,畢竟伴侶乃是一生所伴!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