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慈禧太后作為最有權勢的女人,竟然也在外面找了一個男人,而且這個男人還是外國人。這個人還專門寫了一本書,記錄此事。這是怎麼一回事?

慈禧太后作為最有權勢的女人,竟然也在外面找了一個男人,而且這個男人還是外國人。這個人還專門寫了一本書,記錄此事。這是怎麼一回事?

慈禧太后作為最有權勢的女人,竟然也在外面找了一個男人,而且這個男人還是外國人。這個人還專門寫了一本書,記錄此事。這是怎麼一回事?

慈禧太后作為最有權勢的女人,竟然也在外面找了一個男人,而且這個男人還是外國人。這個人還專門寫了一本書,記錄此事。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男人名叫巴恪思,是個英國人。

他1873年5月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列治文市。據說祖上曾經是顯赫的奎克家族。

1897年6月,24歲的他從牛津大學畢業,但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後來,他得知英國駐華使館需要一名翻譯,英國《泰晤士報》也需要一名駐華記者,他前去應聘,結果成功了。

於是,他以翻譯和記者的身份來到了北京。

當時,北京的統治者正是慈禧太后。

他作為英國大使館的翻譯和記者,自然有條件接觸到慈禧太后。

這傢伙在書中回憶起了他與慈禧相識的過程。

他說,一天,大使找到他,要他和大使夫人一起去見拜訪慈禧太后。

這是他第一次面見慈禧,按規矩是要下跪的,但慈禧竟說免禮,這讓他異常激動。

當然,他也不是不願意,而是忘了。因為此時的慈禧太后雖然是個老太婆,但她一點也顯老,她的肌膚細膩、如雪,光滑的臉龐不見任何皺紋。她哪是位太太,分明是位端莊美麗的少婦啊!

他只顧盯住她的臉,一時忘了應該下跪,只是按英國的禮儀朝她點了點頭。令巴恪思驚奇是,慈禧竟沒有責備他,相反還朝他笑了笑。

為翻譯的方便,他與慈禧靠得很近。慈禧身體上不時飄來一股淡淡的幽香,讓他神清氣爽。他在翻譯中十分大膽地加點中國式的幽默,引得慈禧時時抿嘴暗笑。他注意到,慈禧雖然跟大使夫人說話,但心裡是勉強的。她的心思在他身上,果然不久,慈禧停止了與大使夫人的對話,轉過身來,問他到北京習不習慣,吃得好不好。巴恪思十分認真地答道:“太后,我很習慣,吃得也很好。” 慈禧不以為然:“你們西洋有什麼好吃的,等下你把我們宮的東西帶回去吃吧。”說完,她揮了一下手,一大堆吃的東西擺在他面前。

見面結束後,慈禧太后送了許多禮物給巴恪思。回到住所,巴恪思翻看屬於自己那份禮物。他意外地發現裡面竟有一條紅色的手絹,淡淡紅色裡面散發一股奇異花香。巴恪思又驚又喜:在中國,這是女人送給男人的定情物,慈禧太后難道喜歡上了他?

自從收到慈禧太后的手絹後,他就患了相思病,晚上做夢全是慈禧太后的身影,與她一起盪鞦韆,一起野外散步吃烤鴨,甚至與她同床共眠。

他竟莫名其妙喜歡上了慈禧太后。

他透過李蓮英,提出要單獨會一會慈禧太后。

太后竟然答應了。

於是,他悄悄來到故宮。

在這裡,他與太后度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夜晚。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後來,這個英國貴族透過李蓮英的安排,經常私會太后,與她一起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美妙的春光。

由於巴恪思表現有“功”,1903年,滿清政府擢升他為京師大學堂(後來成為北京大學)法律和文學教授;一年後成為英國外務處專員。

不久,慈禧病重,對巴恪思失去了興趣。她與巴恪思保持四年之久的性關係戛然而止。

1908年1月15日下午五時,中國一代專制統治者,74歲的慈禧太后去世。

1944年1月,在北京生活了四十五年的巴恪思於北京病逝,享年七十一歲。臨終前一年,他完成了自傳體著作英文版《太后與我》。除著有《太后與我》外,還與人合著有《太后統治下的中國》、《北京宮廷回憶錄》。裡面記載了他與慈禧太后交往的點點滴滴。

對於巴恪思與慈禧交往的這段歷史,現在仁者說仁,智者說智。

1976年,英國曆史學家休‧特雷弗羅珀出版了《隱藏的一生:埃蒙德‧巴恪思爵士之謎》(後改名《北京隱士》),指責巴恪思傷風敗俗,偽造證據,欺世盜名。而瑞士籍醫生賀普利則書的後記寫道,巴恪思的回憶錄雖然因記憶混淆而有些歪曲,但基本上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本書的英文版主編Derek Sandhaus認為,巴恪思寫此書的目的似乎並不是為了聳人聽聞或自誇自大,而是作為回憶,告訴讀者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兩段時間,一在英國,一在中國。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人鮑樸接受採訪時說,至少可以認定,《太后與我》不是出於“妄想狂”之手筆,其內容亦非“壓抑扭曲性慾的最後發洩”。中文字譯者是小說家王笑歌認為:清代末季既是多欲之秋,也是多事之秋。作者以接近政治最高層之利,在書中或直接白描,或透過相關人物口述,為諸事提供了真切的細節、獨特的視角,值得參考。

的確,作為一代統治者慈禧死後身上有太多的謎團。有的謎團已經解開,而她與巴恪思來往的性史恐怕會永遠成為待解的謎團。

(李蘇章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