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劉錦濤:氣候投融資試點助推地方綠色轉型

本文大概

3000

字,讀完共需

5

分鐘

作者劉錦濤系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本文刊於2月

8日《

中國銀行保險報

劉錦濤:氣候投融資試點助推地方綠色轉型

劉錦濤:氣候投融資試點助推地方綠色轉型

本文在《中國銀行保險報》上的版面截圖

2021年12月21日,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釋出了《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開啟了我國氣候投融資地方試點的申報和相關工作。

氣候投融資試點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基礎上,為地方提供了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下開展綠色轉型的重要機遇,也為綠色金融以服務於雙碳程序為導向開展改革與升級帶來了新方向。

為此,地方政府應積極抓住氣候投融資試點的創新探索,吸引相關優勢資源,大力促進地方綠色轉型,最終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氣候投融資系統佈局,助推生態文明整體建設步伐。

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的重要意義

在當前全球氣候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程序之中,氣候投融資在中國具備巨大前景,中國需儘快開展和雙碳目標路徑所密切契合的氣候投融資,以升級併發揮綠色金融支援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作用。

氣候投融資是國際可持續發展趨勢下的重要方向。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金融機構在氣候和相關領域管理資產規模達到47萬億,在全球金融資產管理總規模(180萬億)中佔比高達26%,氣候相關的資產配置在未來將會逐漸佔據更高比例,一是應對氣候變化大環境下低碳資產更具備投資價值和增長潛力,二是金融機構將及時調整資產組合,透過配置具備氣候適應性的低碳資產來對沖現有高排放產業的風險。

開展氣候投融資有助於升級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氣候融資相比於傳統的綠色環保專案和低碳減排專案等,側重點有所不同,它具備顯著的應對氣候變化屬性和可持續發展特性。我國氣候投融資的發展模式以“減少碳源以減緩氣候效應”和“增加碳匯以適應氣候變化”兩個層面相結合為主,添加了更多關於提高森林碳匯、草原碳匯、生態系統與氣象防災等領域適應能力的發展工作,增強“負碳能力”,更符合雙碳目標下的減排路徑曲線,不僅僅侷限於核定指標開展碳減排工作。同時,中國當前每年的綠色融資總量在2。5萬億左右,對比國際氣候投融資現狀,中國的綠色融資主要依賴於綠色信貸和債券,需要新增目標導向性,並且提高氣候治理屬性。為此,若從氣候投融資創新的角度完善綠色金融,將得到更符合雙碳目標的金融體系升級。例如從目錄指引入手,與現有的綠色產業指導目標相比,氣候投融資目錄在傳統環境汙染防治專案上更注重以低碳專案利用為主,在生態保護專案上更側重於氣候效益,其核心是與1。5攝氏度溫控目標的適應性;氣候投融資的支援範圍以氣候轉型和氣候適應為主,在氣候轉型上更側重於氣候投融資對於產業鏈全生命週期碳排放控制的支援。

氣候投融資試點是探索國際性氣候投融資市場的新起點。

試點地區和綠色金融試點之間相比,除了開展資金引流以外,還注重於把握好氣候投融資和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之間的系統關係。氣候投融資具備全球屬性,氣候變化是21世紀各國集中力量應對的重要議題,我國試點地區所探索與發展出的經驗模式將有助於在更大範圍內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氣候投融資模式與合作平臺,以加大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投入,撬動更多國際氣候資金。

氣候投融資具備金融創新前景

近年來,氣候融資在21世紀全球碳中和可持續發展程序中的重要性逐漸提高,世界銀行近期計劃在未來數年內將氣候融資在總融資規模中的佔比提升至35%,這充分反映了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資金需求和金融創新需求。當前全球氣候投融資工具的金融創新現狀,對中國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的相關工作具有多方面的參考意義。

