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上手之後我想說……

如果讓我說第一代 HomePod 的缺點,我對於這臺 Apple 推出的無線智慧音箱還真的沒有多少不滿。精美的設計、不錯的音質,加上 Apple 生態的良好配合,我用 HomePod 聽音樂已經有四年時間。

雖然這款產品已經停產兩年,還有尺寸更小、表現同樣不錯,價格則要低了許多的 HomePod mini 取代,我依然找不到要換掉它的理由,這臺 HomePod 時至今日依然可靠地在我家中服役。

直到今年春節前夕,Apple 猝不及防地接連發布多款新品,其中就有第二代 HomePod 時隔五年的全新面世。可以說,曾經的 HomePod 停產有多麼令人惋惜,如今這臺 HomePod 的「涅槃重生」就有多麼令人期待;雖然它不是此前傳聞中那臺尺寸更大、配備支援更多互動顯示螢幕的 HomePod Max,但也依然讓人眼前一亮。

對於第二代 HomePod 是否能夠滿足期待,我想答案一定是千人千面的。而在提前拿到和使用了這臺裝置之後,我也聊聊自己的使用體驗,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上手之後我想說……

外觀設計

作為第一代產品的老使用者,拿到第二代 HomePod 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熟悉的:相同的外形、相同的尺寸、相似的配色。對比兩款產品的技術規格也能看到,第二代 HomePod 比第一代

僅在高度方面少了 4 毫米

,這種差距幾乎無法被實際感知到。

配色方面,與近年的多款新品一樣,第二代 HomePod 用午夜色替代了前代產品的深空灰色,繼續保留白色選項。從我的個人觀感上來說,HomePod 的午夜色與深空灰色幾乎看不出太大差異,尤其是日常也不會像使用 iPhone 或者 Apple Watch 那樣近距離地觀察;如果你更想選購一款黑色的 HomePod,又在擔心午夜色的實際觀感,我認為可以放心入手。

上手之後我想說……

只有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下能看出區別,新款 HomePod (左) 略微偏藍,舊款 (右) 顏色偏灰

當然,兩代 HomePod 在外觀方面還是有些差異。在第一代 HomePod 上,我們透過長按或者語音指令喚起 Siri 時,僅有面板中間區域會顯示彩色的 Siri 符號;而在第二代 HomePod 上,

整個面板都變成了顯示區域

,可以顯示 Siri 的待命狀態。互動操作方面,新款 HomePod 與前代產品相比沒有任何變化。

上手之後我想說……

第二代 HomePod 使用 Siri 時

上手之後我想說……

第一代 HomePod 使用 Siri 時

新款 HomePod 的顯示面板採用了與 HomePod mini 一樣的設計方式,內凹嵌入於網面機身,老款 HomePod 的顯示面板則要略微高於網面機身。

上手之後我想說……

第二代 HomePod

上手之後我想說……

HomePod mini

上手之後我想說……

第一代 HomePod

兩代 HomePod 採用了相同的

無縫透聲織網工藝

,如果你曾經困擾於 HomePod 系列產品的積灰現象,那麼第二代 HomePod 並不能解決你的這一問題。

從我使用 HomePod 和 HomePod mini 的體驗來看,雖然 HomePod 系列的網面織物確實會帶來一定的積灰問題,但是觀感上並不明顯;只需每半年左右使用氣吹產品以及鏡頭毛刷簡單清潔即可,並不會特別麻煩,不必過分在意。

有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根據官網介紹,午夜色版本的 HomePod 採用了 100% 的再生塑膠製作,白色版本則使用了近 30% 的再生塑膠製作,這也是第二代 HomePod 的兩個版本在配色之外的又一個區別。

最後,第二代 HomePod 採用了分體式的電源設計,提供了機身處可插拔的電源線纜,插頭與一代產品一樣為一體式的二腳插頭。這也是我更喜歡的電源線纜設計,雖然常有玩笑稱 HomePod mini 附贈的 20W 電源介面卡有多划算,但無疑 HomePod 插頭在體積方面的優勢不僅能有更加美觀的視覺效果,也不容易在插座上與其它裝置的插頭「打架」。

