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朝擁有燕雲十六州,有這條生命線,為何還是被少數民族滅國

中國古代,燕雲十六州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南北兩方的生命線。誰要是掌控了燕雲十六州,誰最終就可能生存下來。

在宋朝及五代之前統一國家中,燕雲十六州大部分時間在中原國家手裡,因此,北方的少數民族國家,由於缺乏必要的耕種土地,無法過上相對自給自足的生活,因此他們必須南下抄掠,或者挑起和周邊其他民族的戰爭。

而這種物資的缺乏和戰爭的常態化,也使得北方的少數民族很難成熟起來。所謂很難成熟起來,就是他們很難發展成一個可以延續時間較長的強盛帝國。雖然依靠強人政治,在短期內可能呼風喚雨,但也就鬧騰一陣子,便會迅速煙消雲散,最後又再次分化瓦解,被別的民族所替代。

明朝擁有燕雲十六州,有這條生命線,為何還是被少數民族滅國

(石敬瑭)

不過,自從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後,契丹擁有了燕雲十六州這塊可耕種的土地,同時又獲得了較好的戰略緩衝屏障。這就使得北方的少數民族國家,獲得了成長的環境。由此,北方先後孕育出了遼國、西夏、金國、蒙古等一系列大國。而宋朝在這些北方大國的輪番打擊下,先是被佔去了半壁江山,接著被佔去了全部江山。作為漢人佔統治地位的中原王朝,第一次讓位於少數民族,中國變成了由少數民族來統治的時代。

從這裡,一些歷史研究者便得出一個結論,燕雲十六州是中原國家和北方少數民族國家之間的生命線。誰要是擁有了這一塊地域,誰就會生存下來。

這個結論在歷史上獲得了普遍認可。不過,這裡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從蒙古人手中奪過江山,由漢人佔統治地位的明朝,獲得了燕雲十六州。可是,為什麼最終依然敗給了少數民族國家呢?

而且,明朝不僅僅擁有燕雲十六州,他們還擁有比歷史上漢唐這樣的統一國家更強大的軍事力量。漢唐的邊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開放的。雖然也駐紮了軍隊,但是無論是軍事設定,還是軍隊的數量,明朝都遠遠比漢唐要強得多。

明朝擁有燕雲十六州,有這條生命線,為何還是被少數民族滅國

(明朝武將)

由於明朝佔據了燕雲十六州,同時又在邊關囤積重兵,這就使得明朝對北方的少數民族具有超強的打擊能力。北方少數民族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照理說,在這種情況下,北方的少數民族是很難成長起來的。可是為什麼,在如此艱苦惡劣的環境下,滿清不但成長了起來,而且最終還滅亡了明朝呢?

不是說燕雲十六州是南北兩方的生命線嗎?為什麼“燕雲十六州定律”,在那時候不靈了呢?

我認為,並不是“燕雲十六州定律”不靈了,而是明朝過度使用了這個定律。怎麼解釋呢?

實際上,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來看,中原國家與少數民族並不是絕對對立的關係,而是一種互相依存,互相融合的關係。

少數民族國家離不開中原國家。首先因為中原國家可以提供豐富的糧食,這是少數民族國家所缺少的。其次,中原國家文化發達,政體穩定,老百姓遵規守紀,禮教道德先進。這些,都是少數民族國家需要學習的。

而中原國家其實也離不開少數民族國家。一方面,少數民族國家是中原國家的一個很好的屏障。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沒有斷代的古國。之所以文明沒有斷代,與中華民族自身的內向力有很大關係,但也離不開周邊少數民族國家的屏障作用。也就是說,事實上歷史上西域國家曾多次發動過試圖打進中原國家的戰爭,包括鬼方、貴霜王朝、西遼、帖木爾帝國等等,但是其實都沒能打到中原來。究其原因,與周邊少數民族國家的屏障作用是不無關係的。

明朝擁有燕雲十六州,有這條生命線,為何還是被少數民族滅國

(少數民族的入侵)

另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國家能給中原國家提供戰馬、毛皮、藥材等等。沒有這些支援,中原國家軍隊的戰鬥力及整體國力都會減弱。

所以,在漢唐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與中原國家,是建立了一種很好的朝貢體系的。除此以外,由於那時候北方有多個民族,因此,中原國家經過不斷分化瓦解,讓北方未能做大。

但是明朝的時候,一方面不斷壓縮北方少數民族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在邊防上投入大量的軍力。這樣一來,北方實際上就沒有變化的機會,整個明朝,北方也就主要是蒙古族,沒有再次演變成其他民族。而明朝由於強力壓制,投入力量太強,最終把自己給壓垮了。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而這樣因此給了北方喘息的機會。努爾哈赤抓住這個機會,僅僅憑藉著13副鎧甲起義,最後就發展到推翻明朝。

如果明朝不是在邊關投入大量軍力強力壓制北方,最終就不會把自己拖垮,也不會給北方重新崛起的機會。明朝可能改朝換代,但肯定不會再被少數民族政權代替。

(參考資料:《宋史》《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