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明王朝:海瑞是透過何種方法既保住了百姓土地,又改種了桑?

前面提到了何茂才抱著孤注一擲的心態,來到了淳安,勢必要把井上十四郎帶走,以免自己“通倭”的罪行暴露,從而被“誅滅九族”。

但是他實在是小瞧了海瑞,海瑞利用手裡的總督府的兵,跟何茂才玩了個硬碰硬,實在沒招的何茂才就差給海瑞跪下了,海瑞你到底想怎麼樣?

《大明王朝1566解密》65:大明王朝:海瑞是透過何種方法既保住了百姓土地,又改種了桑?

大明王朝:海瑞是透過何種方法既保住了百姓土地,又改種了桑?

一、

何茂才對海瑞是先兵後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惜海瑞不吃這一套,最後一個人氣得乾著急。

但海瑞這裡顯然是有備而來,因為他明白,即使按照他所說的“三堂會審”,也就是三級衙門同時審理“通倭”案。那麼對於齊大柱等人來講,也是難以擺脫罪名,畢竟他們從倭寇手中買糧的事實存在。

海瑞前面阻止何茂才把一干嫌犯都帶走,使用的理由就是需要“三堂會審”,但是這個理由只能阻止所有嫌犯被帶走。

但是無法消除齊大柱等人的罪名,到時候“三堂會審”,還有很多變數,這種變數對於海瑞來說,並不是最好的結果。

對於何茂才來講,能把所有人帶走當然是上上策,可是如果海瑞一個人都不讓他帶,尤其是井上十四郎不能帶走,那麼對自己來講,將是最壞的結果。

顯然,如果是這個結果,勢必將何茂才逼上了絕路,說不定真的會魚死網破,與其這樣,不如給他一個臺階下:

“何大人,讀書做官無非是為了兩端,一是效忠朝廷,二是為民做主,但凡兩端都能兼顧,我海瑞也不是一定要跟上司為難!”

何茂才猛然抬起頭:

“你說什麼?”

海瑞啊,你這不是玩我嗎?合著鬧了半天,兩邊把兵都擺出來了,你最後來一句,並不想跟我作對?

海瑞隨後給了何茂才第三條路選擇,這條路的大體意思就是說,井上十四郎是真倭寇,你可以帶走,但是齊大柱等人是冤枉的,我淳安縣就能處置他,而且結案文書都準備好了,你只需要籤個字,就能帶走倭寇。

前面海瑞利用總督府的兵震懾何茂才,讓他往最壞的結果打算,現在突然還有折中的辦法,哪有不簽字之理?

臨走的時候留了一句話:

“海知縣,我比你多當了幾年官,送你一句話,在官場要和光同塵。”

大明王朝:海瑞是透過何種方法既保住了百姓土地,又改種了桑?

二、

“和光同塵”這個詞語出自《道德經》: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這句話的主體道家思想其實是“無為而治”,也就是說要過那種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事方法。跟它意義相似的有“隨波逐流”、“同流合汙”,但顯然“和光同塵”是褒義詞。

延伸到劇中,其實就是何茂才勸海瑞,在官場上要有對別人的寬恕之心,要有對流言蜚語的忍辱之量,要有對忠言的接受之心,要有對事物的容納之量!

能說出這麼一句詞,也說明何茂才並不僅僅是莽夫,畢竟也是考取的功名進入的官場,這點文化還是有的。

得到了海瑞的第三條路,而且還說,改稻為桑照常進行,何茂才其實是滿意的。

離開縣衙的路上,蔣千戶餘氣還沒消,詢問何茂才,為什麼要忍讓海瑞,我們(徐千戶)都看不慣!

何茂才惱怒地讓他閉嘴,是啊,為什麼要忍讓海瑞?

還不是因為海瑞手中有三把劍啊,一是這件事他搬出了大明律法,人家佔著理呢;二是,他的背後就是裕王,未來的大明皇帝;前兩點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人家手裡還有兵,總督府的兵,還能怎樣?

“立刻到牢裡把那個井上十四郎給我提出來做了,這一次要是再出現什麼差錯,我要你的命!”

何茂才也有些惱羞成怒了,這兩個千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幾次事情做砸,最後還得我來收拾殘局,末了還嫌棄我收拾的不夠乾淨?