第一,當前全球氣候債務融資佔氣候融資總量達三分之二左右,而中國的綠色金融和國際上的氣候金融之間存在一定的概念和標準差異,與氣候變化廣義相關的活動包含於綠色融資投入的專案之中,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納入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後,氣候金融逐漸受到了重視和認可。

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開始將“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作為重要支援物件。透過氣候投融資“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兩類目標的引導,我國正逐漸開展包括碳減排和碳匯在內的“減緩”類融資支援,以及包括防災和基建在內的“適應”類融資支援,以同步推動綠色金融對於支援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升級轉型。在此背景下,我國氣候融資水平相比於必要水平將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私營部門參與度具備新的上升空間,面向新市場主體的氣候融資工具將在新目標下獲得更多的創新機遇,最終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氣候融資發展的重要貢獻者。

第二,全球氣候融資中,股權類的氣候融資佔比高達30%,國際氣候股權投融資模式在中國具備借鑑和參考意義,以改善中國目前所缺乏的股權類綠色直接融資。

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氣候投融資與氣候適應能力在未來雙碳目標下的重要性,逐漸重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政策環境變化對於產業和行業造成的衝擊,而透過政府引導帶動市場參與,以政府與私人資本加上債券、股權、基金等在內的多重混合融資模式對企業和投資者均具有創新前景和吸引力。

第三,氣候投融資中“減緩”和“適應”這兩類氣候目標的平衡需求推動了地方綠色金融創新。

當前,全球範圍內這兩類目標的資金佔比前者約為93%,後者為7%。包含生態系統防災適應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氣候適應投資活動,在碳達峰目標實現後的碳中和長期路徑中具備更大的需求,其融資將得到進一步重視,以降低雙碳路徑中的面對氣候風險所產生的不確定性。

在氣候投融資中開展環境披露與金融升級

氣候投融資在中國試點地區的發展將推動以環境檢測與碳核算為主的金融體系綠色升級。當前,我國氣候投融資工作的高效開展需要建立起相關的氣候環境披露體系,開展基於資訊披露的融資效益評價。

氣候效益評估有助於提高試點地區投融資目標和地方雙碳目標的一致性,在這個目標背景下統計氣候資金的透明度、政府公開支援與私人資本的效益差別等,研究形成統一的氣候資金定義、範圍和統計口徑,從氣候資金的覆蓋範圍(國資、民資、外資等)的來源和使用情況,計算出每單位氣候投資的效益,用於政策制定和調整、環境披露和環境效益評估、綠色金融業績評價。

氣候投融資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氣候效益評估、環境資訊披露、綠色金融業績評價等領域相結合體現了借鑑綠色金融的發展經驗來規劃氣候投融資相關工作,透過氣候投融資試點經驗探索綠色金融的升級方向。

第一,

氣候投融資升級了綠色金融的目標導向

,使之以符合巴黎協定溫控目標的氣候路徑為準(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均面向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程序),在試點地區以符合地方碳達峰、碳中和曲線為基準,某些氣候投融資專案在雙碳曲線上的特定時間階段開展將會具備顯著的效果,這比傳統綠色金融專案添加了更系統性的統籌和規劃,根據相關進度適時引導氣候資金的方向將會是地方開展政策規劃和市場參與的重要原則。

第二,氣候投融資的順利開展離不開金融機構進行碳核算和評估碳減排經濟效益的能力升級,這顯然

催生了市場化、規模化、具備成本優勢的環境評估方案需求

,如果克服了碳核算的問題,則將進一步改善綠色金融當前的一項難點:綠色金融主要覆蓋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或者自然人的資信狀況不如大企業,在綠色專案和活動中缺少足夠的資產抵押,但中小企業和低收入人群(可稱為缺乏應對氣候變化防禦力的“氣候敏感性群體”)恰恰是氣候目標和氣候金融應當重點支援的物件。若完善了碳核算方案和碳減排效益評估體系,令氣候敏感性群體重新獲得客觀的綠色資信評估,將實現以地方氣候投融資試點為突破口,探索出新的綠色信貸模式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