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個人的修養,從這幾個細節中可以看出來

細節見人品。

我們對一個人的好印象,並不是看他光鮮亮麗的時刻,而是在尋常日子裡,那些自然而然的意識舉動。

往往一些小細節,就出賣了一個人的修養。

一個人的修養,從這幾個細節中可以看出來

01

注重言行舉止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善待自己。

二十多年前,我中師畢業,被分配到一所鄉鎮學校當老師,那裡的同事教會了我,什麼是真正的“為人師表”。

學校在半山腰,生活條件很艱苦,老師們,但老師們衣著樸素,乾淨整潔。和我同住一套房的兩位女老師,她們一回到宿舍,就會換上拖鞋,也會把莊重的外套脫下來掛好。可一旦要出門,必定要對著房門前的鏡子,梳好頭髮,整好衣裝,換上鞋子,一副端莊大方的模樣。

因為有大量的寄宿生,大部分老師都住校,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停水的時候,一起去山腳下的河裡挑水;停電的時候,點上蠟燭繼續自習;老師們為了改善生活,就在後山開墾出一塊塊菜地,種上應季的蔬菜。當然,也可以用來做生物課堂上的教學用具。

從每天早晨的跑操,到每晚就寢後的查寢,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傾注了嚴與愛。校園裡,老師們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也是教會孩子們待人接物的親人。

查理德菲爾:“所謂從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對待別人。”

或許是因為老師的職業素養,或許是讀書人都崇尚的氣質,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教師同事們無一不詮釋了“為人師表”的含義。每每回憶起他們,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愜意。

一個人的修養,從這幾個細節中可以看出來

02

對待弱者的態度,彰顯了一個人的修養。

有修養的人,不管對方的身份和地位如何,都會在交往時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不是冷漠刻板程式化的尊重,而是

比如,對待公司裡的保潔阿姨,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有的人,總是頤指氣使,說話的口吻總有一種居高臨下,有時明明是自己需要幫忙,仍舊是一種呼來喝去的態度。有的人,則會盡力保持自己所在區域的衛生,盡力不給保潔添麻煩,在迎面碰上的時候,會熱情地打招呼。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要評判美,就要有一個有修養的心靈。”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打扮得體,舉止優雅,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但他們在對待弱者時,一種鄙夷的口吻,或者一個鄙夷的眼神,一個厭棄的小動作,就暴露出他們的修養,與外表有著天壤之別。

有人說,並不是所有的弱者都值得同情,有些人是因為自己不爭氣,才導致淪為弱者。但一個真正強大的人,並不需要靠著在弱者面前逞強來墊高自己。

這種有意識地區別對待,是一種赤裸裸的惡意,會刺痛人心。

正如戴爾·卡耐基說:“在你過去的生活中,你傷害過誰,也早已忘記了,可是被你傷害的那個人卻永遠不會忘記你。他決不會記住你的優點,而是記住你對他的傷害。”

一個人的修養,從這幾個細節中可以看出來

03

成功之後的態度,彰顯了一個人的修養。

一個人是否有修養,與學歷、財富、名望、地位沒有必然的聯絡。

就像小時候學過的那篇課文《窮人》,當鄰居在寒冷的夜裡死去,她所留下的兩個孩子,被同樣貧窮的鄰居收養了,雖然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要怎麼過下去。

現實生活中,總有飛黃騰達之後,就變了一個人,給人一種“暴發戶”的印象。物質上大手大腳,精神上,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他們開始變得講排場,端起個架子,刻意與人保持距離。而對於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者是與自己共患難的人,已經不再有著從前的“兄弟情”、“姐妹情”,而是界限分明。

有的人,不管自己走到了哪一步,始終虛懷若谷,謙遜有禮。對待他人,該有的禮數一樣都不會少,總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陳道明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

一個人的修養,從這幾個細節中可以看出來

羅斯金說:“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養的人。”

人生,就是不斷地修行,當自己成為了一個看透世俗卻依然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包容一切,看淡一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