上手之後我想說……

音質聽感

第二代 HomePod 釋出之後,不少細心的使用者透過閱讀技術規格發現,新款相比第一代產品在硬體配置方面有了多項縮水:

高音單元由前代的 7 個減少至 5 個;

6 麥克風陣列調整為 4 麥克風陣列;

無線網路標準由 802。11ac 調整為 802。11n。

這些配置方面的變化,也讓第二代 HomePod 的官方發售價格由前代產品的 2799 元下調至了 2299 元。第一代 HomePod 的早早停產,就有傳聞稱是因為其過高的定價導致市場表現不如人意,導致 Apple 後來又推出了價格差距明顯的 HomePod mini。如今 Apple 不惜透過減配帶回價格更低的大尺寸 HomePod,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個說法。

雖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驗證這種傳聞,但是這也不是我們需要關心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在意的是,

降價減配的 HomePod,體驗也會跟著大打折扣嗎

先說麥克風,麥克風在 HomePod 中的作用主要有 2 個:

識別家中遠距離或者播放音樂時發出的 Siri 語音指令;

配合計算音訊技術進行實時調音。

雖然比第一代產品少了 2 個麥克風,第二代 HomePod 對於 Siri 語音指令的識別能力依然是毋庸置疑的穩定。不管是在家中的其它房間,還是正在播放音樂的時刻,新款 HomePod 都能穩定迅速地聽到指令並作出反饋,麥克風的減少對於 HomePod 的互動而言完全沒有任何影響。

這一點其實早在 HomePod mini 上就已經過驗證,因為後者採用的就是 4 個麥克風的設計,同樣能夠可靠識別家中隨時隨地的語音指令。

至於實時調音功能,我們先來看看 Apple 官網上的相關描述:

Apple 晶片解鎖先進的計算音訊技術,這是 HomePod 的一大創新。透過來自全新系統級感測器的反饋,實時運行復雜的調音模型,儘可能保留動態範圍,大幅最佳化聲學表現。

有了室內空間感應功能,HomePod 能利用麥克風偵測聲音的反射,自動感知在房間裡的位置,並依此調音。這樣一來,無論你的 HomePod 放在哪裡,你都彷彿置身最佳的聆聽位置。

透過 Apple 的介紹可以看出,實時調音功能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實際上是 HomePod 的計算能力——也就是晶片,而不是麥克風數量的多寡,畢竟同樣是四麥克風設計的 HomePod mini 也支援實時調音,這項能力也與接下來要說的聆聽體驗息息相關。

上手之後我想說……

第二代 HomePod 推出之後,對其聆聽體驗的懷疑論調就不絕於耳,大部分觀點都在於現階段計算音訊能力的增強無法彌補硬體缺失造成的音訊表現差異。

遺憾的是,由於我並不具備專業的聲學知識,也不擁有專業的聲學測量裝置,無法告訴你兩代 HomePod 同樣宣稱的「高保真音質」有無明顯差異;從普通音樂愛好者的角度來看,如果單純對比音質,我在兩代產品上聽不出什麼區別,第二代 HomePod 的高音依然清晰通透,低音也足夠飽滿渾厚;如果你喜歡第一代 HomePod 的聽感,相信第二代產品也不會讓你失望。

話雖如此,新款 HomePod 給我帶來的體驗提升卻是足夠明顯的,就像第一次在 AirPods Pro 或者 Apple silicon 版 MacBook Pro 上聽到的感受一樣,

