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理解對了嗎

年關將至,我們的遊子早已飛到千里之外的老家和父母身邊,盼望著早日見到父母和親人。但是每次回家或者回國,父母總會一遍又一遍的告訴我。當我回家時,我必須注意日子。最好是“七次不出門,八次不回家”。

小時候去外地讀書,後來走進了社會。只要一說起回家,我爸媽總是跟我說這個。說到原因,父母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說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句話,希望好運幸福。俗話說,農曆七日不出門,八日不回家。最後,只要是每七天,我們就不允許出門,每八天,我們就不允許回家。無論如何,我們必須錯開時間,否則老父親會一直不高興和皺眉。圖片來自網路(一位老母親期待兒子歸來)

雖然我不太相信這些迷信和壓力,但我可以盡力遵從他們的願望,讓父母安心,不要違抗他們。畢竟回家或者出門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那麼老話“七出八出”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是父母說的那樣嗎?也有很多人說,這些都是封建迷信和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糟粕。

其實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沒有科學依據。“八分之七,不歸”確實是先輩教育後人傳下來的話。但正確的解釋應該如下:

七不出:說的是有七件事情沒有辦好就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

柴、米、油、鹽、醬、醋、茶

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開門七件事。那是因為以前出門的人往往都是當家人,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歸:說的是有以下八件事情沒有做好最好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你理解對了嗎

笑: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說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你理解對了嗎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做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你理解對了嗎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你理解對了嗎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當然這不是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那不是義氣,那是愚昧而已。)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佔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這是古人的八條基本道德準則。如果你違反了其中的任何一條,你會為你的祖先感到難過,你會羞於面對他們。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傳世的古話都有其深刻的含義。千萬不要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用棍子打死自己,更不要妄自菲薄,忘記祖先的教訓。不要誤解“七不出門,八不回家”的真諦。

回家是最好的禮物,這個祖訓要時刻牢記在心,激勵我們更加積極努力地生活。其實我們祖先留下的金句都是有道理的。我們也要多學習先人話語中的大智慧,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把每一天都活得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