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元朝為什麼會恢復科舉?程朱理學家們功不可沒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他們的生活習慣等方面和漢族人有著極大的區別。唐宋時期,統治者為了選拔人才,都藉助了科舉,但是到了元朝,由於蒙古人是馬上得天下,崇尚武力,但是為了建立統一的國家,元朝也不得不接受中原文化,但是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一開始,元朝統治者雖然推行漢化,慢慢減少對中原文化的排斥,但是他們對於漢人所建立王朝推行的選拔人才的方式——科舉則是非常的輕視,以至於在元朝建立之後的三個帝王(元世祖、成宗、武宗三個皇帝)都沒有開科取士。

元朝為什麼會恢復科舉?程朱理學家們功不可沒

公元1313年11月,也就是元仁宗皇慶二年,皇帝終於下詔在次年八月正式恢復科舉,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元朝皇帝下令恢復科舉呢?今天小佛就大家聊一聊這件事。忽必烈建立元朝後,曾下令徵集漢人中的飽學之士,並對這些人委以重任,如,董文炳(忽必烈稱其為董大)、劉秉忠、張弘範等紛紛參與政事,但是整個朝政上所倚重的仍舊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漢臣們給忽必烈提議,希望透過科舉考試來選用官員,但是遭到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反對,雙方存在巨大的分歧,但是由於蒙古人的地位和軍功很高,漢臣們在這次討論中敗下陣去。沒有科舉,原本學習儒家治國之道的讀書人們便失去了進入官場的機會,他們對於學習儒家之知識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正所謂學以致用,學而不用則不能體現其價值,有的人就此放棄研讀經典,相反有的人則把原來需要用在科舉考試上的精力用在了研讀經典之上,“無科舉之誘,賢者教之以經義,才者教之以治事”。

元朝為什麼會恢復科舉?程朱理學家們功不可沒

不過,程朱理學家們對於恢復科舉的努力在此後數十年間從未中斷,甚至有理學家王惲為了說服元朝皇帝,進行了大資料的整理,寫下《貢舉議》,認為元朝如果實行科舉,必須要有新的革新,不能沿襲唐宋的一貫考試內容,應該緊跟時代的變化,重視程朱理學在科舉中的地位,即以經史為主,重視學以致用。不過真正影響皇帝做出恢復科舉的理學家其實基本都算是元仁宗的一朝的大臣,他們分別是李孟、姚燧和趙孟。李孟,一直研習經史,在地方上小有名氣,不過由於當時沒有科舉,他便沒有入仕的道路,只能在家開館收徒,一時之間吸引了很多人來學習,不少人稱他是程朱的後繼之人。李孟的父親看不下去兒子不混官場,於是再三要求他去尋找入仕的道路,恰好皇太后闊闊真(真金妃)為孫子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後來的元仁宗)選聘名儒為師,陝西行省推薦李孟前往,李孟就此成了愛育黎拔力八達的老師。李孟於是開始成天給愛育黎拔力八達灌輸程朱理學的觀念,讓他認為程朱理學是治理國家的重要工具。愛育黎拔力八達能坐上皇帝寶座,李孟也是出過力的,故而仁宗繼位之後,李孟出任中書平章政事,主掌大權。

元朝為什麼會恢復科舉?程朱理學家們功不可沒

姚燧,元初著名的漢族儒臣姚樞的侄兒,同時也是元代大儒、著名理學家許衡的學生,對程朱理學研究頗深,後來在他老師的推薦下走上仕途,做到了集賢大學士,當時的人們奉他如文壇盟主。趙孟,元朝非常有名的文學家、畫家、詩人,他同時也是元朝的高官,曾官至集賢直學士,因為朝中蒙古人的排斥,他幾次推脫掉皇帝給予的更高官職。元仁宗繼位之前就聽說了趙孟的賢明漢人博學多識,繼位之後遂派人請回趙孟,任命他為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李孟、姚燧和趙孟經常在元仁宗面前提起科舉選拔人才的好處,趙孟更是支援:“人才所出,固廢非一途……科舉得人為盛,今欲興天下之賢能,如以科舉取之,猶勝於多門而進。然必先德行經術,而後文辭,乃可得真材”,同時,元仁宗從他們身上也看了儒生輔佐治國的能力。有意重啟科舉考試。於是,元朝再一次暴發了恢復科舉的大討論,翰林院承旨程鉅夫、中書平章政事李孟、參知政事許師敬、翰林學士貫雲石等漢人官員參加了討論,就連元仁宗都親自表態支援科舉,這一場討論最後以恢復科舉的支援們獲勝。在這次討論中,翰林院承旨程鉅夫認為提倡修改唐宋時期科舉的考試內容,倡議經學為主,也就是即程朱理學。

元朝為什麼會恢復科舉?程朱理學家們功不可沒

皇慶二年,元仁宗下詔書恢復科舉,同時規定將程朱理學作為考試的主要內容,程朱理學就此成為了元朝的官員,明清時代則更進一步成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參考資料:《仁宗的“漢法”政治》;《論元朝科舉對明清科舉制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