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唐詩三百首的開篇詩人——盛唐賢相張九齡

唐詩三百首的開篇詩人——盛唐賢相張九齡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開篇是張九齡的?《唐詩三百首》是流傳最廣的唐詩選錄版本,收錄了77家三百餘首唐代詩人作品,是我們接觸、瞭解唐朝詩歌最好的初讀版本。這其中也收錄了李白、杜甫、王維等等大詩人的作品,為何開篇第一首卻是張九齡的《感遇》呢?任何人編寫選集類書目,首先就是要給自己訂一套規則。假如蘅塘退士是把自身的喜好放在第一位,那自然會把自己最心水的詩人放在前面。但是在做這種全面的、有大的參考意義的文選的時候,要根據朝代、年份、歷史、名聲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根據書的內容來進行挑選區分。而作為詩選,決定能否入選是詩的好壞,而決定前後左右的只能是詩的分類了。

唐詩三百首的開篇詩人——盛唐賢相張九齡

根據詩歌史,在初唐,上承魏晉南北朝的音樂,詩還是以五言為主。同時初唐的格律尚未完全成型,所以,初唐的主要詩歌作品就都是五言古詩。那麼在編選《唐詩三百首》的時候,開篇之卷必然是當時的作品主流五言古詩。然後才是七言古詩、樂府詩詞。到武則天時期,出現格律詩,就有了五言絕句律詩、七言絕句律詩。我們的詩歌史是從這些詩呈現出來的狀態總結而來,那麼這些詩的先後順序也就是符合這種詩歌發展狀態的。所以《唐詩三百首》第一卷就是五言古詩。而五言古詩的作者也非常多,那麼又憑什麼把張九齡的《感遇》排在第一位呢?在大的時代、作品時期、作品種類區分好前後之後,那麼同一大類中的前後順序自然就是根據作者的名聲、官位的高低、在詩歌史上的地位來進行排位了。當然也完全可以根據作品的時間和好壞來進行排位,但是在這種年代久遠的作品中,有相當部分未必創作時間確定,所以時間並非最好選項。而作品質量的話,能夠入選,就代表這些作品都是上上之選,不是沒有更好的,而是作為詩歌這種文藝作品,好與更好都有強烈的個人傾向,未必能夠服眾。

唐詩三百首的開篇詩人——盛唐賢相張九齡

蘅塘退士應該是在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之後,選擇了張九齡的五古作為這一卷的開篇之作。而第一卷的開篇,自然就是《唐詩三百首》的開篇。這種選擇,肯定是有心的,但並非很不得了的事情,所以也不必糾結。在五言古詩這一卷中,有哪些詩人呢?張九齡、元結、王維、岑參、李白、杜甫、孟浩然、丘為、柳宗元、韋應物、常建、綦毋潛。從年齡看,張九齡是這裡面最年長的一位;從地位看,張九齡做過宰相 ,地位最高。王維、孟浩然都是他提攜的後輩。而張九齡的詩作,雖然不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人名聲大,但是他的作品其實在整個初唐盛唐的轉換過程中非常關鍵,類似於《春江花月夜》在齊梁體轉變到唐詩的關鍵時候起了代表作用。他的詩代表著初唐詩向盛唐詩轉變的時代特徵,這在詩歌史上的獨特性和意義非同尋常。

唐詩三百首的開篇詩人——盛唐賢相張九齡

張九齡出身在南方邊遠的平民家庭,但透過科舉,最後官居宰相之位。他是武則天時期對科舉制度改革,讓平民有機會躋身上層的第一批受益者。由於來自不發達地區,實際上張九齡寫詩一直跟不上形勢。當京城開始流行格律體的時候,他還在創作齊梁體,當他開始學習陳子昂寫“復古”的時候,陳子昂已經糾偏過度,沉入“擬古”的泥潭被人批判。這就是因為文化的地域性,導致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慢半拍,直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發現了他,點撥說你不能只看到古詩的好處,也要看到新詩的發展方向啊。張九齡這才豁然開朗,直到後來取代張說,成為當時政壇和文壇的領軍人物。他的身份從民間詩人轉向宮廷詩人,再變化為城市詩人,他的仕途三起三落,加上他詩風的轉變,都是初唐向盛唐轉變時期詩人的一個標準形態。這樣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雖然詩名輕於李杜,但仕途強於李杜,成為唐詩三百首的開篇人物,是有分量的。張九齡的詩名低於李杜,甚至王維、孟浩然,並不代表他在詩史上的貢獻小。他的詩風在最後一次貶謫之後成型,盛唐的最大詩派之一——山水詩從張九齡這裡發端。

唐詩三百首的開篇詩人——盛唐賢相張九齡

我們熟知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義、常建、韋應物這些著名詩人形成的山水詩派,第一人就是張九齡。他不僅僅是寫山水詩的第一人,整個唐代的山水詩,甚至包括晚唐的山水詩,都帶有張九齡的詩風。他的詩風就是“清淡”。張九齡寫景,沒有華麗的色彩,而是注重營造空靈澄澈的意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下筆全無色彩,也沒有意象堆積,畫面簡單至極,疏闊清朗,淡泊寒涼,呈現出一種“空”的境界。王維把他的“空靈”發揮到了極致,孟浩然把他的“恬淡”發揮到了極致。他們的這種山水詩風,無一不是從張九齡的“清淡”中來。有傳承,有發揮,自成大家,但是都源於張九齡。難道魏晉南北朝沒有山水詩嗎?張九齡引領盛唐山水詩的風格有何不同?非常的不同。前朝主要就是謝靈運、謝眺等人的“流麗”作品了。何為“流麗”?不只是音律流暢清朗,更重要的是寫景花團錦簇,濃墨重彩。我們看謝眺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感覺下: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唐詩三百首的開篇詩人——盛唐賢相張九齡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意象堆積如山,色彩亮麗如錦,偏偏聲音還清麗如高山流水。固然佳作,但是色彩繁複,這就是六朝詩和盛唐山水詩的區別。而帶來這個改變的就是張九齡。所以他對盛唐山水詩是有開派之功的,就憑這一點,排個開篇第一位算什麼呢?當然,蘅塘退士當初選擇張九齡的《感遇》作為五言古詩開篇,未必有想到詩歌史變化這麼遠,不過以張九齡的長輩身份、官職身份、詩作風格,排在這個首位是合理的。還是那句話,作品水平的高低,會因讀者而異,所以並沒有成為編者在選錄、排位時的依據。這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擇,是合適的。何況這首作品本身也是佳作: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詩人雖被貶謫,以蘭桂自喻高潔,感遇時勢造英雄,也表達了真正的賢人志士只有在政治開明的時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對重新“遇時”的渴望。思想高潔而積極入世,這正是古代文人求身正,又渴望為天下而活的一種思想狀態。這種作品,不論從文采、還是精神方面,都是正面的、積極的,作為開篇之作,有何不可?

唐詩三百首的開篇詩人——盛唐賢相張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