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劉秀以善待功臣聞名,為什麼功勞最大的馬援卻遭到他的厭棄冷遇

在幾千年的古代歷史中,皇帝一直高居權力金字塔的頂端,富有四海,掌控著天下最強大的武裝力量與財富,每天過著錦衣玉食、窮極奢華的生活。但凡事利弊相連,皇帝這個職業也真不是人人都能幹好的,當上了皇帝,在享受皇帝尊榮的同時,也必須面對很多常人無法想象的煩惱。

劉秀以善待功臣聞名,為什麼功勞最大的馬援卻遭到他的厭棄冷遇

如何處理好與功臣的關係,就是皇帝們必須要面對的棘手問題之一。君臣關係,堪稱古代皇權社會中最為敏感也最難處置得當的問題。如果皇帝一味以寬大為懷,馭下寬鬆,很可能會文臣武將專權擅政、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嚴重後果,從而危及皇權,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文臣武將犯上作亂取代皇帝的事例不勝列舉。而如果皇帝馭下嚴苛,動輒對功臣們大開殺戒,又不免會落下殘暴之君的惡名,遺臭千古,劉邦和朱元璋就是活生生的典型。

劉秀以善待功臣聞名,為什麼功勞最大的馬援卻遭到他的厭棄冷遇

漢光武帝劉秀,歷來被視為處理君臣關係最為得當的皇帝之一。劉秀能巧妙地維持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關係平衡點,在給予功臣們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又能恰如其分地讓功臣們擺正自己的位置,君臣各自安守本分,善始善終,皇帝善待功臣,功臣們也盡忠報國心無二志,使得東漢初期成為君臣關係最為融洽的時期。

劉秀以善待功臣聞名,為什麼功勞最大的馬援卻遭到他的厭棄冷遇

但世事無絕對,東漢開國功臣中,功勞最大的馬援,卻遭到了劉秀的冷遇與厭棄。東漢開國戰爭中,馬援戎馬一生南征北戰,“北出塞漠,南度江海”,“南征交趾,西破芫戎”,北擊匈奴、烏桓,收復隴右平定西羌,兩次南下平定嶺南、交趾,最後病死在前線。馬援堪稱劉秀手下的救火隊,哪裡情況吃緊局面危急,劉秀都會派出他前去不僅為東漢立下蓋世之功,還首創了聚米為山、沙盤推演的軍事指揮策劃方式,對世界軍事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僅從這一點而言,他的貢獻在劉秀手下功臣中就無與倫比。

劉秀以善待功臣聞名,為什麼功勞最大的馬援卻遭到他的厭棄冷遇

然而,馬援這樣功勳卓著的頭號功臣,卻受到了劉秀的冷遇厭棄。馬援南征交趾時,對當地的一種植物薏米很感興趣,於是拉了一車薏米果實回來。結果好事之徒藉此誣告馬援,說他從交趾拉回了一車金玉珠寶私藏家中。以劉秀的知人之明和明察秋毫的精明勁兒,很容易判斷此事真偽,何況是非曲直一查便知,劉秀卻一反常態,不分青紅皂白,下令撤掉馬援的職務。當時馬援正在南方平定五溪蠻前線,劉秀立即派梁松前去替換他回來治罪。

劉秀以善待功臣聞名,為什麼功勞最大的馬援卻遭到他的厭棄冷遇

結果馬援因為年事已高,在前線染上疫病,就此病死。他的靈柩運回洛陽後,由於是戴罪之身,劉秀下旨不準馬援按照大臣標準操辦喪事,他的親朋好友門生故舊害怕惹禍上身,無一人敢去弔唁。他的家人只得在城外買了一塊墓地,草草安葬了事。一代功臣名將,卻受到劉秀如此涼薄的對待,令人心寒。

劉秀以善待功臣聞名,為什麼功勞最大的馬援卻遭到他的厭棄冷遇

劉秀以善待功臣聞名,為何偏偏對功勞最大的馬援如此刻薄無情?從表面上看,似乎是那一車薏米引起的誤會。可是別忘了,劉秀是何等精明的角色,以他對馬援的瞭解,豈會輕易聽信這些不靠譜的無稽之談。揆之當時的實際情況,劉秀的用意已經昭然若揭,無非是“殺雞給猴看”之意。劉秀一向寬宏大量,善待功臣,但他也深知,馭下之道的核心本質是“剛柔相濟、恩威並施”,一味懷柔或者一味刑殺都難以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他才會挑選功勞最大的馬援,小題大做,敲山震虎,以對其他功臣起到警示作用,讓他們老老實實效忠自己,不敢有非分之想。參考資料:《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