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文 |

王重陽lp

如果把近三十年的時光串聯起來,會發現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無論什麼時候看,都不過時,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人拿出來紀念一番,無論是什麼樣的形式。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比如2020年,網路上某音莫名掀起一陣“大威天龍”風,不但讓趙文卓又火了一把,也讓一部電影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中。以至於當網民再看這部電影中法海降妖伏魔的場面時,會紛紛表示“這段臺詞已經紅透了”……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這部電影叫《青蛇》,上映於1993年,可謂生不逢時。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太“顛覆”。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彼時內地引入了92版臺視《新白娘子傳奇》,趙雅芝和葉童正在螢幕上你儂我儂,陳美琪的“小青”也美得顯山顯水,但誰是主角誰是配角一目瞭然。在當年的內地影視市場和街頭巷議的話題中佔據了半壁江山。儘管進入新世紀後,大家陸續才知道“原始版”的“白蛇傳”其實並不美好,許仙這廝也是十足的渣男,但在當時資訊相對閉塞的年代,大家對於期盼“千年等一回”的“青城山下白素貞”與“小牧童”的愛戀,始終抱著美好的祝願。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首先要感謝中國臺灣的影視同行在當年奉獻的經典劇作,經典到什麼程度呢?後來無論兩岸三地的影視劇如何拍攝,青白二蛇的人物造型都脫離不了當年的框架。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在這種先入為主的定性思維下,以錄影帶形式傳入內地的《青蛇》顯得太過另類,對於已經固化了“主角配角地位”的觀眾們來說,看待這部活色生香時總有些不屑一顧:

《白蛇傳》就是《白蛇傳》,叫《青蛇》幹嘛?還念什麼京腔?一定要黃梅調才好聽嘛!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當年竹林睹輪迴

今天我們把《青蛇》的主演主創陣容排開,個個都宛如“天神”:

主演有張曼玉、王祖賢、吳興國、趙文卓,導演是徐克,製片人是吳思遠、音樂是黃霑和雷頌德、原著+編劇是李碧華……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牛不?

牛。

然而在眾人還沒有被“封神”加上文化交流比較閉塞的年代,上述人物的形象和點評始終停留在錄影帶裡,在內地大多數人看來——“我愛黎明”並不與“張學友演唱會”衝突,曹操和曹查理之間的區別也大概只是前者丞相,後者“皇帝”,而彼時,因為一些原因,即便《霸王別姬》成了華語電影的第一,也有可能是唯一,至於李碧華和張國榮,大多數觀眾依舊不太認真打量,這就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內地文化氛圍。

這也是《青蛇》在近二十年後才得以被觀眾重新認知的主要原因。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青蛇》的故事用現在語言來闡述很簡單:

修成人形的妖女在世間尋找“愛”,至於“愛人”是誰並不重要,可以是和尚,也可以是“姐夫”。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白蛇傳》這個古老的故事於電影裡,刻意模糊了時代背景,用極為強烈的主視角在影片一開始,以“法海”的角度審視世間一切眾生,寶相莊嚴之下,說出了影片的第一句臺詞:

“人”。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法海”眼裡的人經過李碧華的嫌棄和徐老怪的刻畫後,於鏡頭中呈現的都是牛鬼蛇神的古怪樣貌,或糾纏謾罵、或猥瑣汙糟。在這段五分鐘的人間百態中,鏡頭的色調偏暗紅色,眾生的穿著都是黑色,這些陰冷色調分外顯出作為六道之外、身著白色素袍的“法海”的超脫感。

但接著,一段荒野擒妖的戲份開始,“法海”念著如今網友們耳熟能詳的臺詞一邊做著各種狂拽酷炫的動作:“大膽妖孽!我一眼就看出來你不是人!大威天龍!”

