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能走能動延誤治療,他的前交叉韌帶居然消失了?這些治療誤區不要踩!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張燦城

圖/視覺中國

時下,歐洲盃如火如荼地進行,然而綠茵場上受傷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尤其是前交叉韌帶在激烈的身體對抗中,損傷總是難以避免的出現。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李劼若主任指出,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治療前交叉韌帶(簡稱前叉)損傷的成熟術式,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但是,一些人總以為反正能走能跑,推遲一點做手術不要緊,哪裡知道,推遲手術會增大手術的難度和延誤了術後恢復速度;一部分人還以為只要做了手術,就能輕鬆恢復到術前狀態,忽視了術前處理和術後康復,影響了恢復效果。

以上都是前叉損傷治療的誤區,專家特別分享了幾個真實案例。

能走能動延誤治療,他的前交叉韌帶居然消失了?這些治療誤區不要踩!

案例1:術前打了不該打的石膏,讓膝關節僵硬了

35歲的張先生是籃球愛好者,最近打籃球時摔倒,膝關節腫痛厲害,隨之到附近醫院就診。接診醫生安排做了磁共振,並且用了長腿石膏固定、制動,讓膝關節保持在伸直位置。

過了1周後,張先生轉到暨大附一院運動醫學中心就診,李劼若檢查、閱片發現,前交叉韌帶斷裂明確,並且伴有半月板損傷。

查體中,李劼若發現了新問題,張先生由於石膏固定了膝關節一週多,膝關節已經固定在伸直位了,動彈不了,這是影響手術過程和康復過程的。李劼若幫張先生拆了石膏,透過手法和鍛鍊調整了數天,儘量恢復膝關節屈伸的活動範圍,再幫他進行關節鏡手術重建前叉和修復半月板。

麻醉後,李劼若發現張先生膝關節的活動度只有伸15屈-70(正常伸0-屈120以上),還是有粘連、僵硬的表現,先給與了手法鬆解,基本恢復了關節的活動度,再進行了常規的前叉重建和半月板修復。術中看到內外半月板后角撕裂嚴重,這也是受傷時旋轉、屈曲並擠壓的力量導致的,引起損傷後膝關節腫痛、活動受限的原因也在此。

術後第2天,張先生就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拄拐下床行走、膝關節活動度功能訓練,疼痛感不明顯,活動滿意。李劼若提醒張先生,由於術前存在粘連,術後的康復可能還會有點疼痛,還要繼續加把勁練習。

避“坑”指南:

明確的前叉斷裂/損傷,術前不要用石膏固定!原因很簡單:即使石膏固定,斷了的韌帶也是長不回去了,這是由韌帶的組織結構、韌帶中間血供少、關節腔內比鄰的組織的特點決定的。

石膏固定會導致像張先生這樣的關節僵硬、粘連,非常影響手術治療、康復的效果。對於不需要手術重建的前叉損傷(年齡較大、運動需求不大、損傷程度較輕等)的朋友也不需石膏制動,可以透過佩戴膝關節支具來保護,以達到保守治療的效果。

案例2:能走能跑就不去治療,讓關節增生嚴重了

43歲的何先生踢球時外傷,前交叉韌帶斷裂有兩三年了。醫生早就建議何先生行手術治療,由於工作繁忙,加上自覺能走能跑,不影響日常生活,於是何先生一拖再拖。

最近,何先生感覺膝關節在上下樓梯時會出現不適,下定決心抽時間來暨大附一院運動醫學中心進行手術治療。術中,李劼若看到,前交叉韌帶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且由於長期的慢性不穩定,半月板也有比較嚴重的撕裂(不穩導致磨損),髁間窩的骨質增生非常明顯。醫生耐心地將增生的骨頭一點點打磨後,才順利完成了重建。

術後,何先生表示納悶:為何前叉斷裂後還能正常走路、跑步,甚至不影響運動呢?

李劼若解釋說,“走路、跑步及各種關節活動,靠的是肌肉的收縮,肌肉才是我們的動力來源”。前交叉韌帶中間部分平均寬度只有10-12mm,和強壯的肌肉比起來是非常細小的,它在膝關節裡面起到的是維持膝關節活動時的穩定作用,形象地說就是避免膝關節屈伸時晃來晃去。所以,前交叉韌帶斷裂,肌肉沒問題,正常走路、跑步自然也沒有問題。

前叉韌帶損傷/斷裂後,膝關節穩定性受到影響,關節屈伸、旋轉時失去平衡,晃來晃去,一段時間後,受傷的往往是半月板和軟骨。這時候會出現膝關節痛、活動範圍受限甚至突然間“卡”住動不了的感覺,這時候往往意味著傷得不輕了,就是做手術修復也比早期受傷時修復要難。

避“坑”指南:

該做手術的時候拖著不做,時間一長會出現關節不穩定導致的半月板損傷、骨質增生、軟骨磨損等,這些改變有些是不可逆的,有些損傷會大大增加修復成本和時間,需及時手術,千萬不要拖。

能走能動延誤治療,他的前交叉韌帶居然消失了?這些治療誤區不要踩!

案例3:做完前叉重建就“躺平”,出問題才複診

正在讀大三的小王,在兩年前因運動外傷致前交叉韌帶斷裂,受傷後及時手術,術後一兩個月恢復得挺好,便沒有按照醫囑進行康復鍛鍊和定期複診。近兩個多月來,小王覺得上下樓梯、跑步起步和轉彎時膝蓋使不上力,有時還會痛上幾天,覺得不太對勁,才到了醫院就診。

李劼若接診了小王,查體發現其膝關節不穩很明顯,複查了X片和磁共振,發現重建的前叉韌帶已經鬆弛、失效,半月板有撕裂,怪不得小王出現了明顯的關節不穩和疼痛現象。

小王接受了前叉韌帶翻修術,術中需要清理原來重建韌帶的瘢痕組織和增生的骨頭,把原來骨隧道的位置調整到了更合適的地方,讓新的韌帶重新在膝關節裡安了家,並修復了撕裂的半月板。

李劼若反覆提醒小王,不能自己感覺沒什麼不適就不進行康復鍛鍊、不復診,這樣術後就“躺平”可能使很多隱患不能及時發現。

避“坑”指南:

前叉重建術後,需要科學、循序漸進、個性化的康復,這過程一般耗時9個月到1年之久。

術後不好好康復的話,萎縮的肌肉難以長起來,即使韌帶長得不錯,關節功能也可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如果康復早了、過量了可能會造成韌帶的鬆弛、失效;康復晚了、做得不夠,可能使關節粘連、力量恢復差。

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的科學康復,是前叉術後非常重要的一環。要遵醫囑定期複查,醫生才能夠及早發現可能潛在的問題,早發現早處理,讓病人有更好的恢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