第二代 HomePod 上的空間音訊體驗毫無疑問可以用「驚豔」形容

以 Apple Music 中的空間音訊歌單以及 Apple TV+ 中的劇集對比單個裝置的播放效果時,就能感受到新款 HomePod 的

聲場明顯更加寬廣

,音訊的

左右聲道更加分明

,樂器與人聲之間的

層次也更為明顯

當然,這還只是單隻 HomePod 的音訊表現。當對比換成 2 對 HomePod 立體聲組合的時候,第二代產品的真正優勢才完全展現出來。如果說單隻 HomePod 僅僅是在水平維度增加了聲音的「立體」效果,那麼立體聲組合之後的第二代 HomePod 則是真正在 360° 的環繞聲場中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

比如在 Apple TV 上聽 Live 版本的演唱會專輯時,HomePod 立體聲組合會將演唱人聲往上推向正前方電視所在的牆面,不同的樂器則會時不時地在人聲背後的左側或者右側發出;而當聽到演唱者與觀眾互動的部分時,觀眾合聲演唱的聲音則會往下推至演唱人聲的前方向下,彷彿面前真的就是一個演唱會正在進行的舞臺一般。

而在觀看 Apple TV+ 劇集時,這樣充滿前後上下左右層次關係的感受依然相當明顯。即使是當畫面之外的演員在鏡頭背後與鏡頭中的演員對話時,HomePod 也能將人聲的前後位置關係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來。

上手之後我想說……

再回頭看看 Apple 對於第二代 HomePod 中實時調音功能的介紹:

先進的計算音訊技術,可透過系統級感應進行實時調音。

不難看出,雖然目前無法得知全新 HomePod 上效能更強的 S7 晶片到底在「透過計算音訊能力的增強彌補硬體缺失造成的音訊表現差異」這件事上能做到何種地步,它都毫無疑問地在空間音訊效果的最終呈現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後來又嘗試了一臺 HomePod 在電視櫃上和另一臺在沙發一側、兩臺 HomePod 各在沙發兩側的不同擺放方法,希望看看全新 HomePod 增加的室內空間感應功能能產生什麼效果。HomePod 的不同擺放方式雖然讓聆聽效果產生了一些細微的差異,但不同樂器和人聲之間前後上下左右的層次關係仍然都被一致地呈現了出來。

智慧體驗

第一代 HomePod 推出之後,大家對它的聽感評價有多高,那麼對於它的智慧評價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地更低,比如

不能用第三方音樂服務、不能新增日曆日程、不能同時設定多個計時器等等

不過,雖然初代 HomePod 早早停產,但是也和 HomePod mini 一起,透過持續的更新獲得了不少新的能力,比如家庭廣播、全景杜比聲、配合 Apple TV 和電視實現的 eARC 音訊回傳等等;當然,上述提到的幾個問題也都得到了一一解決。

從個人角度來說,我在 HomePod 上依靠 Siri 比較多的也就是設定定時器、詢問天氣以及執行一些受支援的快捷指令等相對基礎的功能,對於一臺智慧音箱上的語音助手需要達到怎樣智慧的程度,我還沒有明確的答案,甚至認為 HomePod 目前能夠做到的這些事情也就夠了。

不過,雖然我在一開始說對於 HomePod 沒有多少不滿,但即使是目前 HomePod 已經支援的功能而言,

我在日常使用中也還是遇到了不少小問題

上手之後我想說……

以同時設定多個計時器為例。比如同時在 HomePod 上設定了計時器 A 和 B,當發出取消計時器的指令時,Siri 會詢問要取消哪個計時器,這個時候說「全部」「所有」等指令,Siri 就會陷入聽不懂並且反覆詢問需要取消哪個計時器中的迴圈。你也無法透過「取消全部計時器」這樣的指令來達到這一目的,因為 Siri 會將「全部」當成一個計時器的名稱。

比如聽歌的時候,當聽到感覺不錯的歌曲但是不瞭解歌手時,我曾經習慣直接在 HomePod 上詢問這位歌手的介紹,而當 Siri 向我念完了冗長的百度百科介紹之後,它卻無法進一步將這些資料傳送到我的 iPhone 上供我留存或者查閱。

