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到2025年 將長江上游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8%以上

人民網成都12月20日電 (朱虹)據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訊息,“十四五”期間長江流域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8%以上,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持續下降。

據瞭解,經過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長江流域已實現水土流失面積由增至減歷史性轉變,長江上游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然而,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工作依然面臨嚴峻形勢,一方面,防治水土流失任務艱鉅,仍有22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亟待治理,僅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積就達4萬平方公里;另一方面,作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陣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工作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十分緊迫。

針對當前工作形勢,“十四五”期間,長江流域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防治水土流失。透過推動協同治理、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構建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出臺江河源頭、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等水流生態保護補償措施,推進金沙江、嘉陵江及沱江下游、烏江上游、赤水河流域、三峽庫區等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自然修復,加大長江經濟帶坡耕地綜合治理力度。同時,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水土保持違法行為,加強交通、水利、風電、礦山等重點專案、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監督執法管控,政府工程要帶頭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責任。

為確保目標任務完成,“十四五”期間,長江流域將著力推進水土保持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牢固樹立大水保觀念、“一盤棋”理念,探索政府主導、水利主管、各方共治的水土保持新機制,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強化地方黨委政府責任落實,將水土保持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時,推進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生態補償制度落地見效。總結推廣以獎代補、村民自建等做法,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綜合效益,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提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據悉,到2025年,長江上游地區將基本建成與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取得階段性成效,重點防治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服務價值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據統計,長江上游“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8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7。8%,興修梯田960萬畝,種植經果林1976萬畝,超過600萬群眾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