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孩子生病發燒時,到醫院看病,卻被要求化驗血常規,很多家長認為沒有必要或者認為過度診療,真的是這樣嗎?特別有些小寶寶第一次生病,很多家長捨不得,這點可以理解,但是血常規看似簡單化驗,卻包含很多重要資訊,不能認為沒有必要化驗。即使化驗正常,也是有臨床意義,可以排除很多疾病。當然也不是每次化驗都有異常,今天柯大夫幫大家解答有關兒童血常規化驗這些方面疑惑。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為什麼孩子生病要化驗血常規?

1、兒童生病不同於成人,症狀往往不典型,小年齡的嬰幼兒不會自己表達或者準確表達,所以兒科疾病相對於成人容易漏診或者誤診,透過簡單血常規能夠發現臨床不典型症狀。

2、兒科疾病容易變化,不同時間的血常規化驗可能不同,感染疾病進展發展變化,所以有時還要動態複查,特別疾病發生變化或者加重,症狀持續,或者治療沒有好轉。

3、兒科包括從新生兒到14週歲兒童,不同年齡血常規有不同特點與規範,所以不能簡單完全參照成人的標準,需要兒科醫生專業解讀。

4、血常規除了能發現感染疾病輕重程度?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還是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初步鑑別的意義。

5、血常規化驗有助於早期識別病情,規範使用藥物,是否有必要使用抗生素等提供了一定客觀的症狀,否則容易出現又抗病毒,有抗細菌等濫用藥物現象。有經驗的兒童醫生能從簡單血常規和臨床表現就能臨床診斷疾病,比如流感,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幼兒急疹等等。

所以說,對血常規等進行化驗,能夠間接地幫助醫生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態,甚至疾病嚴重程度。

作為家長,該如何初步解讀血常規?

1、臨床血常規三係指的是: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血常規檢測,就是對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這三大類血細胞的數量和形態進行檢測,及其白細胞各種組成的細胞比例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有益的臨床資訊,結合臨床表現,做出初步判斷。

首先我們先談談白細胞: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編輯搜

當孩子生病發燒時,提示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侵入人體時,白細胞就要從身體各處聚集過來到感染的部位,起到抵制感染作用。

但是白細胞有不同軍種組成,家長主要關注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兩者比例是最關鍵,它們有不同分工,根據血常規化驗結果間接提示到底是什麼感染。

比如化驗出現,在一般情況下白細胞總數高,中性粒細胞也明顯升高,間接提示細菌感染。

正常情況下,兒童血液裡只會有少量的中性粒細胞,只有我們發生全身性感染或者嚴重的區域性細菌感染時,機體會調動機體的粒細胞軍種,跑到細菌感染的部位,這時在外周血化驗中能體現出來,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

如果孩子普通病毒感染時候,在血液裡主要以淋巴細胞軍種反應為主,所以當化驗孩子血液白細胞時,淋巴細胞的比例會大幅度升高,是輔助診斷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般來說,兒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發燒時候兒童血常規裡的血色素與血小板計數改變不明顯,血色素與血小板計數一般極少受到一般感染性疾病影響,如果嚴重偏離可能是更嚴重疾病,血小板不再正常範圍往往提示特殊疾病,嚴重減少的話比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升高明顯可能是川崎病等等,發燒伴有嚴重貧血也提示疾病嚴重,所以一般來說家長僅僅看看這兩個指標是否在正常範圍即可。太專業的內容要諮詢醫生或者血液專科醫生。家長關注一下下面血常規劃紅線的數值,也是臨床醫師關注的地方。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家長如何臨床應用

首先我們看白細胞總數

1、首先拿到血常規單子,看白細胞總數,是否在正常範圍,其實再看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百分比。幼兒園小朋友和學齡兒童中性粒細胞比例一般大於淋巴細胞。

下面就血常規報告單作為例子,告訴大家怎麼看血常規結果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白細胞總數(WBC)、中性粒細胞%(NEUT%)、淋巴細胞%(LYMPH%)。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各種臨床例項:(僅供參考)具體要結合臨床症狀。

1、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大多數情況提示細菌感染,最好伴有超敏CRP升高,臨床意義更大。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2、白細胞升高,淋巴結細胞比例升高,提示病毒感染,尤其EB病毒感染,特別臨床上有發熱,扁桃體有白色分泌物,頸部淋巴結腫大臨床表現更支援。這樣血象特點建議同時檢查EB病毒抗體,就能確診,別濫用抗生素。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3、白細胞正常,淋巴細胞比較升高,提示可能一般病毒感染,比如鼻病毒,輪狀病毒等等,一般來說超敏CRP不高或者稍高。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4、白細胞正常(減少),淋巴細胞比例(或者絕對值)減少,提示可能流感病毒(早期發燒48小時內)感染,最後結合是否流感樣臨床症狀,比如發熱、咽痛。肌肉痠痛,乏力,最近是否有流感患者接觸病史或者班級孩子陸續發熱症狀,一般有助於流感病毒感染早期診斷。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兒童化驗的血常規報告單上的參考範圍都是成年人的標準,所以大多數適用於幼兒期小朋友和學齡兒童。新生兒嬰兒屬於特殊人群,需要醫生結合臨床症狀,不同年齡特點進行解讀,不再贅述,不懂地方可以在文章後面留言討論。

家長對血常規檢測的報告單的瞭解,不是叫家長成為專業醫生,而是家長透過學習,在孩子生病時候化驗了血常規,自己有初步瞭解,同時更好地和醫生溝通,把自己關注的臨床問題結合血常規,然後有疑問地方,有效與醫生進行溝通,減少焦慮不安。

這幾種典型案例值得家長學習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另外血常規化驗隨著發熱時間天數和病情進展會改變,也不是一成不變,有時體溫反覆病情進展也需要動態複查,瞭解疾病變化或者進展,同時有條件建議和超敏CRP和血清澱粉樣蛋白一起檢查,後面的專案臨床意義後續會詳細文章分享給大家。

血常規只是臨床一種最簡單化驗,有其重要臨床意義,但關鍵也要結合孩子年齡,臨床症狀,甚至病情變化甚至其他檢查來綜合判斷,別就僅僅看一個血常規,但它不可或缺。

溫馨提示:臨床除了共性外,有些還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完全照搬,有時還要動態複查,因為血常規及炎症指標只能反映當時情況,但疾病會變化或者進展,本專欄供家長學習與參考,寶貝生病還需要找專業醫生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