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職場婚戀】花錢的認同度,真的是決定婚姻關係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嗎?

【職場婚戀】花錢的認同度,真的是決定婚姻關係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嗎?

我們在選擇伴侶時,只看重對方的相貌、才華、經濟條件、責任心及三觀,卻很少有人去注意對方的“消費觀”。但正是這個被忽視的消費觀,很多時候成了婚姻的硬傷。

一家理財網站做過一個關於錢與婚姻關係的調研。結果顯示,平均每對夫妻每年會因為錢的問題爭吵39次;無論男性還是女性,花銷矛盾均列在與配偶吵架原因的前三名;花錢的分歧會對夫妻關係產生巨大破壞力。得出的結論是:花錢的認同度(即消費觀)是否一致,是決定婚姻關係是否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

談戀愛要談消費觀

小寧的男友來自農村,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一家機構,工資不高但他很安於現狀。因從小養成了節儉的習慣,所以容不得小寧半點“浪費”。小寧逛商場買了一支兩百多元的口紅,男友看見了,一臉不高興,還說網上二三十元的也能用。小寧說:“我花的是自己的錢!”

兩人出去旅遊,小寧想找一家乾淨舒適的酒店,男友卻堅持要找個便宜的旅館。出去吃飯,小寧覺得好不容易來趟海邊,想吃點海鮮,但男友卻不同意,還說她不會過日子。小寧當場就爆發了:“我和你出門費用平攤,又沒佔你一點便宜。但你只考慮你不想要什麼,從不考慮我想要什麼!”

雖然那場旅行不歡而散,但小寧很感謝那次體驗,讓她沒有盲目地進入婚姻。

其實,很多時候,窮本身並不可怕,怕的是窮的心態。真正的會持家,是結了婚一起掙錢,透過兩個人的共同努力,創造出舒適的生活。而不是在隨遇而安中,你過得省一點,我過得差一點,最後越過越窮,反而失去了單身狀態時的那股朝氣和拼勁兒。愛一個人,不是讓她降低姿態,去遷就你的低標準,而是要不斷努力,和她一起過越來越好的生活。

消費認知失調

最近,梅與丈夫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因為梅無意中看到丈夫的網購支付賬單,不到四個月時間,他花了5萬多。

丈夫屬於享受型,梅屬於節約型。平時他們就摩擦不斷,丈夫總抱怨梅不會享受生活,梅則不認可丈夫的消費觀。有了孩子後,丈夫給孩子無論是買玩具還是買用品,從不考慮價格,多貴都捨得買。還說就一個孩子,幹嘛節約?丈夫消費的態度很隨性,正因為如此,他掙得不少,但並沒有積蓄,基本上算月光族。去年公公做手術,丈夫拿不出錢,後來是梅動用了自己的存款。

與梅的家庭相反的是慧的家庭。慧是一位中學老師,結婚五年,丈夫各方面都不錯,就是很摳門。每次涉及到消費,丈夫的態度就讓她很不舒服。

去年,北京的冬天很冷。於是,她和幾個閨蜜相約,趁寒假帶著孩子去雲南玩了一週。但回來之後遭到丈夫的各種指責:“來回得花多少錢,就不為今後的日子做打算?”在雲南,慧買了一枚心儀已久的項鍊墜,丈夫看到就說:“淨買些沒用的東西。”

上週,慧下班後接了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回來時大包小包,還帶著孩子,慧就叫了計程車。丈夫又和她吵:“真不會過日子,多走幾步路能累死?為什麼非要打車?你這消費觀真有問題!”

慧很委屈:“幾乎每次消費,丈夫都是說沒有必要買這麼好的。但我們努力掙錢的目的,不就是想要生活過得更好嗎?”

夫妻彼此的消費觀不同,這樣的關係的確很累。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成長經歷及教育環境,但這並不必然造成雙方的矛盾,矛盾的根源在於,雙方在觀念不一致的情況下,一方用自己的觀念去綁架別人,強迫另一方接受他的觀念。

在消費觀上,慧的丈夫就是不允許慧和自己不一樣,他的認知裡有一種傾向:我是對的。你和我不一樣,就是錯的。我要找理由反駁你、否定你、說服你、改變你,才能維持自我的認知一致。其實,這是一種“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提出的,他認為:如果兩種認知出現不一致,就會導致心理不適。個體就會藉助“最小努力法則”,即採取最節省能量的行為,去幹涉其中一種認知,使它們變得一致,去消解這種緊張不安。

成熟的人,會用自己的內在力量去解決認知失調,不輕易干涉和評判他人。但有些人則會用“自我實現傾向”,用自己的觀念來要求別人,他們會把矛盾問題二元化為兩個標準:“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不僅以此要求自己,也以此要求別人。你和我不一樣,就是錯的,就是不正常。

如何獲得消費觀的平衡

婚姻是以法律的形式是把兩個人鏈接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即使彼此秉承財務獨立,也難免落入“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關係中。和伴侶遇到消費觀的衝突,應該怎樣處理?消費觀不一致,就一定走不下去嗎?

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葉子認為,對於戀愛中遇到的消費觀差異,請不要過早下定論,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進一步接觸考察:到底不同是好處還是壞處?是否能夠承受這個差異?是否可以透過打磨兩人的差異從而形成互補?消費觀的和諧在感情中確實很重要,畢竟婚姻的存續需要幾十年去打磨,不要在初期就過早地把自己原生家庭的習慣套用到Ta身上,造成彼此壓抑而難以進一步發展。

【職場婚戀】花錢的認同度,真的是決定婚姻關係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嗎?

任何婚戀關係都不可避免會涉及消費問題,也有不少夫妻就是因為消費觀上的分歧而分手。

兩性情感諮詢師黃騏認為,面對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雙方能否彼此尊重,敞開溝通。

未必要讓對方的消費觀和我們完全一致,但是在一些共同花費上,兩個人可以商量著決定,大方向有共識,細節可出入。而且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各為彼此讓一步。

敞開溝通,意味著我們需要分享各自對於消費的看法。如告訴對方:哪些錢我覺得是可以省下來的,哪些錢是在我看來必要花的,針對自己家庭的財務狀況是應該多花、多攢、還是多投資。兩個人只有敞開溝通,才有可能找到一個平衡點,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好的關係不是彼此檢視對方的消費行為,而是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看,形成雙方認可的財務目標與消費限額。

消費觀沒有對錯,它只是溫飽基礎上的一種消費選擇。你節儉,我也節儉。你奢侈,我也奢侈。或者,我不節儉,但我尊重你的節儉,你不奢侈,卻願意滿足我的奢侈。最終你沒那麼摳,我也不那麼亂花錢,我們都因為愛,改變一點自己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