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龐涓真的死於圍魏救趙之計嗎?

龐涓是魏惠王時期的大將,名冠當時,勇猛無比,率領著當時天下最強大的軍隊,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令天下諸侯所膽寒。就是這樣一個人,遇到了受過臏刑的孫臏卻兩次敗北,並最終死於戰場上。

龐涓真的死於圍魏救趙之計嗎?

龐涓第一次是敗在桂陵之戰,也就是孫臏用圍攻魏國都城大梁的計策,逼迫龐涓從趙國的邯鄲撤兵,在回來的路上,於桂陵和孫臏率領的齊國軍隊交戰,結果大敗,損失了兩萬多人。此戰被列入三十六計之一,稱之為圍魏救趙。不過,這次龐涓雖然失敗,卻並沒有丟命。真正讓龐涓斃命的,是那個用“增兵減灶”之計的馬陵之戰。

圍魏救趙後第十三年(前341),魏國和趙國聯合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這時候,魏國的國王仍然是魏惠王,大將還是龐涓,而齊國的齊威王已經死了,由他的兒子齊宣王為國君。這是發生在宣王二年的事情。

齊宣王召集大臣商議,問:“早去救援好還是晚去救援好?”相國鄒忌不同意救援。田忌說:“如果不救,韓國就要失敗併入魏國,不如早去救援他。”孫臏說:“如果韓魏的軍隊尚未疲憊就去救援,那就是我們在替韓國打仗,我們反倒是聽從韓國的指揮了。況且魏國已經有攻破韓國的打算,韓國就要亡國,必定要到東邊來向齊國告求救兵。我們趁機與韓國結下親密的關係,晚一些去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魏軍的疲憊,這樣就能有最大的利益並得到受人尊敬的名聲。”齊宣王覺得這個計策好,就在暗中告訴韓國使者齊國一定出兵,然後把他送走。韓國由於依仗齊國救援,拼力抵抗魏國軍隊,結果一連五次戰事都失敗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好向東把國家託付給齊國。齊國趁勢出兵,派出田忌為統帥,孫臏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