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愛分享) 假期的時候,“老片愛好者”我跟米粒爸不出所料,當然又刷了一部老片

看完後我倆心裡只有一個感覺,震撼,太震撼了!

主人公出生在貧民窟,從小受盡了一切白眼,學習上也不開竅,總是考零分,常被同學們嘲笑“是這個世界上最笨的小孩”;他的媽媽也大字不識幾個,只能靠給別人打打零工,做著最辛苦的工作來養活自己和孩子,這位單親媽媽還患有嚴重的抑鬱症。這樣的開局,可以說是“地獄”模式了吧?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然而就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故事裡的小男孩卻接連創造了奇蹟:考上了耶魯,成為全球頂尖的神經外科專家。就職於享譽全球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時,還創造了醫學史上很多個“第一”:世界上第一例心臟搭橋手術,世界上第一例完全變性手術、世界上第一例腦部連體嬰兒分離手術……長大後的他出書、演講、成立學習基金,專門用來幫助許許多多像他一樣的寒門子弟完成學業。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雖然聽起來很離奇,但這真的不是什麼無腦爽劇,而是由美國現任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本卡森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恩賜妙手》。

從貧民窟中被人嘲笑的差生,到後來的成功人生,米粒媽覺得,這一切奇蹟發生的前提,是因為他的母親做了這些事情。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愛是一切教育發生的前提

像所有在貧民窟出生長大的孩子一樣,童年的本卡森受盡了周圍人的白眼。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上學後,由於成績總是跟不上,同學們嘲笑他是“世界上最笨的孩子”,種種的聲音讓年幼的本卡森越來越覺得自卑。在又一次被嘲笑是“笨蛋、黑胖子”之後,本選擇用拳頭捍衛自己的尊嚴。他在學校與同學大打出手,結果當然是被老師叫家長。

無論事情的起因如何,在當年那個對黑人毫不遮掩的歧視環境裡,本卡森的媽媽好話說盡,才得以讓他留在學校繼續學習。

這件事讓本很受打擊,回家的路上,他沮喪地問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可本的母親卻對這個剛捅了婁子的小男孩認真地說:“你並不笨,你只是不相信自己!你所學的都在你腦子裡!”“別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而且你還能做得更好……”一個幾乎目不識丁的單身母親,完全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全心地信任他、鼓勵他走向正途。也許她並不懂什麼大道理,卻憑著母親的本能,踐行著一條真理:

愛是一切教育發生的前提。

自那之後,每天母親的鼓勵從不缺席。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而這一次次的鼓勵,讓本卡森逐漸相信,自己並不是別人口中的笨孩子。他發現,自己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後續的發展,也許是本的母親始料未及的結果,但她對孩子無條件的支援和信任,早已經給了本卡森最大的底氣,讓他一掃陰霾,勇往無前。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逼孩子閱讀,對她來說是價效比最高的教育

可是,在這樣貧窮的環境裡,只靠鼓勵,就能成功嗎?英國曾有科學家歷時70年研究了7萬多個孩子,結果發現,貧窮對孩子的確有著持續一生的影響,無論是在身體素質還是受教育狀況上,貧窮家庭的孩子都要比富裕家庭的孩子落後一大截。這是不是意味著,貧窮會限制孩子的一生?其實在米粒媽看來,外界因素還是其次,

在教育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

英國學者的後續研究也表明,父母在童年時期對孩子的教育,比如:鼓勵、傾聽孩子,積極迴應孩子,讓孩子閱讀等等,會直接決定他們的未來。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能對教育足夠重視,即使出身貧寒也尚有翻盤的可能,讀書就是一條價效比最高的捷徑。

顯然,卡森的媽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雖然自己不識字,但她卻深深懂得知識的重要性,當卡森兄弟倆來問她生字時,她也深怕給孩子樹立壞榜樣而極力地掩飾著自己。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她告訴卡森兄弟倆自己去想辦法、查字典,久而久之,兄弟倆明白了,學習原本就應該是自己不斷髮現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可是像鄰居家裡的孩子們一樣,卡森兄弟倆也有一個弱點,就是沉迷電視。每天放學回家書包一扔,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在貧民窟那樣的環境裡,周圍父母對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都習以為常,可卡森的母親卻隱隱覺得孩子們本不該這樣。當有一次,她在一名教授僱主家打掃時,被教授滿滿一屋子藏書震驚了。她終於意識到問題在哪裡了——只靠學校的知識不足以讓孩子們開闊眼界,要想出人頭地,還得多讀書。她下定決心讓孩子們戒掉電視,認真讀書。她對卡森兄弟倆說,“