等蜘蛛精被鎮壓在涼亭下時,“法海”眼中卻又有迷惑——

身為妖物卻身有“佛蔭”。

“難道,是我抓錯了?”——“法海”想。

當年很多觀眾都對如此帥到不合道理的捉妖僧都有些異議,以觀影看,這哪裡是法海?分明是打不過方世玉的“提督”(趙文卓第一次觸電出演的是李連杰出演的《功夫皇帝方世玉》,在其中飾演與其屢戰平手的提督),只嘆“年輕人不要太氣盛”;以導演看,先安排“法海出場給他來一段展現身手的戲碼絕不是耍酷,而是凸顯這個角色本身的特質: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為僧者看不起“人”,為聖者看不起“妖”。

這也為後來的劇情奠定了基礎。否則,就只有二女爭春的情慾滿屏了。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如今月下不思君

因此那年年方二十的趙文卓飾演的“法海”恰恰好地成了影片的劇情推動者: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竹林坐禪遇產婦,持法護遮扛風雷;

二蟒齊心修功德,巧試佛心終不得。

人形跌落舞樂坊,天竺胡姬如蛇神;

先生才斥孟浪狀,卻在斷橋渡秋水。

郎才女貌本天合,怎奈法海織網羅;

只看人妖不兩立,以為正道在西天。

大水漫於金山寺,又把人間變澤國;

白蛇產子存天道,和尚不知己入魔。

書生無奈不聞事,素貞已是塔中客;

青蛇嘗淚終知愛,徒留竹林那年歌。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在如今網路上有一種解析,“法海”本身就是護衛佛法的八部眾之一“摩侯羅伽”轉世,“摩侯羅伽”就是“大蟒蛇”,影片主題曲《莫呼洛迦》也正暗合了這一主題,表面上說的是青白二蛇的愛慾,實則說的是“青白黑”(黑色代表法海)三蛇的故事。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僅從普通讀者和觀眾的角度看,《青蛇》原本是李碧華的同名中篇小說,小說裡的故事比電影呈現的故事要龐大,在小說中,“青蛇”作為一個失去同伴的獨行者,在千年的滄桑中前行,體嘗人間冷暖,歷遍紅塵愛恨。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但在電影中,“小青”自雷峰塔上縱身一躍後,唯留下手中捧著嬰孩的“法海”。

電影之所以集中展現了宋時青白二蛇與凡人的糾葛,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初為人身,無論千年修行的白素貞還是五百年修行的小青都未曾體會過人間之愛,這是作為“有情眾生”之一的蛇妖在世間修行的起點;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二是“白蛇傳”家喻戶曉,講“小青”的“民國傳說”顯然也太冷門。而且李碧華文字的精華就是善於在故老相傳的基礎上賦予其新的含義,並以女性的視角重新詮釋愛恨情仇,不獨《青蛇》,《潘金蓮之前世今生》也是如此。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只是《青蛇》表現得更大膽,更炙熱。

比如“小青”從化成人形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跟“白素貞”較勁:

憑什麼你可以我不可以?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哪怕“白素貞”三番五次地警告她不要“碰法海”,她也狂野地去撩撥挑逗這個近乎成佛的和尚。在溪水邊入定的“法海”於李碧華的視角下,成了女性初嘗雲雨的可憐試探,可笑的是電影用他的一句臺詞“蛇妖,我要你助我修行”和後面纖纖玉手探入衣襟的窘迫,暗示了“法海”的本相——

他終究只是一個他自己都看不起的“人”而已。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在青蛇試探“聖僧”前,影片還設定了一場“法海鬥心魔”的戲法,入定、逢魔,以為佛法護持,其實魔從欲中生。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這一段對影片的發展也很重要,沒有這一段也解釋不了“法海”為什麼固執地要拆散“人妖眷侶”:

越是看似義正言辭的背後,往往越有不可告人的恐懼。

至此,原來“法海”和“小青”才是一場事關“愛戀”的一體兩面。他們也是《青蛇》真正的男女主角。如果深度解讀的話,一句話可以解釋徐克等的新演繹:

把女兒家初涉人世的懵懂,披上一層神怪故事,而已。

比如“以身證道”、比如“人妖殊途”。僅從這一點看,《青蛇》在傳說之外賦予了人性的深刻註釋,比以前和後來的同題材影視劇要深刻。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似見那年淚雨飛

