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編 輯:冬日果醬

排 版:江省

傳聞傳了好幾年,距離蘋果頭戴裝置的「靴子」落地越來越近了。但 3000 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 2 萬元——蘋果首款 MR 裝置的定價遠超大眾消費者的接受能力。

綜合多方訊息來看,蘋果考慮這個定價一是因為裝置搭載大量高成本元件,如索尼 4K Micro OLED(矽基 OLED)、M2 及其他晶片、大量攝像頭和感測器等,二是軟體生態的建立需要等待開發者入場,並不能指望大眾消費者認可一個沒有軟體生態的計算平臺,首款 MR 裝置並打算面向大眾市場。

但蘋果也希望、也必須推出更「平價」的版本。據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指出,除了將在今年 WWDC 大會前釋出的首款 MR 裝置,

蘋果已經開始準備更便宜的版本——價格接近 Quest Pro,採用更低解析度的螢幕、效能更低的處理器和更少的攝像頭等,希望被更多消費者接受。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蘋果 MR 概念圖,圖/Ian Zelbo

而蘋果更改計劃著手開發平價版本的另一個原因可能也在於,AR 眼鏡太難了。

蘋果此前在同時研發頭戴式的 MR 裝置和眼鏡式的 AR 裝置,計劃分別於 2023 年和 2025 年(修正後的時間)正式釋出。而現在,蘋果已經無限期推遲了 AR 眼鏡的推出時間,並抽調人員投入到頭戴式 MR 裝置上。

彭博社的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稱,蘋果正專注於成本較低的頭戴 MR,而不是 AR 眼鏡。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無限期擱置

AR 眼鏡的前途未卜

「AR 是很大的想法,就像智慧手機。」從 2016 年開始,蘋果 CEO 庫克就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 AR 的看好,甚至自詡為「AR 的頭號粉絲」。

蘋果最早計劃 AR 眼鏡在頭戴式裝置釋出約一年後推出,蘋果一度計劃在 2023 年釋出這款眼鏡,之後又將釋出時間推遲到 2025 年左右。如今蘋果又無限期推遲了釋出,報道沒有指明蘋果遇到的具體問題,只是說「因技術挑戰」。

蘋果最初對 AR 的想法是提供一副輕便的 AR 眼鏡,消費者可以佩戴使用一整天,就像智慧手機。

但目前看來,等待蘋果實現這個目標還要很多年。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谷歌眼鏡,圖/谷歌

AR 眼鏡被視為一款在日常使用上能夠取代智慧手機的產品,將智慧手機的主要功能轉移到佩戴使用者的視野中,可以讓使用者看到通知,用於地圖導航,撥打和接聽電話等。

然而從谷歌 Glass 到微軟 HoloLens,再到今天,AR 裝置依然沒有突破技術上的瓶頸。光學和顯示方案是一方面,同樣嚴苛的挑戰是計算平臺都面臨的——效能、發熱、功耗的「不可能三角」。在 AR 眼鏡上,由於佩戴位置和體積太小,效能、功耗和發熱的矛盾只會更大。

作為 AR 眼鏡的關鍵底層技術,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需要大量的計算和效能,同時近眼顯示也要求更小的高解析度螢幕,也需要算力支援。

然而強大的效能通常意味著更大的功耗和散熱,特別是眼鏡裝置對於散熱的要求很高,不僅關乎佩戴體驗,如谷歌 Glass 發售之初就出現佩戴時的高發熱問題,熱量的堆積也會反過來影響效能發揮。

換句話說,AR 也要等待體積更小、效能更高的晶片。

單是續航也夠頭疼。AR 眼鏡作為眼鏡的特點決定了它的續航最好能支援一整天,但現在的電池技術很難實現在眼鏡產品內建足夠大容量的電池,以應付晶片和顯示螢幕一整天的功耗。即便在頭戴式產品上,通常也只能支撐 2-3 小時的續航,蘋果的 MR 據稱續航也只有 2 小時左右。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圖/Rawpixel

就連蘋果也遇到了無法逾越的技術挑戰,甚至一些內部員工懷疑蘋果最後是否能順利推出 AR 眼鏡。另一方面,蘋果則在加大頭戴式 MR 裝置的開發力量。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更便宜的 MR

