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大眾審美的覺醒,

從不再忍受被強加的“美”開始。

01

樂山大佛,關公,在去年年末都很忙。

原因無他,

他們無端地陷入了一場關於“眯眯眼”的輿論風波中。

事情的起因不必贅述,

我關注到的是,隨著他們的出場,

網上的畫風為之一變:

我們說這是刻板印象,

他們就說小眼睛難道不配活著;

我們說這是歧視性行為,

他們就說小眼睛難道不配活著;

我們說這是歷史鐵證,

他們就說小眼睛難道不配活著;

…………

無一例外,樂山大佛,關公,

被強行當做了他們的“隊友”。

且不說,樂山大佛那是低眉善目,

關公睜眼那是要“殺人”,

只說眼大和眼小,

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麼?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02

不妨來看下模特@荷裡寒的一次面試遭遇。

一次品牌指明要東方女性美感的模特,

她興沖沖前去,

未曾想設計師只看了她一眼,

就讓她回去了。

理由竟是:你夠東方,

但長得太女性化太柔和了。

回去又問當時的經紀人才知道,

他們眼中的東方美,

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女人的美。

再聯想藝人馬伯騫因為眼睛太大,

雙眼皮,“不像亞洲人”,

落選《移動迷宮》一角,

你還認為我們爭論的是眼大眼小麼?

眼大和眼小從來都不是中國人評判美或醜的唯一標準,

這次事件背後,

是中國人想要奪回審美的定義權。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03

回顧歷史,其實

我們一直在失去審美定義權,所以才一直被定義。

2008年,北京奧運會,

中國運動員在自己的主場,近百次登上領獎臺,

可身上穿的全都是外資品牌!

有一個男人心中充滿遺憾,

他叫丁世忠,

中國運動品牌領導者安踏的掌門人,

他遺憾的是,

臺上中國運動員在自己家門口比賽,

卻只能穿國外運動品牌,

這就是彼時的現實。

在自己的主場,一個在世界最高舞臺展示中國風采的絕佳機會,

中國品牌卻只能抱憾枯坐檯下,

遑論爭奪審美的定義權?

因此,也無怪乎關於美的定義為國外品牌所壟斷——

國外的品牌,就是高大上,

國產的品牌,就是矮窮矬。

甚至於一些徹頭徹尾的國產品牌,

紛紛取上了足以以假亂真的洋名字,

似乎這樣,瞬間就高大上起來了呢。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04

時間來到2022年,

奧運會再次回到北京,

丁世忠已不必再帶著不甘欣賞奧運會——

北京冬奧會15個賽項,

12支中國代表隊穿安踏。

事實上,這個從國外品牌到中國安踏的過程,

與大眾審美覺醒的過程是同頻共振的。

還記得中國網友曾經發出的請求麼:

跪求外國品牌別再出中國風了。

沒辦法,一眾國際大牌的中國風設計,

給中國人帶來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你還記得某達斯在雞年出的限定款鞋子,

直接在鞋子上掛了一個麻將的么雞麼?

種種讓人醜哭的設計,

讓人懷疑走進了農貿市場。

而就在這不知不覺中,

年輕一代國人的審美開始覺醒,

而他們的覺醒,

是從發現國外品牌的一些

“醜爆”設計開始。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05

為什麼國外品牌會設計出這麼醜的東西?

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是一種基於實力的傲慢——

我的設計雖然敷衍,

但是我的產品力無可替代。

就拿運動品牌來說,

一度,國產運動品牌沒有一個能打的運動鞋中底技術。

所以,他們可以敷衍,

這也是一種基於實力地位上的審美傲慢——

我不瞭解你,但我想掙錢,

所以省點事,拼湊一點中國元素,

複製貼上和強行拼接,

最後還高高在上的告訴消費者:

這是高階美。

這是中國消費者的無奈,

也是國產品牌曾經的無奈——

產品力上的不可替代,

足以掩蓋國外品牌在設計上的敷衍。

只是有人在敷衍,

有人在默默努力,

以安踏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在科研上的投入正逐年加大

——

過去的十年,

安踏在運動科技上的投入高達

30

億元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06

只是大眾審美一旦覺醒,

就不可能再沉睡,

他們開始用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審美的定義。

2021年10月,

安踏為北京冬奧會精心打造的賽時制服一經發布,

就驚豔全場。

有普通消費者如@飛兮遐思就急不可耐地呼籲:

踏速速出好看的冬奧聯名款鞋,

顏色就要“山河映朝霞”和“河山初春霽”。

融合了傳統山水畫與冬奧核心圖形的雪山圖景,

北京冬奧會的賽時制服,

宛如讓人們把“千里江山圖”穿在了身上。

設計上的自信,

首先建立在產品上的自信——

安踏在產品力上完成了對國外品牌的替代乃至超越,

傾力打造的“熾熱科技”,

擁有三大核心科技點:

“聚熱棉”“石墨烯”“超級羽絨”,

更是榮獲吉尼斯“超級保暖”認證。

中國溫度,讓中國風度在冬奧舞臺上綻放。

07

或許很多人已經知道,

2021

年的東京奧運,

安踏自主研發的

噸位級

舉重鞋幫助中國隊奪得七金一銀的好成績

一時在國外的舉重愛好者中掀起了

“中國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2018

年平昌冬奧會上,安踏研發設計的

世界上最輕

短道速滑

比賽服,

就已

助力武大靖奪冠。

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

我想說的是,

越來越多的“中國風度”被認可,

表面上看是審美定義權正在被奪回,

實則背後是中國品牌在科技上的持續投入,

在產品力上的不斷追趕乃至超越,

支撐起來中國式審美的迴歸——

常年的投入,讓安踏擁有超1400項產品專利,居中國品牌之首。

也只有如此,

中國設計才能綻放在更大更高的舞臺之上—

30

年前,中國運動員只能穿著國外品牌的比賽裝備;

如今,為最多中國國家隊打造比賽裝備的,是中國品牌安踏。

至今,安踏已連續

8

屆合作中國奧委會,

北京冬奧會

15

個賽項,

12

支中國代表隊穿安踏,

已累計為

28

支中國國家隊打造奧運比賽裝備。

從2008到2022,

從夏季北京到冬季北京,

從阿迪達斯到中國安踏,

中國科技,定義中國審美。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

中國人的審美,由誰來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