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航天員如何進入空間站?

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將在空間站開啟他們為期6個月的“太空出差生活”。飛船裡的航天員如何進入到空間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對接機構為航天員入住空間站搭建了一條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

■飛船停靠“太空母港”

發射入軌後,隨著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的逐漸靠近,飛船上的主動對接機構會推出對接環,在精準的控制下,與空間站組合體上的被動對接機構實現瞬間捕獲。

“牽手”成功後,飛船與空間站還存在著一定的姿態偏差和晃動,透過對接機構內部的各類彈簧元件、可控阻尼機構等來實現能量的緩衝、消耗及姿態偏差的校正,同時確保對接過程中的巨大沖擊能量不會對飛船內的航天員產生身體上的過載。

待飛船姿態穩定後,主動對接機構會透過收回對接環實現相互拉近,最終“擁抱”在一起。最後,對接機構會透過鎖緊12把對接鎖實現飛船與空間站的密封與剛性連線,建立起一個安全可靠的對接通道。這時候,航天員就可以依次“下船”,前往空間站。

■“太空門廊”通行無阻

穩穩停靠空間站後,航天員首先要開啟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的艙門,來到飛船軌道艙艙門前。此時,軌道艙的前端主動對接機構和核心艙的被動對接機構之間,已經形成了一條直徑80釐米、長約1米的通道,這就是航天員進入空間站的“門廊”,在這裡,航天員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取出“鑰匙”開啟通往核心艙的雙重保險門。

■“生命通道”密不透風

對接通道開啟後,航天員就相當於進入了一個大密封艙。據八院805所設計師介紹,神舟飛船的密封圈採用雙圈設計,安裝在主動對接機構對接面的T型凹槽裡。這種設計可以確保在零重力和惡劣的空間環境效應情況下,不會從對接面脫落,使密封效能得到雙重保護。設計師對密封圈的材料也進行了長達6年的攻關,解決了普通材料在低溫環境中的“脆變”特性以及長期工作後材料老化等一系列問題,最終為航天員打造了一條密不透風的“生命通道”。 本報記者 葉薇 通訊員 李同 於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