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磁共振清晰沒輻射,為何卻總推薦做CT?道理很簡單,但有人不相信

後臺粉絲髮來一份投稿信:

上週陪我媽媽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做檢查時,有一個細節我很不理解。那就是檢查時醫生自己跑出去了,卻讓我留在那(當然陪我媽我是很樂意的),可醫生出去是怕輻射嗎?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疑問,所以今天剛好就給大家來科普一下,為什麼做核磁共振時要家屬陪同,以及核磁共振對家屬的身體有沒有傷害。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讓家屬留下而自己卻出去?

在做核磁共振時,其實並不是一定要求家屬一定要在裡面,但一些特殊情況,醫生會建議家屬留在裡面,比如:

1、患者行動不方便的時候,家屬可以幫醫生搭把手,幫患者弄到檢查臺上;如果檢查過程中需要換體位,家屬也能搭把手。

磁共振清晰沒輻射,為何卻總推薦做CT?道理很簡單,但有人不相信

2、患者過於緊張的時候,尤其是一些兒童患者,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時會比較害怕,需要大人的安撫,這時家長在裡面,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幫助穩定情緒。

另外,醫生自己跑出去,並不是因為害怕輻射,而是因為核磁共振檢查是需要人操作的,醫生要設定引數,要觀察成像圖片是否滿意,必要的時候透過對講裝置與患者溝通,所以如果不出去這些誰做?

還有一點要給大家強調一下,核磁共振,別看它當中有個“核”字,就覺得有輻射,它主要是利用氫原子在磁場中受到射頻激發從而產生共振產生訊號,最終經過裝置處理成像,是沒有輻射的。

所以大家不要想太多,之所要求家屬陪同,往往是為了患者著想,而不是大家以為的擔心輻射。

核磁共振沒有輻射,但為什麼醫生不建議患者做?

雖然核磁共振沒有輻射,也能幫助我們診斷多種疾病,但臨床上,很多醫生卻不建議大家做這個檢查,甚至對於那些不適合做核磁共振檢查的患者,醫生會要求其先做一個簡單的CT檢查。那麼,與CT相比,核磁共振存在哪些劣勢呢?

花費時間太長

一般來說,ct檢查一般3-5分鐘就結束了;但核磁共振不一樣,它是將人體“分”好幾大塊檢查,且每一塊檢查所耗費的時間都要將近30分鐘,甚至有的病情比較複雜的患者,還要進行二次、三次檢查,花費時間太長。

診治範圍受限

如體內含有金屬物件的患者,如安裝除顫器、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是不可以進行這項檢查的,因為這些金屬物品在磁力的吸引之下,可對人體造成傷害。而ct檢查不受此影響。

此外,肺和胃腸道里面含有氣體,也不適合做核磁共振檢查,如果懷疑肺部、胃部有問題,可做高分辨的肺部CT檢查以及胃鏡等檢查。

磁共振清晰沒輻射,為何卻總推薦做CT?道理很簡單,但有人不相信

檢查費用昂貴

核磁共振的檢查費用與ct相比,也是比較貴的,它是按部位收費的,價格一般在500-1000元以上,如果要做增強磁共振,要加上藥費和增強掃描產生的費用;而ct檢查費用一般200-400元左右。

核磁共振檢查,雖然與ct檢查相比,有一定劣勢,但是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它的成像效果更好,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現出病區情況,幫助醫生做出準確的判斷,而且輻射也比ct小。

所以,是否需要做核磁共振,需要綜合考慮,如果結果利大於弊,那就可以做。

核磁共振檢查範圍廣泛,但不是人人適合

說了這麼多,那核磁共振檢查到底可以用於哪些疾病的檢查呢?其適應範圍具體如下:

中樞神經系統:核磁共振對於中樞系統疾病十分敏感,診斷率高。

腦內血管病變:比如腦梗塞,該檢查可發現早期(發病小於30分鐘)腦梗塞,從而及時進行溶栓治療,將危害降到最低。

顱腦腫瘤性病變:對判斷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分級、原發與轉移等有一定價值。

脊柱和脊髓各種病變:如頸腰椎間盤、脊髓病變及損傷、椎管內腫瘤、脊柱先天畸形、椎體腫瘤、結核等。

胸部疾病:心臟、乳腺炎症、乳腺增生、腫瘤等。

總的來說,核磁共振檢查適應範圍很廣,可幫助診斷多種疾病,但也有一定的禁忌人群,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磁共振清晰沒輻射,為何卻總推薦做CT?道理很簡單,但有人不相信

核磁共振禁忌人群:

1、體內有金屬的人,如安裝人工心臟金屬瓣膜者、金屬牙齒、金屬避孕環者,禁忌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2、含氣體的臟器(如肺部)和運動的器官(如心臟)也不宜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結果不夠準確。

3、急診患者,如懷疑急性腦出血的患者,也不宜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因為該檢查花費時間長,可能延誤治療時間,導致嚴重的後果。

而為了檢查的準確性以及安全性,大家還需要注意以下4點:

首先,檢查時儘量放輕鬆,就當做是普通檢查,不然過於緊張可使器官或肌肉緊張,影響檢查結果。

其次,在進行檢查前,將手機、手錶、鑰匙等金屬物品去掉,以免在強磁場的作用下,金屬物品被吸走,對人體造成危害。

曾有患者,帶著氧氣瓶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最後被強大的磁力吸入儀器內,人因為氧氣瓶部件破損液氧溢位,吸入過量氧氣死亡,幾百萬的儀器也因此報廢。

另外,在進行檢查時,不要化妝,有紋身的人要提前與醫師說明,因為該檢查可使患者體表溫度升高,紋身中的顏料溫度升高可能灼傷面板,所以檢查過程中如果感覺面板有刺激感,需立即停止。

磁共振清晰沒輻射,為何卻總推薦做CT?道理很簡單,但有人不相信

還有一點很重要,如果在檢查時遇到異常或緊急情況,可透過大幅度擺手、按緊急按鈕等方式告知醫師,停止檢查。

總結:核磁共振是一項常見檢查,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但有一定的適應症以及禁忌症,所以到底適不適合做該檢查,還需要醫生根據患者個人情況而定,我們要做的就是積極配合醫生做好檢查即可。

參考資料:[1]《什麼是核磁共振!》。中國網醫療頻道。2021-07-19[2]《女子帶手機做核磁共振,出來後手機就破圖了?》。新華社。社會。2021-05-18[3]《都是拍個片,為什麼要分X光、B超、CT、磁共振四種?有什麼區別?》。中國網醫療頻道。2021-08-18[4]《做核磁共振注意啥》。人民網-生命時報。2020-11-07[5]《核磁共振一定比CT檢查好,所有患者都可以做嗎?醫生告訴你真相》。知乎。普外科曾醫生。2018-12-0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