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民間故事:美人計

古時候,山東德州有一個奇怪的員外,他不愛金銀珠寶,就愛囤糧。恰逢災年,這糧價節節攀升,他卻按兵不動,要等價格翻番時,大賺一筆,這可苦了飢寒交迫的百姓。但沒想到,一個女子就讓他改變了主意,從此更是性情大變。

德州的王員外,因為曾經聽說某個富豪過於招搖,被山賊擄走的事情,他便不在家中存放金銀,所有身家都換作糧食,為此他家的糧倉都建了好幾座。

很快,當地遇上災年,連續三年大旱,百姓們顆粒無收,城中的米價漲了又漲,百姓們苦不堪言。

他們紛紛來到王員外門前,懇求他賣糧救命。可王員外無動於衷,他還想等米價再翻幾番,再考慮是否出手。

百姓們大罵王員外“為富不仁”,可又無可奈何,只能失望而歸。這一幕恰好被清風樓的花魁玉如意看到了。

民間故事:美人計

這玉如意雖然淪落風塵,但她心性慈悲,看到百姓們食不果腹,很是同情,她打算出手相助,以解大家的燃眉之急。

第二天,王員外接到了玉如意的請帖,請他到清風樓一聚。王員外久聞玉如意芳名,一直沒機會相見,如今美人主動相邀,怎會拒絕。

王員外特意精心打扮一番,來到清風樓。玉如意見到王員外很是熱情,又是獻舞又是彈曲,把王員外迷得神魂顛倒。

見王員外樂在其中,玉如意卻突然收起笑容,朝著王員外哭訴起來。

玉如意說,她在清風樓過得很不開心,這媽媽每天讓她去應酬不同的客人,如果不肯去,就要打罵她。

而近來玉如意又和媽媽起了爭執,媽媽打算以千兩銀子,把她賣給外地的七旬富商為妾。如果王員外肯出千兩銀子為她贖身,她願為他做牛做馬。

看著玉如意哭得梨花帶雨,讓王員外很是心疼,只是他家中沒有存銀的習慣,這千兩銀子一時間也籌措不來。

玉如意看出王員外的疑慮,便說,這個數目是有些大,如果一時無法湊齊,十天內湊到二千貫也可以,只要誰先把定金給到媽媽就行。餘下的再另作安排。說完,就倚靠在王員外懷中。

王員外自從前幾年喪妻後,就不曾近女色,如今美人在懷,早已心神盪漾,連連答應。

民間故事:美人計

隔天,王員外就宣佈開倉賣糧,為了儘快籌到銀子,他的糧價低於市場價,百姓們知道後,眾口相傳。沒兩天,這一千兩銀子就已湊齊。而市場上的米價因為受王家米價影響,也大有回落。

王員外滿心歡喜地準備把銀子送到清風樓,沒想到,玉如意就先讓一個婢女送來一封書信。王員外連忙開啟一看。

信中玉如意說,當日她與媽媽也是一時氣話,現在已和好,她自小是孤兒,由媽媽撫養長大,如今應是她感恩回報時,所以她會繼續留在清風樓,王員外的銀子也用不上了。若有緣,他年再續前緣。

王員外看完信後,臉色慘白。等他回過神來,詢問管家,家裡糧倉還有多少糧食?管家說,都已賣光。王員外頓時癱倒在地。

因為這事,王員外大病了一場。好不容易身體有所恢復,那天,他聽到外面鑼鼓喧天,很是熱鬧,好奇地想去瞧瞧。

管家扶著他走到大門口,只見百姓們吹鑼打鼓,抬著一塊巨大匾額都站在他家門口。

站在最前面的居然是當地縣令,王員外趕忙下跪。縣令一把扶起他,並讓人揭開匾額,這匾額上四個描金大字“積善人家”映入他的眼簾。

原來百姓們買到了王家的低價糧食,度過了饑荒,對王員外很是感激,就一起奏報給了縣令。縣令也很是讚許,就命人制作這匾額送來,以此表彰王員外。

民間故事:美人計

王員外看到這匾額,臉上白一陣紅一陣,心裡很是羞愧。他於是下定決心,今後要多做善事,不愧對大家對自己的讚許。

從此以後,王員外幫貧扶困,廣做善事,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善人。而玉如意過了幾年後,也贖身了,嫁給王員外做了妾侍。王員外也算求仁得仁。

這個故事改編自

《夜雨秋燈錄》

,王員外原本吝嗇貪色,不顧百姓安危,想抬高糧價。玉如意好抱不平,用美人計解眾人燃眉之急。也因此激發王員外的善心,最終他幡然醒悟,積善行德,也抱得美人歸。

比起王員外的被動行善,故事中的玉如意更是行俠仗義的奇女子。她雖是一介女流,且身處在風塵中,地位低下,但她心繫蒼生,懂得百姓疾苦。不惜用犧牲自己的美色,讓王員外放糧救民。

人們常說,紅顏禍水。這個說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往往主觀地評判一個人和一件事,並非從客觀、全面角度出發。

好比故事中的玉如意,她用計騙王員外放糧,從王員外的角度來看,玉如意的做法的確有些卑劣。但對於全城百姓而言,玉如意就是救他們於水火中的“活菩薩”。究竟是魔鬼還是天使,皆在眾人各自的看法中。

該文來自網路,若有版權之爭,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