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了繁殖和進食連大腦都進化沒了

喜歡釣魚的人都曾直接下水摸過魚,有時也會抓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如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

雖然這些都不是扁形動物,但是類似的扁扁長長的軟體動物都令人非常害怕。實際上扁形動物主要分三類,有渦蟲綱、吸蟲綱和絛蟲綱。每一種都有著超乎尋常的超能力。

為了繁殖和進食連大腦都進化沒了

渦蟲綱

渦蟲體偏長,背部微微凸起,頭呈三角形,體態更像是長了一顆毒蛇頭的蚯蚓。但實際上它們嚴格來說是沒有很發達的大腦,全身上下佈滿感光細胞,跟宅男本質沒有什麼區別都是見光死,哪裡黑就往哪裡鑽。

原始的形態和器官反而讓它們進化得更快,實際上因為沒有非常複雜的獨立生活系統,在皮肌之間,都是神經實質組織充填,每一個獨立個體所需要的體內所有的器官都可以包埋於肌肉之中。

為了繁殖和進食連大腦都進化沒了

渦蟲可以自行分裂,每一處斷開的肉體都將是新生的自己,這種增值能力堪比癌細胞。如切為3段,前端可以再生出後尾,後端又可以生出頭,中端則能前生頭在生後端。因此它們往往以數量的優勢戰勝和捕食比它們更強大的對手。

如果你想透過不斷分割來大批次生產,並用來吃,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它們已經可以用數量碾壓對手,但是捕食的能量可能還不夠分裂的消耗,在渦蟲周身的光感細胞附近還長有輕微毒素的觸角,必要時可以麻痺獵物。所有食物能從口中自由地伸出,用以捕捉食物,吞嚥後口就成為腸,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殘渣仍由口排出,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多餘的器官。

為了繁殖和進食連大腦都進化沒了

吸蟲綱

吸蟲綱顧名思義能像吸血蟲一樣營寄生活在其它生物個體上,因此它最恐怖的技能除了吸血,甚至能代替宿主某個器官,已達到同生共死的地步。常見的吸蟲綱的扁形門生物寄生在寄生在脊椎動物的消化系統之中,等蠶食宿主的食道或者消化器官,就用自己的神經元細胞連線宿主,同時拋棄自己所有的感官功能。

運動機能在寄生之後逐漸退化,所有營養用來發展長有小刺的皮層神經組織和生長出吸附器組織,如肌肉發達的吸盤和小鉤等,用以紮根於寄主的組織和神經的深處。如果宿主的營養足夠,它們則會在宿主體內完成交配生殖和在繁殖的過程。更因為它們是雌雄同體,交配更毫無顧忌,瘋狂繁殖,只要兩個生殖細胞之間突突就能產生一堆新的小吸血蟲。

為了繁殖和進食連大腦都進化沒了

吸蟲具有超乎常人的產卵量,與自由生活的渦蟲相比,保守估計吸蟲的產卵數可達渦蟲的10000倍之多。因此地球上的吸蟲光是產卵量遠超總人口數的幾千萬倍。更為變態的之處就是,它們不光產卵量巨大,卵還可以自行受精,形成卵中卵,可能很多吸蟲在成為母親的同時也當了奶奶。

為了繁殖和進食連大腦都進化沒了

絛蟲綱

絛蟲是比較常見的寄生蟲,在貓和狗的身上都比較常見。絛蟲綱生物和吸蟲綱生物最大的區別就是寄生狀態和體長。絛蟲綱生物只需要安靜的躲在宿主的腸道中,汲取食物營養,無需吃到宿主器官,這種狀態更像是蛔蟲。

但為了吸收更多營養,它們往往已經進化發展出無限增長的身軀。如果不是考慮到宿主的營養有限,而限制絛蟲綱生物的生長,它們可能會長到幾十米,畢竟一條普通的絛蟲綱生物就有72英尺。

為了繁殖和進食連大腦都進化沒了

成形的絛蟲綱生物體態更像毛毛蟲,周身長有帶有尖棘的微毛的觸角既有固定作用,免使它們從消化道被宿主排出。又能依附宿主腸上皮細胞中,已達到吸取滲出腸道的營養液的目的。即使宿主掙扎撕咬,但因為它們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部分蟲體被切開後,又可以重新長成完整的個體。因此一般被寄生,直到死亡都不可能擺脫它們的糾纏。甚至宿主繁殖過程中,它們也可以更換到宿主交配的物件上,甚至宿主群體之中任何接觸到的個體上。可謂一顆老鼠屎,帶壞一鍋粥。

總之,扁形動物門為了繁殖和進食連自己大腦都可以進化到沒有,還有什麼能攔得住它們生活。如果有那就是環境汙染,因為它們對水質的要求極高,酸鹼度微弱的變化都將讓它們全軍覆沒。如果不是水質攔住它們進化的腳步,稱霸海洋的都有可能是它們。

這裡是動物英雄傳,如果你覺得這期有點意思,求點贊求關注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