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每天10000個念頭不想當媽?被孩子氣炸的你,需要做4個改變

每天10000個念頭不想當媽?被孩子氣炸的你,需要做4個改變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一首耳熟能詳的童謠,簡潔明瞭地詮釋了媽媽對孩子的重要性。

是的,在孩子的教育問題裡,每一個媽媽幾乎都是全職,而絕大多數爸爸卻成了兼職。

可媽媽們的付出有時候卻得不到該有的迴應,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媽媽們不由得開始懷疑人生“我付出那麼多心血,孩子的表現為什麼還是不盡人意?”更有網友絕望發聲:“我每天有一萬次不想當媽了。”

媽媽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就為孩子各種操心。懷孕的時候擔心孩子是不是健康的,生了孩子以後又擔心孩子是不是吃飽了,會不會生病,也害怕孩子磕著碰著,甚至做飯、去衛生間都要把孩子抱在懷裡。

孩子上幼兒園,媽媽擔心孩子是否適應,又害怕孩子在學校有沒有遭到別人的欺凌。孩子再大點,她又要陪著孩子寫作業,上各種興趣班。當孩子抱著手機玩的時候,媽媽擔心孩子的視力受影響;當孩子吃垃圾食品的時候,媽媽擔心孩子的腸胃是否受得了;當孩子稍微出一點點汗就脫衣服時,媽媽又擔心孩子會不會感冒……

每天10000個念頭不想當媽?被孩子氣炸的你,需要做4個改變

媽媽,成了一個萬事皆操心的勞累命。然而,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媽媽說輕了吧,孩子不當一回事;媽媽說重了吧,孩子又容易把媽媽當作壞人。這也正是很多網友探討的“為什麼媽媽付出得多,但卻不被孩子所理解。”

處處用心,卻時時被氣炸的媽媽,如若能夠做到七個改變,不僅和孩子不是仇人,還會成為孩子最親近的閨蜜或者兄弟。

(1)委婉表達自己的期望。

由於輩分的關係,很多媽媽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比孩子精明,時常給孩子設限,企圖讓孩子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去發展。然而,現實卻告訴我們,孩子是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群體,如果媽媽給予了孩子很多設限,不僅得不到孩子的支援,反而慘遭孩子埋怨。

比如,很多媽媽總是喜歡利用命令的口吻,讓孩子與自己達成相同的目標,然而這樣的效果往往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候甚至媽媽說了幾遍,孩子依然選擇充耳不聞。

我們可以把“你不要幹嘛……”“你不能幹嘛……”等句式,換為“你可以……”

每天10000個念頭不想當媽?被孩子氣炸的你,需要做4個改變

(2)尊重孩子,善用“謝謝”和“請”等禮貌用語。

今天早上,在女兒老師的朋友圈看到了這樣一個動態。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和媽媽的對話變成了這樣,有些許的溫暖,也有些許的相敬。”配圖是她與母親的聊天記錄,母親提醒她“閨女,外面在下雨,出門記得要帶傘。”而她也回覆著:“謝謝,我現在不出門。”

有句俗語叫做:“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是的,如果父母在說話語氣和用詞上面能夠儘量注重,孩子自然也會在言傳身教中成為禮貌的人。而如果父母平日裡說話就喜歡直來直去,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那麼孩子哪怕小小年紀,也會學到其精髓所在。

當孩子電視聲音開得稍微大了一些,我們可以提醒孩子:“兒子,請你把聲音關小一點,謝謝。”當孩子幫我們拿了一些急需遞到手上的東西時,我們要及時給孩子說“謝謝”。

每天10000個念頭不想當媽?被孩子氣炸的你,需要做4個改變

(3)抓住孩子表現好的部分,進行著重強調。

忽略孩子表現很棒的部分,卻揪著孩子表現不好的部分,這成了很多媽媽最拿手的操作。

作為媽媽,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更好。所以在孩子表現很棒的時候,在我們的思維裡好像就覺得這是孩子應該做到的事情一樣。而當孩子犯下錯誤時,我們卻容易揪出來長篇大論地教育,有的甚至上升到了拳打腳踢的層次。

但事實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長期堅持如此,對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很大的創傷。孩子為什麼,不管自己多麼努力,父母永遠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和優點,反而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自己各方面都很差勁。

然而,能夠抓住孩子表現不錯的部分,進行細緻表揚和稱讚,不僅會促使親子關係更為和諧,還可以讓孩子以更高的要求約束自己,成為自律的人。

每天10000個念頭不想當媽?被孩子氣炸的你,需要做4個改變

(4)常常對孩子笑臉相迎,不要永遠沉浸在否定裡。

媽媽總是在抱怨孩子每天哭喪著臉,好像別人借他米卻還他糠。而自己已經忽略了,其實在孩子身上是能夠看到我們的影子的。

儘管媽媽不是聖人,尤其是在喪偶式育兒極其普遍的時代裡,媽媽們免不了抱怨,免不了生氣,免不了崩潰。但我們依然有必要提醒自己: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那麼我首先得先做到。比如,我們希望孩子愛上閱讀。我們要做的不是板著臉命令孩子去看書,而是自身先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請時刻謹記,批評孩子很簡單,但笑臉相迎卻可以溫暖孩子整顆心,

——————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在這個關鍵期如若我們能夠做到以上四個改變,我相信再調皮的孩子,也逆反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