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青海多層次立體化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聰明的機器人法官、勇敢的燈塔衛士、時光軸長廊、七色光劇場……在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小學生們用語言、肢體發出指令進行互動,還參與答題或提問,玩得不亦樂乎。

該普法教育基地佔地567平方米,設定了法治宣傳區、心理諮詢區、親情互動區等8大功能區,共23個板塊,以“參觀、互動、體驗”為設計理念,透過聽取宣講、參觀、互動、參與模擬等形式寓教於樂,對青少年進行法律和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來,青海緊緊圍繞全民普法工作實際,將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建設平安青海、法治青海的基礎性工程,堅持抓制度夯基礎,抓重點補短板,因地制宜、穩步有序推進,取得初步成效。

在法治文化陣地上,按照“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工作計劃,因地制宜建設具有“青海特色”的法治公園、法治廣場、法治長廊、法治櫥窗“四大亮點設施”,城中區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西寧鐵路運輸檢察院法治教育基地、青海稅務法治教育基地、德令哈市民法典法治文化公園等各具特色、功能設施完備的法治文化陣地先後投入使用。

目前,青海累計建成各類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廣場、展館、街(社群)4054個、村居法治宣傳欄5759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17家、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20個。

開展法治文化示範點評選、“十佳法治單位”“十佳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在廣播電視和報紙上開辦“夏都說法”“經視法案”“有請當事人”“法潤三江源”等法治節目(欄目)97個……青海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以案說法、以案釋法,權威解讀與群眾生活有關的法律法規,讓參與者受到生動形象、潛移默化的法治薰陶。

針對城鎮、農村和牧區實際,青海創造性組建“法治花兒”、法德大舞臺開展巡迴法治文藝演出活動,組建馬背法治宣講隊、摩托車法治宣講隊、感恩宣講隊、大篷車宣講隊等多種形式走村入戶、進校入寺入企。成立民法典宣講團、寺院法治宣講團等,宣講達2200餘場次,受教育群眾560萬人次。

同時,青海發揮文藝工作者、民間藝人作用,鼓勵引導支援法治文藝創作。編寫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舉辦法治書畫展、法治攝影展、我與憲法微影片、校園法治文化展演、法治夏令營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法治文化活動。資料顯示,青海共組織法律知識競答競賽活動4622場次,開展法治文藝演出活動4452場次,製作影片類“三微”作品900部,徵集各類法治文化作品3362件。

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網際網路發揮著重要作用。青海著力打造全網存在、全時響應、全民參與的政務新媒體“航母”矩陣,形成了以“青海普法”為核心的法治宣傳教育“中央廚房”雛形基本形成,“掌上普法”“指尖普法”步入常態,圖文、短影片、知識題庫等普法內容製作產品化、多元化,與主流媒體合作交融機制化,形成全媒體同向投送、精準發力、整體聯動的態勢,實現法治宣傳教育和業務工作宣傳傳播效益最大化。

下一步,青海將結合實際,下大氣力抓重點、補弱項,分層次、有重點地穩步推進全省法治文化建設,力爭全省法治文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文章來源丨法治日報

記者 | 徐鵬

青海多層次立體化推進法治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