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明開國名將,擊垮天下第一騎兵,為何英年早逝

自宋元以來,華夏久經磨難,元朝末年,蒙元皇族腐敗橫行,遂有天下大亂之勢,陳友諒、朱元璋等多股力量在全國各地愈演愈烈,雖然他們彼此是對手,但擊潰蒙元皇室是第一要務,所以早期某種程度上還是朋友,後來大元朝崩了才演變成全面競爭,至少大家都沒想到,昔日馳騁天下的天下第一騎兵,現在居然這麼拉了。

常十萬與蒙古騎兵

大明開國名將,擊垮天下第一騎兵,為何英年早逝

大約在公元1000年的時候,蒙古開始崛起,隨後的1200年到1300年,是蒙古的巔峰極盛時期,因為蒙古人是馬背上的草原民族,而當時那個時代恰好是騎兵天下第一的時代,他們是跟馬兒最親近的民族,搭乘著這股東風,蒙古人組建出了天下第一騎兵,叱吒風雲了好幾百年。

巔峰的蒙古騎兵有多猛呢?總之亞洲被他們基本打完了,而且都是閃電戰,走到哪就打下哪裡,完全就沒有什麼持久戰可言,策略都來不及研究就直接被硬剛殺穿了,而且在那會,不僅僅是亞洲,沙俄帝國與歐洲國家都被打爆了,向西打到了地中海,向北打到了北冰洋,所以在蒙元帝國時期,很多人還是比較害怕蒙古騎兵的,畢竟這玩意威風了太久。

然後朱元璋起勢之時,作為攻打元朝的軍隊之一,自然就免不了要跟蒙古騎兵交手,當時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呢?

而彼時朱元璋手下有一員猛將常遇春,他多次帶兵擊退蒙古兵,水戰打下了長江,把蒙古人逼到了極北方,徹底掌控了水上要道,而最長氣勢的還是以騎兵對騎兵,跟常遇春交過手的蒙古騎兵都沒什麼好果子吃,常遇春甚至越打越勇,還說出了十萬兵可橫掃天下的豪言,自此人贈外號常十萬,蒙古騎兵戰無不勝的神話也徹底被打破,當然了,這時候的蒙古騎兵,其實跟當年忽必烈成吉思汗手底下的蒙古騎兵區別還是很大的,戰鬥力削減了不少是事實。

怎麼形容蒙古騎兵前後的變化呢?就好比是溫室裡的花朵與野花,當年在成吉思汗手底下那波騎兵都是在環境非常惡劣的草原上成長起來的,大家從小就面臨著外憂內患,打打殺殺是常態,而蒙古建立了元朝之後,擁有了享之不盡的財富,坐擁了天下之權力,這不僅僅導致了蒙古的王公貴族與皇室驕奢,同時也導致了普通的蒙古族人開始坐享其成,過慣了苦日子不怕死,過慣了好日子都很惜命。

大明開國名將,擊垮天下第一騎兵,為何英年早逝

當然,就算不再是當年殺到天下敵軍膽寒的巔峰蒙古騎兵,但部隊數量是實打實的高達百萬,而且都是最好的馬與最好的裝甲武器,所以常遇春能攻城略地跟喝水一樣,還是有自己本事的,換個別人他也還是搞不定,在被常遇春幾番暴打後,蒙古的主將王保保羞怒難當,想組織一波反擊打回自己的名聲,最後收攏了各地大軍共計40萬,決定最後打一個大決戰。

常遇春非常敏銳地發現了,敵軍的數量雖多,但是士氣很低,畢竟每次打仗都輸,殘兵敗將很難有什麼士氣這也正常,於是儘管敵人數量眾多,常遇春也並沒有選擇避其鋒芒或者是逃跑,而是選擇了正面決戰,最後所謂40萬蒙古大軍,在王保保帶領下幾乎被全殲,逃跑者不勝其數,被殺者難以言數,只知道事後統計共俘虜了4萬敵軍。

