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與駱賓王同為“初唐四傑”之一,卻因一句詩改變命運

相信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會背誦《詠鵝》,這首詩雖然簡短,但卻將鵝在水中嬉戲的場景刻畫的栩栩如生。它的作者便是家喻戶曉的駱賓王,此詩乃他七歲時所作,卻絕對堪稱佳作。駱賓王是初唐人,當時還有三個與他齊名的文人,後人將其並稱為“初唐四傑”。

他與駱賓王同為“初唐四傑”之一,卻因一句詩改變命運

盧照鄰便是其中之一,不過其知名度遠不如駱賓王,這可能跟我國課本當中幾乎沒有他的作品有關。盧照鄰字升之,其生卒年在史料上並沒有詳細地記載,後人只能做大致推斷,在此便不多做敘述。他乃河北人,出生名門望族,從小便喜歡讀書,家中更是給他找了如王義方這樣的文學大師,這令盧照鄰打下很好的文學基礎。公元654年時,盧照鄰被人推舉,成為了鄧王李元裕府中的門客,深受其所器重。那時的盧照鄰也就約莫二十歲,跟李元裕年齡也沒有相差太大,所以二人相處十分融洽。而且盧照鄰因為知識面很廣,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令李元裕這個王爺都歎為觀止,所以李元裕發出了“吾之司馬相如”的感慨。

他與駱賓王同為“初唐四傑”之一,卻因一句詩改變命運

當時李元裕府中藏書頗多,更有一些市面上極難買到的古書,盧照鄰便藉此機會,經常整理這些文獻,一方面為了工作,而另一方面也極大增長了自己的見識。這段經歷,以及其童年,是盧照鄰創作之路的基礎,也可見,雖然天才是有的,但即便是天才,也要有基礎,先多學習讀書,日後才能派上用場。之後,盧照鄰便寫出了其成名作亦是代表作的《長安古意》,該詩乃是長篇七言律詩,運用了鋪陳的筆法以及多種描寫手段,刻畫出了當時長安城的生活環境,表達自己的想法。盧照鄰那時官職並不算高,所以他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賞識。

他與駱賓王同為“初唐四傑”之一,卻因一句詩改變命運

這首詩在後代所受到的評價極高,許多人都稱其為初唐七言詩代表作,其中“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一句更是千古傳頌的佳句。但也正是因為這首詩,盧照鄰迎來了人生的轉折。當時武則天有個侄子,名為武三思,被封為梁王,許多人都不敢招惹他。梁王一日看到了《長安古意》,其中有一句話為“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令他十分惱火,覺得被盧照鄰所侮辱,於是便下令將盧照鄰抓進牢中。其實,這句詩是用的典故,“梁家”指的是東漢王朝的外戚梁冀,梁冀是漢順帝梁皇后的哥哥,非常豪奢,在洛陽大興土木,名噪一時。盧照鄰其實也並非想諷刺武三思,這只是唐朝詩人喜歡用漢朝典故的習慣,這句詩的“漢帝”,也指的是漢武帝建造了建章宮銅柱,名仙人掌,後來李賀也寫過。

他與駱賓王同為“初唐四傑”之一,卻因一句詩改變命運

盧照鄰幾經週轉,才被釋放出獄,而他也染上了風疾,當時的藥王孫思邈特意前來為他治病,但卻依舊束手無策。最終,盧照鄰應該是病急亂投醫,吃下了一顆丹藥,結果病沒治好,反倒是讓自己的手足變得殘疾了,只有一隻手尚還能活動,可謂悲催至極。即便如此,盧照鄰依舊沒有放棄寫作,只不過他內心依舊悲痛無比,其詩《釋疾文》中“不學邯鄲步,兩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便是他內心深處的真實寫照。長時間的殘疾令盧照鄰越來越灰心,最終選擇跳水自殺,死的時候大概40歲,還是一個男人正值壯年的時候,可謂令人唏噓不已。參考文獻:1。《舊唐書》2。《新唐書》3。《盧照鄰集校注》4。《盧照鄰集編年箋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