“我到人世來被世人所誤,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是情為何物,真是可笑,連你們人都不知道,當你們弄清楚了,也許我會再來。”

這句話是電影末尾“青蛇”所說,二十多年後再看,才發現是張曼玉說這段臺詞時是面對著鏡頭的。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時間進入2022年,新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的開始。

曲藝這門藝術在網際網路的發展下被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並接受。

《白蛇傳》不但是電影、電視劇,也可以是音樂或話劇,還可以是德雲社熱場的唱詞。

一曲“杭州美景蓋世無雙,西湖岸奇花異草四了季的清香”可用京韻大鼓敲打也可以用流行歌曲演唱,還可以被岳雲鵬拿來搞笑“施主,你媳婦是個長蟲”……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此時王祖賢退隱加拿大、張曼玉也令人扼腕,趙文卓不尷不尬,吳興國半退半打,至於“老怪”徐克也隨著港片的式微成了文化符號,才子黃霑更早已作古。

唯留下了這部“戀愛得形跡可疑”又“墮落得大大方方”的經典作品,供後人瞻仰。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說到黃霑,這裡要夾帶一下私貨:

“鹹溼鬼才”黃霑“不文”是“不文”,但人家是真的有才,當年《倩女幽魂》幾首主題曲和插曲也是他親手創作的,風格完全不同。前一秒還在“哪看人間鬼哭狼嚎”的書生,後一秒就陷入了“黎明不要來”的溫柔鄉。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至於《青蛇》,可圈可點的音樂更多,如《流光飛舞》、《思情》、《水漫金山》、《鬥法》、《人生如此》等,結合電影特有的色調和宛如山水畫般的質感,幀幀堪為經典,幕幕可為壁畫。

一個黃老“鬼”,一個徐老“怪”,用近乎寫意的方式,將一個女人書寫的憧憬和哀怨變成了那個港片輝煌年代裡也較為“奇葩”的代表作。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可惜如前文所述,限於當年華語文化圈,尤其是內地文化氛圍的限制,這部《青蛇》未能“出圈”。只是個人覺得,“委屈”了當年那一批主演和主創們。

可惜後來者能才比黃霑者,似無一人;能把“灑脫”寫進書劍恩仇中的,也只能說寥寥。至於“寥寥”者,只能日後有空閒聊。

看過《青蛇》的朋友如果有心對照電影和原著再回味一邊的話,應該知道,原著比電影更殘酷、更現實。李碧華的“怨”在這個故事中筆觸陰刻,在冷酷涼薄的敘述視角中多了幾分戲謔和辛辣,恨不得把世間所有的情愛一一剖開、剝離。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不過在徐克的溫柔手法中,還是讓這部電影相對於原著多了幾分夢幻和悲憫,“稀釋”了原著裡如人性寓言般的殘酷和現實。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李碧華的小說似乎每一篇都是一部電影劇本,徐克改編劇本的水平還是值得肯定的,他知道故事的側重點在哪裡,在緊湊的故事推進和複雜的人物矛盾中呈現出極其鮮明的戲劇張力,讓觀眾在大開大合的浪漫中讀出幾分現實主義的批判意味。

幸運的是,時至今日,內地也有一些比較能認真紮實搞創作的人在舊詞之上填新賦,雖然多是動漫,但對於民間傳說更賦予了基於現代人看來更通俗、更新穎、更大膽的解說。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這說明年輕一代,真正願意“搞藝術”的文藝工作者們的眼界更寬廣,思維更活躍。

也說明“故老相傳”的意義,就是在於不斷地為“曾經的故事”注入更多新鮮的活力。

大膽地嘗試改編並給與符合一代人審美的動力,來自於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原創者對藝術的熱愛。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作是今人對“故人”的致敬吧。

僅以“青蛇”論,無論後世如何點評《青蛇》和“青蛇”眼中的愛恨,罵者多有“世風日下,妖怪胡言亂語干擾人間事”的疑惑。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愛者則言之鑿鑿地為李碧華們辯護: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

我只想跟“愛人”談一場戀愛,誰是“愛人”,我無所謂。

即使放在今天看,《青蛇》裡的女性都很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