這是常遇春出道以來對戰蒙古騎兵最大的一次勝利,而此戰之後,蒙元軍隊開始懷疑人生,很快北方戰線被一舉摧毀,勢如破竹的常遇春大軍開始追擊了一個著名人物,也就是蒙元皇帝,1369年,常遇春打到了元朝大都,蒙元這皇帝是元順帝,他確實沒先祖忽必烈那味,拼死一戰不存在的,元順帝基本只知道跑路,被追了數百里路,最後逃回了應昌,全面退出了中原地區的爭霸,應昌在今天的地圖板塊屬於內蒙腹地,基本上是已經回到老巢了,所以常遇春也沒有啥機會繼續追殺了,但這一系列戰爭,還是把常十萬的名頭打了出來,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常將軍威名。

比較遺憾的是,同年7月,常遇春凱旋而歸的時候突發疾病死在半路,年僅40歲就犧牲了,愛將的意外身亡讓朱元璋一度非常消沉,那麼常遇春到底是因為什麼而死的呢?答案有好幾種,有人認為這可能是朱元璋自己做的,畢竟朱元璋開國之後大殺功臣是事實,幾乎把滿朝的開國功臣都殺光了,而他做這些事情,都是為了保證明朝江山的延續。

但常遇春還真不可能是朱元璋殺的,首先,常遇春跟朱元璋相識的時候比較早,一共有15年的生死與共,多少有點感情,然後我們退一萬步說,就算朱元璋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此時殺常遇春也不符合邏輯。

狡兔死,走狗烹的邏輯建立在敵人都已經死乾淨了,只剩下如何穩定建立新王朝問題的時候,然而在1369年的時候,大明剛剛擊敗蒙元,新朝初立舊朝死而未僵,各地殘存的反撲力量還十分龐大,後來朱元璋一共花了19年的時間來收拾殘局,直到1388年,才基本是掃平了一切魑魅魍魎,大明朝此時才終於進入新朝穩定與存續的話題。

所以我們基本可以排除是朱元璋所殺,然後還有民間傳聞,常遇春死於天理報應,這是什麼說法呢?

大明開國名將,擊垮天下第一騎兵,為何英年早逝

原來常遇春雖然是一員非常厲害的大將,但他的一生當中也有不少的缺點,他很像是白起一樣的人物,是一個兇悍無比的殺神,也許大家覺得打仗的將軍,殺點人不是很正常,但他們不同於一般將軍因為他們還會殺俘,白起以坑殺了40萬趙軍降卒臭名昭著,常遇春的殺俘也是經常性的,他甚至每次破城都會殺掉俘虜,曾經還多次把對方投降的幾千人全部殺完,朱元璋非常喜歡常遇春,唯獨討厭他這個缺點,也曾多次勸誡他不得殺俘,所以常遇春後期殺心沒這麼重了,但前中期犯下的殺戮確實還是很重。

因此民間也一直傳聞常遇春40而亡不得善終,就是因為殺人太多,遭到了天理之報應,雖然我們以現代科學來說這是無稽之談,但當時確實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話說,常遇春為什麼這麼喜歡殺俘呢?原因有二,第一,常遇春殺俘是為了接下來的戰爭更好打,一方面鼓舞己方部隊殺氣,另一方面恐嚇敵軍;第二,常遇春年少為匪徒,常年跟別人打家劫舍,殺人放火,後來遇到朱元璋才從良,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莫非是過勞死

所以我們很大程度上可以排除以上兩個原因,常遇春真正的死因或許是積勞成疾,25歲那年,常遇春就加入了朱元璋的軍隊,而早期的常遇春也並沒有掌控10萬大軍,並非大帥,他自己就是一個殺在第1線的先鋒,不過在大量的戰爭當中表現優越,積累了無數戰功,才慢慢被提拔起來。

十五年戎馬生涯,還喜歡衝陣在前,衝殺在第一線,身上多多少少也得有百十來處傷口,而且常年不規律的作息與徹夜奮戰,也能導致常遇春身體亞健康非常嚴重,最後落得一個過勞死其實並不奇怪,只是可惜了一代沙場名將,最後沒有戰死在沙場,反而是死在了凱旋返程的路上,對常遇春來說,這或許才是最大的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