消除了井上十四郎,鄭泌昌和何茂才“通倭”的證據才算消除,倆人算是了卻了第一樁心願。

但對於海瑞來講,何茂才帶走了井上十四郎,“通倭”的事情還是沒有完全辦完,還有齊大柱等人等著呢……

大明王朝:海瑞是透過何種方法既保住了百姓土地,又改種了桑?

三、

海瑞站在淳安碼頭上,衝在場的所有老百姓,包括齊大柱等人說道:

“該說的我都說了,該做的我也都做了,我的意思你們聽明白了沒有?”

海瑞什麼意思?

其實在跟何茂才講話的時候就說了:

“但既與倭寇交往,不知也有過失,按律應鞭笞數十,然後釋放……”

齊大柱等人當然知道海瑞是在幫自己,但其實海瑞並不忍心打他們,別過頭去,差點掉下眼淚……

在場的所有百姓,都是一副很難過的樣子,包括人群中喬裝打扮的錦衣衛頭領朱七,他難過的不是百姓被打,而是因為齊大柱這個人太符合錦衣衛選人標準了,別打壞了啊!

鏡頭還給了縣丞田有祿,其實這個人我認為是劇中最真實的一個地方小官,其他的官員有點裝。比如高翰文,比如海瑞,比如趙貞吉,,而這個田有祿也是一副疼痛的樣子,這也說明,雖然平時他也欺凌鄉親,但是面對這種事情,他也有惻隱之心。

其實在“毀堤淹田”時間中捨命跳河攔決堤計程車兵,如果是海瑞在指揮的話,很可能不會這麼決斷!

海瑞前面也跟何茂才講過,作為官員要守住兩端,一端是報效朝廷,一端是為民做主。顯然海瑞已經完成了為民做主,下一步當然是報效朝廷,而報效朝廷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淳安縣大力推行“改稻為桑”!

隨後海瑞發表了一番演講,大體意思就是講齊大柱等人為了替百姓做點事情,現在皇上也想替百姓做點事情,所以才運來糧食三年免息借給大家,要求大家改稻為桑,也一針見血地提到了當初盲人老漢提到的顧慮,末了說了一句狠話:

“我不想我管的百姓餓死,可是,我也得向朝廷交差啊,凡是不能讓我交差的人,那是你們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樣的百姓,我海瑞也救不了你們。”

大明王朝:海瑞是透過何種方法既保住了百姓土地,又改種了桑?

四、

海瑞此番話之所以能說通百姓,就在於三點:

首先,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海瑞獲得了百姓的支援,獲得了信任。就因為救了“通倭”百姓這件事,就獲得了群眾基礎,其實老百姓很實在,也很懂得感恩,這是他成功的最關鍵一點。

其次,則是此時的狀況比當年杭州知府馬寧遠那時要好的多,想必馬寧遠也跟百姓講過該種桑田三年免租的事,也講過產了生絲能換更多的糧食的話。當然,硬話也沒少說,海瑞說不改稻為桑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我海瑞也不救他,跟馬寧遠說不改稻為桑,就用馬踏苗,沒啥區別。關鍵在於,毀堤淹田之後,老百姓根本沒有退路,要麼餓死,要麼改稻為桑,第三條路就是吃光救災糧,還是個餓死。

最後,依託齊大柱的神助攻:

“鄉親們要想活命,就趕快借糧種桑,誰要是跟海老爺過不去,不用官府管你,就是齊大柱和我的弟兄們,也不會放過你們!”

老百姓都同意改稻為桑了,海瑞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願:

畢竟他剛來淳安的時候,老百姓連土地都保不住,現在一是替百姓保住了土地,二是也執行了朝廷的改稻為桑國策,算是完美的交差。

但是,他還有一絲擔憂,那就是齊大柱,不管怎麼說,齊大柱從倭寇手中買糧之事成立,現在僅僅是暫時脫險,其他官員隨時可以拿此事捉拿齊大柱。

而且他也看到了齊大柱的本事,一呼百應,用我們現在的話講,都快成了“惡霸”了,難免以後不會衝動再做傻事:

“是真漢子,好百姓,就投奔戚將軍殺敵報國去,而不是聚眾鬧事。”

大明王朝:海瑞是透過何種方法既保住了百姓土地,又改種了桑?

後面的劇情大家也都清楚了,為什麼後來齊大柱一直喊海瑞是恩公,可不僅僅是把他從何茂才手中救出哦,更重要的是後來的齊大柱可是被嘉靖帝點名要殺,若不是這次當兵,若不是當兵救了一個奇女子,齊大柱真一命嗚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