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書法臨帖,怎麼也寫不像,啟功說:不像就對了!

學習書法,必須先從臨帖開始,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法帖,認認真真的一筆一劃的臨習,這沒有錯,可是臨習了一段時間之後,會苦惱的發現:已經臨了很長時間了,臨習過程中,筆法也一直是忠於原帖,可總是和原帖相差太遠,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關於臨帖到底像不像的問題,啟功老師的回答很明確。啟功說:或問臨帖苦不似奈何?告之曰:永不能似,且無人能似也。即有似處,亦只為略似、貌似、區域性似、而非真似。苟臨之即得真似,則法律必不以簽押為依據矣。

書法臨帖,怎麼也寫不像,啟功說:不像就對了!

學習臨寫聖教序1什麼意思呢?啟功老師的意思就是說,臨帖啊,永遠不可能百分百的像,並且也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即使是功夫到了,也只能達到大概的相似、表面上的形似、或者只是區域性和原帖非常接近,絕對達不到百分百的一模一樣。假如哪個人能做到百分百的模仿別人的筆跡,那麼,法律上以筆跡來作為法律依據就不合理了。確實是這樣,今人不說,王羲之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從古至今,臨之者眾。傳世的褚遂良摹本,虞世南摹本,乃至趙孟的摹本,咱們拿來比較之後,就會發現,各有特色,沒有任何一個摹本和真跡完全一樣。為什麼呢?是他們的功力沒達到嗎?還是我們對於臨帖像不像這個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

書法臨帖,怎麼也寫不像,啟功說:不像就對了!

學習臨習聖教序2其實,臨帖像不像的問題,歸根到底是在說臨帖具體怎麼臨的問題。小編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結合自身客觀的分析。首先,臨的不像,不像到了什麼程度?如果在臨帖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很好的體會原帖的筆法章法,而只是隨著自己的性子來,臨帖的過程沒有忠於原帖,那麼,小編認為這根本就是像與不像的問題,而是書者自己的關注點問題,態度問題。初臨階段,必須完全的放下自己,筆筆忠於原帖,細細品味其中筆法、章法的奧妙,偶有和原帖相通處,便會臨的惟妙惟肖。當然,初期可能臨的不好,細節表達的不到位,但如果堅持按照原帖的筆意來臨寫,假以時日,功力日益增長,細節把控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到位,所有這些都是以讀帖為前提的。

書法臨帖,怎麼也寫不像,啟功說:不像就對了!

學習臨習聖教序3臨寫到一定程度後,對原帖筆法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這個時候,是否要追求和原帖的完全一致呢?其實,就像啟功老師說的:永不能似,且無人能似也。每個個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書寫習慣,這個很難被外界的力量改變。自己的東西多一點,則形態上離原帖遠一點,忠於原帖,則更似一點,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沒有百分百的絕對。這時候,如果將原帖中精華的東西,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那一面,和自己的融合到一起,為我所用,這樣的臨帖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事半功倍,且對後續的創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臨帖的過程中已經將帖中的東西化為己有,而不是單純的刻板臨摹。

書法臨帖,怎麼也寫不像,啟功說:不像就對了!

學習臨習聖教序4臨帖,是為了取法古人,為我所用。忠於古人,而不丟失自我,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為我所用。所以,像與不像也只是形式上的,臨的像,得到了什麼?臨的不像,有沒有遺漏什麼?有所得,為我用,才是臨帖的真諦。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指正;臨的粗枝大葉,請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