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峒河流到深圳灣 讀吳建偉《深圳灣日記》有感

從峒河流到深圳灣 讀吳建偉《深圳灣日記》有感

作者:嶽立功

建偉是我的湘西老友,都幹編劇,先後去上戲,腳跟腳到深圳。華僑城與福田近在咫尺卻十數年未謀面,究其原因,許是覺得與“腰纏萬貫”的老總或許再難尿不到一個壺裡吧,正像他自己在書中的自嘲那樣:“闖深圳,你辛辛苦苦讀上戲幹嗎?”這,也是我曾經的疑問。然而,大錯特錯,十數年後突然收到他寄來的新作《深圳灣日記》,讓我重新找回了那個熟悉的湘西文化人。

建偉是著名華僑城錦繡中華集團副總。深圳華僑城,“民俗有村,歡樂有谷,世界有窗。”骨子裡的文人氣質,使他脫去了一般大老闆的頤指氣使,招搖顯擺,嘴裡筆下雖還常帶湘西人的天口地口卵泡翻天,卻是個真儒商。多年來,用機遇所賜得天獨厚條件,他走南闖北,深入民間田野,風餐露宿,“瓦灶繩床”潛心中華民族文化的研究、傳承與宣揚。他為全國多個知名景區策劃撰寫演出臺本,還常常是策劃、臺本到演出一肩挑,拳打腳踢,一切親歷親為。正是這種不忘初心的熱愛與堅持,他的實景演出創作主業碩果累累,他的業餘文學創作也在經歷漫長“蟄伏期”後綻放開豔麗的花蕾一一他的新書令人刮目相看!

《深圳灣日記》寫的是職場生活,但雞零狗碎的枯燥日常,竟被他寫得風生水起,充滿情趣,真的不容易。我仔細尋找他成功的訣竅,好像悟出了一點門道。我們常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麼本鄉土民族的不也是大中華的嗎?湘西風土民情爛熟於心的吳建偉對故鄉有著“偏執”深情,所以當他提筆,“看山不是山”,華僑城高樓窗外深圳灣海水竟像是由從遙遠湘西的汩汩山泉匯流而來。

湘西,是一個令作者引為自豪的神奇存在。他在書中說:“崇山峻嶺之間,其一草一木,皆有靈性和故事。一個又一個讓人入迷的傳說與故事,被湘西人刻在了石頭上,泡在了美酒裡,繡進了花帶中。”緣於對故鄉的深情,所以他寫深圳,發韌處還是在故土,著墨更多的是也寫湘西人看深圳,湘西人闖深圳。日記的開頭,就是故土湘西吉首的老城老街,掛滿美麗吊腳樓如今卻苗鼓與算卦和老鼠藥的叫賣聲混搭的煙火峒河。建偉熟悉湘西人,也有駕馭描摹湘西人的功力,所以他筆下的幾個闖深圳的湘西“犟卵”,比如那個他爹本想去沅陵搶個婆娘卻只搶得個銅臉盆的二狗,公司的民俗專家彭經理、劉能、素者,還有-個會胸部穿針氣功,一個能把京劇和藏傳佛教結合在一起,以及一個擅長算命、算方位、算時辰的三位“湘西京劇團走出來的大師”,以及在二線關異軍突起的“垃圾王”向老大等等,都無不栩栩如生。寫人不容易,寫湘西人更難,但建偉思維靈動,他用湘西人的狡黠睿智描摹了一批“一會兒聰明一會兒豬腦殼”的湘西人,尤其在草創階段,看這些“哈卵”在老總成災的“冒險家樂園”如何用唐吉訶德式韌性和阿

Q精神對抗現實的一地雞毛,常令人忍俊不禁。《深圳灣日記》是記實文學,但這些湘西人的故事就像小說般鮮活吸引人。從

某種意義說,幾個湘西“犟卵”在深圳的拼博史,“錦繡中華”的錦繡史,也是濃縮的深圳創業史。

他寫中華民俗文化,但更深更細緻摹寫的還是湘西鄉土文化。通常寫湘西總會不自主地把她詩化,但建偉的湘西更純樸真實,他筆下的湘西,是“聞到醃肉的香味,口水就開始往外流”的湘西,是“光屁股拉縴漢子搖晃著傢伙若無其事地從洗衣女人前經過”的湘西。對湘西文化帶體溫的描寫,使得其對中華其他民族民風民俗的描寫也在比較和貫通中得到了更生動的展示,於是,中華民族文化又在與外域文化的比較中得到了更好的凸顯。“錦繡中華”是世界著名的微形景區,作者的業務多是去全國各地“虛構”圖畫,與文學創作並無大異,當作者在那一片片新山水中揉進自己對故鄉的柔情,那一抹抹虛擬青綠也獲得了活脫靈魂。同理,作者把對故鄉的情感揉進城市日記,水泥森林的大都市生活也便有了濃濃的人間煙火味。

作者從業旅遊,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所聞所記廣博精深,苗家的邊邊場、肚皮鼓,傣族的潑水節,摩梭人的爬牆走婚,彝族人的萬人左腳舞,土族的花兒會、保安族的小刀、維吾爾的十二木卡姆、哈薩克的叨羊姑娘追、藏胞的轉經磕長頭和天葬……你聞所未聞讓你聞,你畧知皮毛的給你掰細了講,《深圳灣日記》真可謂是一部中華民俗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

許是限於篇幅、限於紀實體裁,《深圳灣日記》中的湘西生活,湘西記憶,幾個湘西人都寫得活脫靈動,而國內外各處的行走儘管也內容充實,但某些章節感覺還缺乏些個人獨特的經歷和心理體驗,畧顯輕飄。

"一直想寫的文學稿終於寫完了。這是一個放了十年的故事。突然發現心裡空蕩蕩的,沒有事做了。”拿到尚飄著油墨清香的厚書,吳建偉在朋友圈感慨地說了這句話。一種滿足,一種釋然。寫作不易,感同身受,但我想借這篇說不上書評的小文把直感告訴建偉,你是能寫出好小說的人。故鄉湛藍天空的跑馬雲,累了,在某處歇歇腳,但終究還是要奔跑的。我期待老友的新作。

嶽立功,作家、編劇。藉貫湖南,現居深圳,先後畢業於湖南師大和上海戲劇學院。已出版長篇小說等著作有“湘西三部曲"《黑營盤》、《紅城垣》、《白祭壇》等

10部,電影、電視連續劇《喋血邊城》、《醉鄉》等10系部。其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電視散文《雪山上的父親》獲得全國“星光獎”一等獎,並獲得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電視藝術片《大山、女人、魂》,電視連續劇《醉鄉》分別獲全國“駿馬獎”一、二等獎;音樂電視片《外婆橋》、《新姐妹》獲得中國兒童音樂電視大賽金獎。作者著述廣博高產,影響甚廣:電影《追剿魔頭》為第三屆長春電影

節參展華語片;話劇《橋店》獲廣東省戲劇創作一等獎。其作品《美麗的西朗卡普》、《外婆橋》、《雪山上的父親》等還入高校及中學生輔導教材。

1977年為慶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二十週年創作的歌曲《請到我們湘西來》因歌詞樸實優美,旋律動聽,極賦民族特色,雖歷時四十餘年,至今仍在湘西大地傳唱。

股民福利來了!送您十大金股!點選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