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太極拳之“有”“無”——後悔白練這麼多年

信念改變思維,思維改變心態,心態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太極拳的妙處就在於鬆柔、在於虛無,表現形式是通達、空

靈,要空空地找,不可以用手法去找。有形有象的功夫不是高手,無形無蹤的功夫才是大家。“有”時松圓、渾沉,有形有象,“有”時動作很像人們印象中的太極拳的樣子。“無”時輕靈、飄逸,“無”時無影無蹤,但不好處是相當一部分門外人,甚至一部分不真懂太極的門內人也有可能認為“這不是太極拳”了。

太極拳之“有”“無”——後悔白練這麼多年

有從無而生,無從有而來,有與無互為其根。武術的本質之一是技擊,技擊的基礎和靈魂是條件反射。太極技擊的方式之一是借力打力,理論根據是陰陽互

生的太極圖原理。對方推我,我必推對方,是互追互促過程,形成動態的“太極圖‘。從無入有,身心皆不可用力,這一點,只有自己松、空、無時才更容易做到。技擊是有形的,技擊高層次的條件反射則是無意的。世無極限,意可至極:世無絕法,練可至絕。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無心方見奇。“無拳從有拳練之,練之有拳用之無拳,出手即是拳;無法從有法練之,練之有法用之無法,無法即是法;無形從有形練之,練之有形用之無形,無形即有形;無意從有意練之,練之有意用之無意,無意即真意”。無拳、無法、無形、無意才是技擊的高境界。

太極拳之“有”“無”——後悔白練這麼多年

空而靈,虛而妙。從太極拳的角度說,“無用”也是為了“有用”。與單純靠速度、硬度和力量取勝的“有勝於無”的粗狂武術不同,太極拳是門精緻的藝術是“無勝於有”的武術。事物消失得無影無蹤時,能給人以不知所以的神秘感。但明明是“有”,卻“空”、卻無’,卻抓不到,太極高人有使人摸不著深淺、探不出高低、如臨萬丈深淵的恐懼感。太極高手自身有輕飄飄的感覺,但對手卻感覺身手極重。太極高手練到空靈境界時,看似是“有”,但對手如同抓一條大黑魚,又如同攥著削了皮的山藥”,滑溜溜、出溜溜,沒有反作用力,使對方處處無從著力,絲毫用不上力,好像什麼也沒抓住,同時又似乎被一股無形之力牽引,沒有一點反擊辦法,有種欲進不行、欲罷不甘的無奈感。大道至簡,舉重若輕,太極高手談笑間就把對手輕鬆制服。這也是工作、學習、生活追求的目標。所以,李雅軒認為:“練剛勁不如練柔勁,練柔勁不如練鬆勁,練鬆勁不如練輕靈,練輕靈不如練虛無。”

太極拳之“有”“無”——後悔白練這麼多年

獲取是聰明,放棄是智慧。練太極拳時不可憋氣,用氣則滯不可用力,用力則斷:不可有法,有法即有盡。練太極拳要不執著不著相,將後天已形成習慣的拙力和用力意識等日漸丟棄,直至完全去除.甚至連“有”的慾望也要根除,做到全體透空、全身無滯.這樣才能使拳術方臻神化。“無住生心",既不能著於有,也不能著於無。痴迷於某物,則不能跳出某圈。如被“五欲六塵"迷住眼睛,則難以“覺悟”。要把一切有形的物與形.一切無形的法與招.都要從思想中丟掉,最後,甚至“空靈”之類的想法也要從腦海中丟棄才能逐步達到從心所欲、自然隨意的“神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