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陳友諒讓俘虜喊話勸降,他卻對著城上疾呼:援兵馬上就要到了

陳友諒讓俘虜喊話勸降,他卻對著城上疾呼:援兵馬上就要到了

元末又是群雄並起之時,這一次的主角是朱元璋。然而,朱元璋的先天條件並不好,他出身寒微,投靠紅巾軍後又屢遭打壓,即便在江南立足,仍然處於四戰之地,強敵環伺。1363年,他正與東吳張士誠激戰,卻得到了陳友諒進攻洪都的訊息。

陳友諒詭計多端,選擇的時期確實很好。朱元璋不足以支撐兩線作戰,即便調兵支援,也是遠水不解近渴。而且,洪都就是今天的南昌,地理位置重要,“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但是此處正好適合陳友諒發揮水軍優勢。更何況,洪都雖大,卻藏不了太多兵馬,陳友諒卻是傾巢出動,帶著數百艘戰艦,六十萬兵士。

陳友諒讓俘虜喊話勸降,他卻對著城上疾呼:援兵馬上就要到了

這個架勢,陳友諒不僅要攻克洪都,而且還將順江而下,一舉蕩平朱元璋的老巢。然而,他們到達洪都後,卻大吃一驚。平日花天酒地的守將朱文正早已嚴陣以待,他早就下達與洪都共存亡的指示。更牛的是,他甚至沒有向朱元璋請求援兵,似乎並不將陳友諒放在眼中。

事實發展也確實出人意料,明明佔據天時地利與人和的陳友諒,就是打不開洪都的大門。圍困一個月,城下成了屍山血海,可洪都卻巋然不動,如同攔路虎一樣。

其實,這一個多月下來,洪都也頻頻告急。朱文正看到實在難以堅持,便派出一個叫張子明的書生向朱元璋求援。洪都早已被圍成鐵桶一般,張子明怎麼出去呢?原來,他被安置在一艘小船之上,趁著夜色放入水關,急匆匆前往應天。

陳友諒讓俘虜喊話勸降,他卻對著城上疾呼:援兵馬上就要到了

出城之後,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洪都大後方是應天,但並非說一路都是朱元璋的地盤。當時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地盤犬牙交錯,還要途徑陳友諒的控制區。所以,張子明白天休息,夜晚趕路,用這種方法矇混過關。

這個辦法很笨,卻很實用,張子明果然順利見到了朱元璋。他描述了城中的慘狀,希望朱元璋能夠迅速發兵增援。而且,他信誓旦旦保證,洪都慘烈,陳友諒也不好過,何況河水就要乾涸,那些戰艦發揮不了威力,只要援軍一到,完全能夠克敵制勝。

陳友諒讓俘虜喊話勸降,他卻對著城上疾呼:援兵馬上就要到了

朱元璋何嘗不知道洪都的重要性,又何嘗不知道當時的兇險。但是,他沉默良久之後,還是告訴張子明:洪都雖危,但大軍集結需要時間,快回去通知主帥,再堅持一個月我將親自解圍。

還要一個月!張子明生怕自己聽錯了。再等一個月,不知道朱文正還能不能站在城頭。但他沒有辦法,只能將訊息帶回。由於返城心切,他沒有晝伏夜出,結果還真被陳友諒計程車卒所抓。

陳友諒上下打量了這個文弱的書生,感覺不是硬骨頭。他先是好言相勸,說明自己是王者之師,朱元璋等人都是螳臂當車。張子明不住點頭,也讓陳友諒越發相信自己的判斷,於是他不耐煩地告訴張子明:快去城下向報信,告訴他們朱元璋不會來了,速速投降。

陳友諒讓俘虜喊話勸降,他卻對著城上疾呼:援兵馬上就要到了

陳友諒連獎賞懲罰都懶得說,他冷冷看著張子明,直到眼前這個軟柿子好欺負。張子明也連連點頭,願意前去勸降。

就在張子明前去喊話時,陳友諒依然饒有興致觀看他的背影。亂世的小人物就是如此悲哀,總是心有不甘地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他輕蔑地笑了笑,張子明的報信,定然會動搖洪都民心,讓他攻城能變得順利。

張子明踉踉蹌蹌來到城下,後面是敵人的大部隊,前面是自己熟悉的戰友。與此同時,朱文正也在盯著他。因為他知道,張子明要說的話異常重要,如果散佈動搖軍心的話,洪都就更被動了。

陳友諒讓俘虜喊話勸降,他卻對著城上疾呼:援兵馬上就要到了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看似柔弱的書生,對著城頭清亮地喊道:我是張子明,我已經見到了主上。你們放心,援軍馬上就到了,請你們再堅持幾天!

說完此話,憤怒的陳友諒發現自己被愚弄。他拿起一把長槊,從後往前捅破了張子明的身體。然而,他卻發現,張子明回眸的眼神居然沒有一絲一毫的恐慌,這與剛才的張子明判若兩人。

陳友諒讓俘虜喊話勸降,他卻對著城上疾呼:援兵馬上就要到了

原來,這位書生知道,他的使命尚未完成。當時的隱忍,只是因為並未傳達朱元璋的口諭。所以張子明選擇偷生,只為在城下頭痛快一場。

最後,洪都堅守了八十多天,打了無數次攻堅戰,卻沒有頹勢。陳友諒只能悻悻離開。歷史固然是英雄人物造就的,但一些普通人,也起到過關鍵作用。張子明就以自己的勇氣,為天下大勢明晰了方向。此後,朱元璋為了表彰他,特意將他封為忠節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