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崇禎要是看過蘇東坡的一句話,定能保住大明江山

蘇東坡,是天下知名的北宋大文學家。他留下的詩詞文章,很多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千百年來,蘇東坡的作品憑藉其獨有的魅力,一直在民間萬口流傳,極負盛名。不過若把蘇東坡僅僅看成文人的話,就太小看他了。在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三朝,蘇東坡一度是北宋朝廷上的活躍人物,親身經歷了王安石變法、烏臺詩案等重要歷史事件,對治國理政等國家大事頗有見地。

崇禎要是看過蘇東坡的一句話,定能保住大明江山

蘇東坡的可貴之處在於,面對當時北宋朝廷兩大派系,革新派和守舊派,他都不願追隨依附。因此,蘇東坡能始終站在客觀公正立場上,對兩派各自的弊端和缺陷,予以毫不留情的批判評價。結果因此吃了大虧,新舊兩派都把他視若仇敵,致使他一生仕途黯淡,大部分時間都在失意落寞中度過。不過,也許正是因為他胸中的這股鬱鬱不平之氣,才催生出了一大批流傳千古的詩詞名篇。

崇禎要是看過蘇東坡的一句話,定能保住大明江山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等革新派上臺,北宋朝廷的方方面面,都經受著一場大刀闊斧的深入變革。宋神宗不同於其他庸碌之輩,他立志要做一個賢明有為之君,不遺餘力千方百計,想讓大宋朝富國強兵,重現天朝大國的輝煌。勵精圖治、發憤圖強是好事,蘇東坡卻從其中看到了危機。《宋史》記載,蘇東坡曾經為此專門向宋神宗進言。

崇禎要是看過蘇東坡的一句話,定能保住大明江山

蘇東坡說:“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意思是說,神宗皇帝既英明果斷又勤政憂勞,都是好事,但同時應避免急於求成,不加甄別採信意見建議,任免人才太過於隨意任性等弊端。堪稱是對急功近利的宋神宗敲響的一記警鐘。可惜宋神宗沒當回事,結果他嘔心瀝血苦幹多年,不但沒讓國家強大起來,反而讓北宋經歷到開國以來最大的慘敗,元豐西征西夏,數十萬大軍片甲不回。

歷史有時驚人的相似。蘇東坡死後五百多年,明朝出了個崇禎皇帝,脾氣秉性都和宋神宗當年極為相似。崇禎皇帝在明朝十幾個皇帝中,若不以成敗論英雄,他的態度和能力,位列前三都沒問題。首先他勤於政事,在位十七年,幾乎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於治國安民,貪酒好色、遊玩射獵等“愛好”一概無有,十七年間皇宮內就演過兩次戲。因夜間通宵批閱公文,給劉太妃請安時,竟會坐在椅子上睡著。

崇禎要是看過蘇東坡的一句話,定能保住大明江山

其次他的才幹非凡。很多人認為明朝亡在崇禎手裡,一個亡國之君有何才幹可言。其實崇禎的表現,在歷代亡國之君中可謂無出其右。祖上留下的大明江山,到崇禎手裡時已經千瘡百孔風雨飄搖,是個徹頭徹尾的爛攤子。但崇禎不妥協不認命,在他手下,孫傳庭、袁崇煥、楊嗣昌等優秀人才都得以脫穎而出,一度把李自成、張獻忠打成光桿司令,清軍被遏制在山海關外寸步難進。

但崇禎十七年辛苦經營,最後結果卻是國破家亡,自縊煤山。問題出在哪裡?蘇東坡的當年留下的那句話,若用於崇禎身上,可謂再合適不過,簡直就是量身定做。崇禎的英明、勤政、果斷都綽綽有餘,但“求治太急,”治國之心太過於急切,“聽言太廣”,制定大計時聽風就是雨、朝令夕改,“進人太銳”,人事任免時今日一飛沖天,明天一擼到底的比比皆是。

崇禎要是看過蘇東坡的一句話,定能保住大明江山

比如對付李自成張獻忠時,開始崇禎力主剿殺,總督楊鶴建議招撫為主,崇禎一聽馬上撥款,給銀子給糧食,結果白白打了水漂,馬上把楊鶴撤掉,重新改為剿殺。好不容易把李自成張獻忠逼到絕境,一鼓可擒,陳奇瑜熊文燦等大臣又建議招安收降,崇禎不加甄別聽信他們,結果讓李自成張獻忠逃出生天,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在用人方面,孫傳庭是明末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在明軍武將中,像孫傳庭這樣既能打又忠心的人少之又少,起義軍兩代闖王都被他打垮,堪稱明末的擎天之柱。但就因為與權臣楊嗣昌意見不合,孫傳庭卻被從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尚書的位子上一擼到底,鋃鐺入獄,在軍情急如星火的用人之際,孫傳庭卻在大牢裡坐困三年。

崇禎要是看過蘇東坡的一句話,定能保住大明江山

袁崇煥的經歷也很能說明問題。在他出任薊遼督師之初,崇禎是滿腔熱望,要錢給錢,要兵給兵,尚方寶劍、蟒袍玉帶給了一大堆,堪稱紅極一時。然而遼東局勢的複雜性,決定了清朝邊患問題難以短時間解決,袁崇煥雖是不世出的奇才,也需要時間從容措置,事實證明他的“以遼人守遼土”、“憑堅城用大炮”等方略,都是卓有成效的真知灼見,只要需要足夠時間而已。

崇禎要是看過蘇東坡的一句話,定能保住大明江山

可惜崇禎就像個輸紅眼的賭徒,總盼著一夜之間翻身暴富,急躁之心溢於言表。清軍攻不動袁崇煥的寧錦防線,繞路山西一帶突破長城進入中原,崇禎立即勃然大怒,認為袁崇煥無能誤國,甚至懷疑他通敵叛變,不由分說就把他處死,自毀長城。崇禎要是早一天看到蘇東坡的這句話,並引以為戒身體力行,保住明朝江山並非難事。明朝大臣中也有明白人,南明大臣陳燕翼還專門向紹武帝進言蘇東坡的這段話,可惜當時大勢已去,於事無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