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評級到底有多扯淡

從一則事件說起吧,中誠信國際、聯合國際等境內評級機構持續維持對金科股份AAA評級。

信用評級應該都聽說過,沒聽過的可以去看看《大空頭》,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美國次貸危機,裡面也涉及到債券評級。

評級是按一定的評比標準,來對債券還本付息的可靠性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價,是對債券違約風險的度量。

簡單地說,就是公司的償還債務能力越強,評級就越高(最高AAA),償還債務能力越差,評級就越低(最低的是C)。

為什麼說金科股份這個AAA評級很不靠譜呢?

因為評級的機構是中誠信國際,這個評級機構出過的很多評級後來都炸雷了。

2020年7月份,中誠信以及聯合評級給出佳兆業的評級是AA+,然後2021年佳兆業陷入流動性危機,2021年底正式違約。

2019年之前,聯合評級給泰禾集團的評級一直是AA+,其實早在2018年惠譽就已經給泰禾的評級調到了BB,後來泰禾違約炸雷了。

佳兆業在炸雷之前,國內的評級機構也是給的AA,

而惠譽、標普等國際機構早就給出了C級評級。

華夏幸福在違約之前,中誠信給出的評級也是AAA,而違約後也隨之下調了評級。

評級分為A、B、C三等九級,最高級別是AAA,最低級別是C,B級裡最高級別是BBB。

其實只要掉出A級,就有風險了,BBB級別代表的是償還債務能力一般,受大環境影響較大,BB以下的基本是垃圾債。

如果你去看泰禾、佳兆業、華夏幸福,這些公司在暴雷前的融資成本都已經飆到8%以上了,部分外債的成本在10%以上。

國內的評級特色就是

“虛高”,

對於評級機構來說,評級就是生意,你說人家企業付了錢給你,如果你不給個A,給人家B,客戶爸爸心裡能樂意?

對於企業來說評級越高,就代表公司的信用越好,信用好融資成本就低,而評級低到一定程度的話,可能融不到資。

在房地產行業是這樣的,三條紅線壓制了房企的融資規模以及融資增速,而房企要融資,就要去借外債,如果國際評級不太好的話,那資金鍊瞬間就斷了。

佳兆業的問題就是炸在外面,佳兆業因為某些因素在國內很難融到錢,除非民間融。

那麼問題來了,房子都賣這麼貴了,房企為什麼還能搞這麼大的負債?

其實你搞明白房地產的盈利模式後,你會發現賺不賺錢對於背後的股東來說根本是無所謂,只要還能融到錢,融資渠道通暢,那房企背後的股東就能一直賺錢。

首先,房企從拿地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在和金融機構打交道了,在房子賣完之前,基本都是靠借錢經營。

房企每年賺到的利潤,並不會用來償還債務,而是分給了股東,如果你去看房企的分紅率,儘管是流動性已經崩盤的,也是每年都分紅。

比如金科股份,流動性已經非常緊張了,

去年每股分紅了0。45元(股價5元),上市以來分紅12次,分紅金額99。74億元。

華夏幸福在違約之前,分紅也非常積極,上市以來分紅了12次,分紅金額超過160億元,最後一次分紅率高達5。35%。

對於背後的股東來說,賺到的利潤分到手才是自己的,而負債那都是金融機構的,所以你看每次房企出問題後,金融機構就要吐幾口血。

平安投資華夏如果是奔著高分紅來的,那最後一把幾百億算是吐的乾乾淨淨,這個雷踩的太大。

還有一些房企的模式玩的就更高端了,在內地市場經營、融資,而背後的股東不在內地,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以分紅的形式把錢轉移出去,比如佳兆業。

所以對於房企來說,再艱難都要分紅,業績再差,能分紅也要分紅,哪怕是借錢,也要分紅。

苦了誰,也不能苦了股東啊。

看到這裡,會不會覺得宇宙行很感動,每年分紅率都穩穩的在5%左右,交行都幹到7%了。

其實A股有好多公司上市後真的不需要融資,每年賺到的利潤都分給了股東,比如銀行、白酒、還有消費行業那些龍頭公司。

集虎卡,開鴻運!最高拆522元驚喜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