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寫的含蓄朦朧,千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向來以通俗易懂著稱於世,《唐才子傳》記載:“公(白居易)詩以六義為主,不賞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由此可見,能夠讓人讀懂是白居易追求的一個目標。對於他的大多數詩篇而言,的確做到了這一點。但是,有一首小詩,他卻寫得異常朦朧,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極大的難題。一千多年以來,關於這首詩的主題,人們爭議不斷,眾說紛紜。這首詩就是《花非花》。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字面意思是:說它是花又不是花,說它是霧卻不是霧。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來時彷彿短暫而美好的春夢?離去時又像清晨的雲彩無處尋覓。

關於這首詩,有幾種主要觀點:一種是修行說,世事皆虛無,人生如夢幻,生命苦短,命運多舛。一種是詠妓說,夜會官妓,會短別長。再有一種認為是對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尋與懷念。這三種觀點中,持後兩種觀點者居多。

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寫的含蓄朦朧,千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關於詠妓說,認為是中唐時期那些腐朽的官僚與官妓的幽會,只恨良夜苦短,會短別長。首句“花非花”是說官妓的容顏如花,但又並非真花。次句“霧非霧”中“霧”字是雙關。借“霧”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應女宿,但又並非雲霧之霧。“夜半來,天明去”既是詠星,也是說人,語意雙關。官妓不同於一般的妓女,更不同於正式的妻子,她們只能以夜來明去為限,可謂會短別長。故末二句發出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的感嘆。上句言會短,下句言別長。其中“夢”、“朝雲”的描寫是借用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關於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會。因為語言文字運用得巧妙,把男女歡愛之事抒寫得很含蓄,富於詩意。

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寫的含蓄朦朧,千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第三種觀點中認為,首二句“花非花,霧非霧”,是以花與霧比喻所詠之物短暫易逝,難以持久,而這所詠之物到底為何,詩人沒有明說,更讓人無法捉摸。單看“夜半來,天明去”兩句,令人頗為懷疑是在說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看,又不是寫夢了。“夢”原來也是一比。這裡用了“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啟下作用,由此生髮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像春夢,雖美卻短暫,於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天明去”者似朝霞,雖美卻易幻滅,難以追尋,於是引出一嘆:“去似朝雲無覓處”。

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寫的含蓄朦朧,千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一連串的比喻,構成了博喻。它們環環緊扣,如雲行水流,自然成文。反覆以鮮明的形象突出一個未曾說明的喻意,就象一個耐人尋思的謎。從而詩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層“朦朧”的色彩了。有人考證,這首詩被作者編在集中“感傷”之部,與其情調接近的作品如《真娘墓》(其中有句: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簡簡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殺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均為悼亡之作,它們末句的比喻與此詩末二句的比喻幾乎一模一樣,連音情都極為相似,它們都同樣表現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因而,這首詩表達的也應該是這一主題,即抒發了往事雖美,卻如夢如雲,不復可得之嘆。

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寫的含蓄朦朧,千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首詩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爭議,但也成為後人欣賞和模仿的物件。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從“花非花,霧非霧”中獲得靈感,寫出了“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水龍吟》)的名句。可見,這首詩在藝術方面的造詣是非常人難及的。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