如果你們把在這裡看電視的時間,用來努力讀書發展自己的天賦,將來出現在電視上的就會是你們!”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說到做到,本的媽媽大幅縮短兄弟倆看電視的時間,限制他們每週只能看兩個電視節目。剩下的時間就把孩子們趕去圖書館,要求他們每週至少看完兩本書,還要寫出一份讀書報告。開始卡森兄弟倆是一萬個不情願,可有一天當孩子們發現,他們竟然能對電視節目裡的問答題對答如流時,兄弟倆的人生已經悄然改變。

圖書館向兄弟倆敞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慢慢地,本卡森每次在隨堂測驗中都能獲得優秀,到了八年級時,他已經從當年那個全班墊底的孩子成長為全校第一。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他們在書本中逐漸發現了自己的興趣,並找到了想為之奮鬥一生的方向。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她可以付出一切

在本卡森八年級時,因為優異的成績,他被全校表彰,本的媽媽也終於能堂堂正正地與孩子分享喜悅。可學校老師的一段表彰詞,卻讓這位母親心裡的喜悅蕩然無存。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老師說:“本卡森是一名黑人,還沒有父親,他帶著這麼多不利的條件來這裡讀書,你們的成績還不如他!你們應該感到羞愧!”這樣一段“讚美之詞”,在本的母親心中扎滿了刺,她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在這樣充滿歧視的環境中繼續讀書。她太明白周圍的眼光會對一個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即使生活再困苦,她也始終要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

她相信即便是身處絕境之中,只有心存希望,總有迎來光亮的一天。

她沒有找老師理論,也沒有在孩子面前發洩不滿,只是默默的掏出了所有的積蓄,贖回了以前的房子,並告訴孩子“你會去一所懂得欣賞你的學校!”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她用實際行動教會了孩子如何捍衛自己的尊嚴,而自尊自愛的信念,也正是讓本卡森保持積極向上、不斷奮進的驅動力。

最終,她用愛、耐心和智慧實現了她樸素的願望:孩子們沒有重蹈她的覆轍。而本卡森也成為了夢想中的自己。他在享譽全球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創下了許多個世界第一的壯舉:世界上第一例心臟搭橋手術,世界上第一例完全變性手術、世界上第一例腦部連體嬰兒分離手術……功成名就的他也不忘了鼓勵許許多多像他一樣出身寒微的學子,他專門成立了學習基金來資助這些孩子。

從貧民窟走進耶魯,他的媽媽只做了這件事

他不止一次的公開表示,沒有母親,就沒有今天的自己。是母親給了他無條件的信任和鼓勵,讓他相信自己並沒有那麼糟;是母親給他推開了通往閱讀的大門,讓他在書中找到了人生方向;

雖然按照世俗的眼光,本卡森的原生家庭並不完美,可媽媽給他帶來的底氣,是足夠支撐一生的能量!

看了本卡森的經歷,米粒媽想起之前寫過的瑪瓦柯林斯,這位美國的傳奇女教師的成功秘訣,也幾乎無異於本卡森的母親。

用愛來澆灌孩子,給他們無限的信任和全心全意的鼓勵,讓他們愛上閱讀,在書中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才會想去發自內心的探索、體驗。

歸根結底,教育的奇蹟,其實就是信任的奇蹟。

看了這麼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米粒媽愈發覺得,好的教育都始於愛與尊重,充分的信任和鼓勵。其實結果並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那個全心努力過的自己。米粒媽記得顧拜旦先生曾說過,

“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奮鬥,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人類變得更勇敢、更健壯、更謹慎和更落落大方。”

身為父母更要記得,我們對孩子的鼓勵,並不是出於期望他的未來一定出人頭地,而是要告訴孩子,始終保持奮鬥者的姿態,才會是受益終身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