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太后的無奈,呂后當政時朝廷內三方的政治勢力,及其微妙的均勢

說起高祖劉邦之後的皇帝,人們大多會說漢文帝劉恆。然而劉邦是有太子的,並且也登上了皇位,那麼為什麼存在感會這麼弱,在高祖劉邦駕崩到文帝繼位前的這十幾年西漢朝廷內又有著怎樣的的複雜局面呢?!

一、呂后稱制時期的三方政治勢力

我們知道自高祖劉邦嚥氣後,雖然登上皇位的是惠帝劉盈,但實際的統治者卻是呂后。此時的朝廷內部的局勢十分微妙,大概有三方政治勢力共存。

太后的無奈,呂后當政時朝廷內三方的政治勢力,及其微妙的均勢

首先就是太后呂雉及其呂氏外戚集團,作為外戚,他們有與皇帝血緣的優勢,他們是太后的孃家人,憑藉封建禮法的親緣關係處於權力的核心地帶。

他們大多沒有什麼特殊的功績和才幹,只不過憑藉呂后的地位才得以位列高位。(當然也不全是,呂后的哥哥呂澤就是跟隨高祖起兵作戰有功被封侯的)而這也埋藏著失敗的基因,他們的權力來自於和他們有血緣(或姻親)關係的皇帝,一旦皇帝駕崩,新皇帝繼位,這種紐帶便不復存在,而此時已經享受慣了權力的外戚們或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已經利令智昏不敢去位。最後必然被新皇開刀,身死族滅。

太后的無奈,呂后當政時朝廷內三方的政治勢力,及其微妙的均勢

再就是劉姓諸侯王,他們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在地方上自成一體,基本不受朝廷政令節制。而在朝廷,他們的旁系兄弟子侄也有很多在做官,隨時可以向諸侯國傳遞訊息。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地方上擁有合法武裝,又有高祖劉邦讓他們拱衛朝廷的法理依據,既有實力又有口實隨時能對朝廷產生威脅。

太后的無奈,呂后當政時朝廷內三方的政治勢力,及其微妙的均勢

最後就是高祖劉邦遺留下來的功臣集團了,他們可是經歷了高祖開國一刀一槍和高祖一起打下了江山,其豐富的軍事、政治鬥爭經驗是前兩個集團所遠遠不能比擬的。表面上看在三方中,他們最處劣勢。他們身處京城,官位隨時會被呂后撤換,甚至身家性命也隨時處於呂后的威脅之下。但作為最有政治鬥爭經驗的一個團體,他們自有其自保之道。在呂后面前他們附小做低,做小媳婦狀,讓人特別可人疼。但內心深處,卻時時憂慮劉氏江山被篡奪,暗中相互串聯隨時準備發難。

太后的無奈,呂后當政時朝廷內三方的政治勢力,及其微妙的均勢

二、呂雉時期三方的關係及顧慮

高祖劉邦死後,呂后成為太后,在封建社會這使她獲得了巨大的宗法優勢,她是皇帝的母親,也是其他諸侯王的嫡母(或者姑母),此時彼此的親緣關係很近。在講究以孝治天下的的漢王朝,地方上的劉姓諸侯王在呂后沒有實質的篡位行動前是無法、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敢去對抗他們共同的‘’母親‘’的。

而作為母儀天下的太后,呂氏也有自己的顧慮。在外,老公劉邦分封的一大堆子侄在地方上盤根錯節,自已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他們的群起攻之。在內,老公的老部下們也不是省油的燈,雖然自己已經把核心要害部門全換上了呂氏子弟,但這些老幫菜們可是一個個老奸巨猾,自己孃家子弟在他們眼裡就是些雛兒!自己活著一天,還不會有什麼問題,可哪一天自己一蹬腿孃家這些雛兒能是他們的對手嗎!

她不是沒想過把功臣集團斬盡殺絕,在老公剛死的時候,她就秘不發喪打算這麼做。可是,這群老幫菜是那麼好對付的嗎,不要說有人領兵在外,隨時可能帶兵殺回來,另一方面要是沒了這些功臣宿將在朝廷裡鎮著,萬一那些劉姓諸侯王真的造起反來,能靠誰呀,自己孃家那些崽子還是乖乖呆在家裡吃奶吧。她還暫時需要功臣集團幫他處理國政、制衡劉姓諸侯王。

太后的無奈,呂后當政時朝廷內三方的政治勢力,及其微妙的均勢

而作為三方里最弱勢的一方,功臣集團可是上不著村下不著店,不尷不尬最是難受。一方面身在京城呂后的眼皮子底下,只能老老實實改造不敢亂說亂動。另一方面,他們對於呂氏外戚做大也是憂心忡忡。於公來說,他們是劉邦的老臣,高祖給了他們榮華富貴,又與他們殺白馬盟誓共保劉氏江山,他們當然對呂氏篡權義憤填膺。

於私來說,他們是劉邦的老臣,卻是呂后的眼中釘和絆腳石,呂氏真要篡權第一個就會拿他們開刀以清除障礙。況且即使不被呂氏清除,呂氏篡位後必然大封呂氏宗親和親信為王為侯,一個蘿蔔一個坑,朝廷的坑就那麼多,到時候這些老蘿蔔還不得趕緊滾蛋回家為新蘿蔔騰位子。現在自己處於守勢只能暫時隱忍,看看局勢的發展再說。正像呂后說的,這是一群老奸巨猾的傢伙。

太后的無奈,呂后當政時朝廷內三方的政治勢力,及其微妙的均勢

總結:由於漢朝剛剛建立,西漢朝廷與劉姓諸侯王之間的關係還十分緊密,呂后及其呂氏外戚處於一個相對的優勢地位,地方諸侯王和功臣集團只能俯首聽命。但細究起來,呂氏外戚的優勢完全依賴於呂后一人,呂氏外戚中沒有德才兼備,深負眾望的骨幹人物(瞧瞧人家篡漢前的王莽),一旦呂后翹了辮子,呂氏中根本沒有人能頂的上去。況且外有劉姓諸王,內有悍臣滿朝,這些呂氏羔子們的命運也就真成了待宰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