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晉中市老舊小區告別“用水難”

“小區興建時間較長,相關供水設施出現了年久失修的情況,導致出現水壓低、管道老化漏水等問題,給大家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現在好了,經過改造,困擾居民多年的用水難題得到有效解決,終於不用再為用水發愁了,非常感謝為百姓辦實事的每一個人。”近日,當新建街道黨工委工作人員來到華美小區回訪時,居民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家是遮風避雨的港灣,居所環境直接影響著生活的幸福感。在新建街道華鉅社群,部分老舊小區自上世紀90年代初建成以來,其生活用水來源一直為自備井水。近年來,由於鑄鐵管道自然老化,管道破損導致的停水問題時有發生,停水時間最久的一次長達45天。不僅如此,使用者水壓、水質也得不到保障,“飲水難”“用水難”成為困擾群眾心頭的“頑疾”。新建街道黨工委、新建街道人大工委在深度破解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的過程中深刻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在無政府投入資金的前提下,組織該片區居民自費平攤改造費用,將自備井改為自來水,徹底解決了居民飲水、用水問題,切實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8月初,該片區管道再次出現多處大面積破損,導致6個小區出現停水,這些小區均是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治理先改機制,實幹刻不容緩。為了讓小區居民在短時間內統一思想、達成共識,街道黨工委立足長遠,研究決定先行成立臨時物管會,再行成立業委會,以實現小區有人管、管得好。經過入戶動員、組織報名、線上交流、線下張榜等簡易程式,共選出單元長28名、樓棟長13名,臨時業委會成員10民,每個小區都在短時間內有了居民信得過的“代言人”。

街道黨工委積極與市城市管理局、市供水公司溝通,調派供水車,堅持每日定時定點不限量供水,以解居民生活用水燃眉之急。為根治頑疾,街道黨工委提出,徹底改造供水來源,由原來的自備井供水改造為刷卡式用水。第一時間同居民代表進行溝通後,居民代表擔任“急先鋒”,與街道、社群共同組成3個工作組開始逐家逐戶動員籌資工作。短短3天,居民簽字同意率便達75%,7天簽字同意率達95%,15天籌資近120萬元,具備開工條件。

本次改造需居民自費平攤改造費用,街道、社群與居民代表在選擇施工方時,多次市場詢價,“貨比三家”,全力守好居民的“錢袋子”。考慮到各個小區管網老舊破損程度不同,街道和社群組織各小區居民代表與晉中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的工程師一起,深入小區進行細緻的實地測量和勘察。期間,街道黨工委書記四次主持召開居民議事會議,街居幹部、居民代表、供水公司工程師、施工單位多次碰頭商議,最終確定改造方案。

進場施工30天,市供水公司水車日供水20噸,共出動挖機4臺、工具車4臺、拉水車2臺,每日施工人員35人次,開挖管溝1000餘方,鋪設進水主管線450米,建設水泵房近100平方米,涉及居民使用者均完成了更換立管及拆裝水錶工作。9月28日,居民家中的水龍頭終於嘩嘩流出了清澈的自來水。透過改造,現在水變“衝”了、清澈了,洗澡也痛快了,居民們接連叫好。

此次改造涉及點位多、持續週期長、資金投入大,為保障改造廉潔高效推進,真正把為民實事做細做實,街道人大工委組織轄區人大代表與居民代表聯合成立督導小組,從資金監管方式的確定到財務收支賬目的公開,從施工材料的核實到施工進度的安排,從質量安全的保障到改造方案的微調變更,廣大居民深度參與各環節的監督,確保改造全過程在陽光下執行。

代表“民”選,眾事“民”商,民事“民”定,事務“民”管,成效“民”評。不久前,小區居民還自發組織,為街道辦事處和社群送去錦旗。收到的是錦旗,得到的是民心。街道黨工委真正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實到民生實事深處,為社群治理賦能注入動力,進一步激活了社群“神經末梢”,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動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基層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增強城鄉社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新建街道黨工委書記詹國維表示,下一步,新建街道將繼續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實到基層治理各方面,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啟用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為社群治理賦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