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曹操一生奸詐,卻於中國有大功,打破了一個為害3000年的壟斷!

在世人眼裡,三國曹操可謂是一生奸詐,一舉一動都是別有用心,即便死後的陵墓,也被人看成生性多疑,故設“七十二疑冢”。總之,曹操揹負了一生奸詐的惡名,成了京劇臉譜中典型的白臉,所謂“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如此“奸詐”的曹操,卻於中國有大功,打破了一個為害3000年的壟斷制度!有趣的是,曹操這一有功於中國的智慧,只有四個字,如今領導卻經常掛在嘴邊!

曹操一生奸詐,卻於中國有大功,打破了一個為害3000年的壟斷!

談及中國的古代歷史,有三個方向特別需要注意,即:(1)王朝的權力制度,(2)賦稅制度,(3)人才選拔。本文談論的曹操,就是在人才選拔上,對中國作出了特殊的貢獻。翻開東漢之前的歷史,幾乎能看到一個鐵律,即:血統比才華更重要。即便有陳勝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漢朝有舉孝廉的制度等,但現實還是血統更重要。可以說,官場是被世家貴族控制的,沒有血統或背景之人,基本無出頭之日。(姜子牙等人落魄,其實祖先身份高貴)從夏朝建立開始,一直到東漢末年,大概有3000年多年時間,基本上都是“王侯將相,的確有種”,龍生龍鳳生鳳,只要家族血統高貴,那麼基本上都會混的不錯。其實,從三皇五帝開始,甚至更早,可能就是這種貴族靠血統壟斷權力,壟斷官場。

曹操一生奸詐,卻於中國有大功,打破了一個為害3000年的壟斷!

然而,曹操打破了這一點,只用了四個字,即:唯才是舉!三國·魏·曹操《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在曹操眼裡,哪怕是“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顯然,曹操的這一決策,有兩個要點,(1)打破了品德要求,漢朝的舉孝廉,重德不重才,(2)對人才身份血統沒什麼要求,只要是人才即可,不管你是豪門還是寒門,曹操要求是“勿有所遺”!第二點很重要,成為隋唐“科舉制”的思想基礎。雖說曹操死後,“唯才是舉”一定程度上被廢,但卻還是對後世用人思想造成了巨大的衝擊。300餘年後,隋唐開始的科舉制,成了實現“唯才是舉”最重要的辦法。

曹操一生奸詐,卻於中國有大功,打破了一個為害3000年的壟斷!

單單從這四個字來看,就足以顯示曹操的偉大。古往今來,又有幾個帝王將相,能像曹操這樣有開創性?所以,曹操要比劉備、孫權對中國的貢獻更大。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唯才是舉”這四個字,經常被領導掛在嘴邊,幾乎成了領導的口頭禪。但實際上,真正做到唯才是舉的領導,古今都非常罕見,更多的是嘴上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