對標 Quest Pro

與去年 10 月 META 釋出的 Quest Pro 一樣,蘋果 MR 採用了頭戴式 VR 的產品形態,透過前置多攝像頭實現彩色透視,並基於此帶來 AR 的體驗效果。相比 AR 眼鏡,由於頭戴式裝置體積要大得多,在產品實現上同樣也容易得多。

但在價格方面就不容易了。根據目前流出的資訊,在首款 MR 上,蘋果採用了最先進的硬體配置和技術,以及可能是主流廠商中最貴的定價。蘋果要說服消費者拿出 3000 美元或 2 萬元人民幣購買,恐怕很難,這一點蘋果也清楚,所以才會有更便宜的版本。

根據 The Information 的爆料,蘋果團隊正在討論採用更低成本的元件等策略幫助降低 MR 裝置的價格。

相比旗艦版本的單眼 4K(雙眼 8K)規格,平價版本預計將採用相對主流的 2K 解析度螢幕;工程師也在考慮採用與 iPhone 相同的晶片——即 A 系列晶片,而不是 MacBook 同款 M2 晶片,同時砍掉內建 H2 晶片——能與新款 AirPods 實現超低延遲模式。他們還討論了減少攝像頭、瞳距調整從自動降為手動等可能手段。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新款 AirPods Pro 已經率先搭載,圖/蘋果

蘋果也在加快重要元件的自研。

基帶、WiFi 晶片和螢幕的自研都初步預計在 2025 年左右實現,也有望為平價版本或是後續產品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蘋果也在謀劃推出 MR/AR 專用晶片。

根據蘋果提交的商標申請檔案,其中不僅有指代首款頭戴式 MR 裝置的「Reality Pro」名稱,以及可能屬於平價版本的「Reality One」,檔案還包括了「Reality Processor」的商標申請資訊。

不過,蘋果平價版本的頭戴式 MR 在定價上依舊不便宜,預計接近 Meta Quest Pro 的 1500 美元(人民幣 1 萬元)。

相比之下,現階段 VR/AR 裝置的銷量大頭都集中在 2000 元-3000 元價位,海外市場以 Quest 2 為主,國內則以位元組旗下的 Pico 4 為主。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Quest Pro,圖/Meta

對於普通消費者,平價版本的售價依然較貴,但對於 iPhone 使用者來說,尤其是一兩年就要更新 iPhone 的消費者,已經具備了很大的吸引力。當然,核心還是產品本身,眼下平價版本還處在很早期的開發階段,蘋果甚至還沒有做出一臺能執行的原型機,談論平價版本的競爭力明顯為時尚早。

但從無限期擱置 AR 眼鏡,轉而更專注兩款頭戴式 MR,蘋果的想法顯然有了變化。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放下執著

不再追求一錘定音

2018 年,在蘋果市值突破 1 萬億美元大關後,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預測,蘋果的 AR 業務和汽車專案將推動該公司市值達到 2 萬億美元。後來的事實證明郭明錤錯了,伴隨著科技股的集體上漲,蘋果率先突破了 2 萬億美元市值,緊接著的美聯儲大放水,蘋果更是突破 3 萬億美元。

但與此同時,蘋果的 AR 業務和汽車專案都算不上順利,開發多年卻遲遲難產。去年底,

蘋果終於放棄了在自動駕駛上「一步到位」,將改變策略先推出僅支援高速公路場景下無人駕駛的電動汽車,再尋求對無人駕駛能力進行改進和擴充套件。

同樣的思路也體現在了 AR 業務上。

AR 眼鏡形態在現階段存在太多技術挑戰,蘋果選擇頭戴式 MR 裝置切入,也是考慮到後者更容易實現,未來技術一旦成熟也能過渡到眼鏡形態。

現在蘋果更明確了這個方向,選擇擱置 AR 眼鏡,在眼下全力押注頭戴式 MR —— AR 相關的 1000 多人開發團隊成員,絕大部分人都已經專注在兩款頭戴式 MR 裝置上了。

題圖來自 PxHere

被AR眼鏡難倒之後,蘋果選擇再做一款「平價版」MR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