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雍正死後為何與年貴妃合葬在一起?她所生的兒子為何不是弘字輩?

我國曆史上的清朝,有很多宮廷劇在民間流傳,其中的故事情節也深得老百姓熱捧,但戲畢竟不是歷史史料,很多的情節是由編劇者憑個人喜好所編,歷史事實不一定是這樣。比如在《甄嬛傳》中就講到一位叫年世蘭的女子,她憑藉自己的哥哥年羹堯是朝廷重臣,而被雍正納為貴妃。

雍正死後為何與年貴妃合葬在一起?她所生的兒子為何不是弘字輩?

但這位女子卻生性專橫跋扈,而且心胸狹窄。似乎連雍正都不怎麼待見她。只是因為其哥哥手握重兵才假裝寵愛她。說白了,雍正與年世蘭的婚姻就是一樁政治婚姻。但在歷史上,卻疑點重重:雍正死後為何與年貴妃合葬在一起?她所生的兒子為何不是弘字輩?按情理分析,在古代,能夠與帝王合葬的一般都是皇后,不會是一位貴妃的。

但是,在現今還儲存完好的雍正陵墓的泰陵裡,卻有年妃的棺槨陪葬著,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雍正與年貴妃的關係非同一般,不然的話,雍正決不會允許年世蘭和自己合葬的。而在歷史上的清朝,事實也正是如此,只是歷史上的年貴妃並沒有記載她叫年世蘭,而只是以年氏記載,而且年貴妃也不是一位生性專橫跋扈,心胸狹窄之人,而是一位十分溫柔體貼的女子。

雍正死後為何與年貴妃合葬在一起?她所生的兒子為何不是弘字輩?

但是,她與雍正的結合確實是因為政治關係,當時雍正的父親康熙當政時,年氏的哥哥年羹堯就已經混得風生水起了。而且年羹堯還深得康熙的信任,所以,為了籠絡人心,康熙便將年羹堯的妹妹年氏賜婚給自己的兒子雍正,但當時的雍正已經有了妻室,於是,年氏便作為他的側福晉被娶進了家門。

可是,在後來相處一段時間後,雍正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位溫柔體貼,楚楚動人的姑娘。並一發不可收拾,從公元1711年雍正將年氏娶進家門到公元1723年,整整12年的時間裡,雍正都專寵年氏一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據史料記載,在這12年內,雍正所生的子女都是與年氏生下的。可見他們的感情達到了何等程度!

雍正死後為何與年貴妃合葬在一起?她所生的兒子為何不是弘字輩?

可以這樣說吧!如果不是礙於清朝皇族的祖訓,雍正可能會廢除自己以前的皇后烏拉那拉氏,而重新立年氏為皇后。但即便如此,雍正在他登基三年時,也將年氏封為貴妃。電視劇中都說年氏是沾了她哥哥年羹堯的光,年羹堯是年氏的保命符。但現實中可不是這樣的,在年氏被封為貴妃後,雍正其實早就對年羹堯不滿了。

但他為了年氏,竟然遲遲沒對年羹堯動手,也就是說,年氏那個時候已經成為了她哥哥的保命符了。直到年氏去世,雍正才公佈年羹堯92條罪狀並將他賜死。搞清了雍正與年氏的這種關係,現在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雍正的泰陵中,除了皇后烏拉那拉氏的棺槨之外,還會有年貴妃的棺槨了。

雍正死後為何與年貴妃合葬在一起?她所生的兒子為何不是弘字輩?

其實,按清朝的規矩,年氏是不夠資格與皇帝合葬的,當時的雍正為了打破這一規矩,還頗費了一番手腳。他先將自己最喜歡的弟弟胤祥的生母敏妃追封為敬敏皇貴妃,然後將比康熙還早死很多年的敏妃棺槨挖出來,再遷入康熙的陵墓中與康熙合葬,為將來自己百年之後,可以將年皇貴妃遷進自己的帝陵中開了一個先例。

然後他就派人為自己修建泰陵,按他自己的計劃,等泰陵竣工後,他會首先命人將年貴妃的棺槨遷入泰陵中,然而,事與願違,雍正還沒等到泰陵修起便駕崩了。不過在他臨終前,他再三囑咐自己的兒子乾隆,一定要將年貴妃與自己合葬在一起。因此,雍正駕崩之後,乾隆便遵循父親的意願,將皇后烏拉那拉氏與年貴妃的棺槨一併遷入泰陵,讓年貴妃永久侍侯在雍正身邊。

雍正死後為何與年貴妃合葬在一起?她所生的兒子為何不是弘字輩?

現在我們返回到另一個問題:年世蘭所生的兒子為何不是弘字輩?這其實說出來並不奇怪,因為雍正與年氏所生的子女中,身體素質都很差,最後都相繼夭折了,這對於當時的雍正打擊很大,此所謂“愛烏及屋”吧!雍正為了想讓年妃的孩子平安長大,於是雍正將年妃的兒子的“弘”字輩改為了“福”字,意為“平安福惠”。

這本身就是雍正在給自己兒子取名時圖個吉利,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