對了,在 HomePod 唸完某位人物的介紹之後,它經常會問我是否需要繼續念下去,而當我讓 Siri 繼續之後,得到的卻是「我的話說完了」這樣讓人哭笑不得的答案。還有一點比較遺憾的是,直到五年之後的今天,

我們依然無法更改在 HomePod 中使用的搜尋引擎

諸如此類的小問題還有不少,它們雖然都不會特別影響我使用 HomePod,不少問題實際上也只要和 Siri 多說幾句話就能解決;但也正是這些問題說明,

HomePod 和 Siri 作為家庭助理,依然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不過,HomePod 的「智慧」當然不僅僅是有一個智慧助手這麼簡單。隨著 Apple 在 WWDC22 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佈 HomeKit 將支援智慧家居標準 Matter 協議之後,就有 HomePod mini、Apple TV 等新老產品陸續推出支援,全新的 HomePod 也不例外。

作為家庭中的智慧家居中樞,我們現在可以透過 HomeKit 實現語音建立自動化、遠端開鎖等等新的能力。我也會在稍後晚些時候,透過專題內容介紹我的家庭裝修經歷,其中當然也會有關於包括 HomePod 在內的 HomeKit 智慧家居佈置思路和方案,以及 Matter 相關配件的使用體驗等等。

上手之後我想說……

對了,此前 HomePod mini 推出的時候,就有媒體透過拆機發現其中

內建了溫溼度感測器

,只是 Apple 一直沒有啟用它們,直到現在才終於有了答案,原來是在等新一代 HomePod 的釋出。雖然我認為應該不會有具備相關需求的使用者會以 HomePod 作為專門且唯一的溫溼度資料檢視工具,我們還是透過參照 Aqara 的溫溼度感測器大致比較了 HomePod 產品中溫溼度感測器的準確性。

上手之後我想說……

HomePod 溫溼度資料與 Aqara 感測器對比

透過對比,我們發現 HomePod 產品的溫度資料與 Aqara 產品相比最高僅有 0。5 度的資料差異,溼度資料的差異則是 2%,相對而言還是比較準確的。而在 Apple 官網的介紹中有說明稱:

在長時間以高音量播放音訊等情況下,準確性可能會降低。

經過若干小時的音樂播放之後再次檢視 HomePod 的溫溼度資料,與 Aqara 產品的資料依然沒有明顯區別,因此 HomePod 產品提供的溫溼度資料在我們短暫的測試中還是比較準確的。此外,我們還對比了第二代 HomePod 和 HomePod mini 中的溫溼度資料,其中溼度資料沒有產生差異,溫度資料最高也僅有 0。5 度的差異。

上手之後我想說……

HomePod 與 HomePod mini 的溫溼度資料對比

購買建議

最後說說購買建議。

上手之後我想說……

如果你是第一代 HomePod 的使用者,那我認為

全新的 HomePod 還是值得升級的一代產品

,而且更推薦選擇立體聲組合方案,後者的空間音訊體驗不論是在聲場還是在環繞音效方面都非常出色,能夠帶來足夠沉浸的家庭影院音效體驗。

如果你還在挑選一臺適合自己的智慧音箱產品,除了需要有一臺 iPhone 或者 iPad 用來設定和配對 HomePod,你

最應該考慮的還是自己在用的流媒體服務

雖然透過更改 iPhone 上的預設音訊 app,我們已經能夠在 HomePod 上直接透過語音播放諸如 spotify、網易雲音樂或者是小宇宙 app 中的音訊,但是每次需要同時說出對應的 app 名稱還是稍顯繁瑣,而且體驗方面也不一定能與其它同價位的產品拉開差距。

在此基礎之上,你還需要考慮的是你的內容消費來源和頻率,如果你聽 Apple Music,看 Apple TV+、Netflix 等等,毫無疑問支援了空間音訊的新款 HomePod 才能真正釋放這些媒體內容的影音體驗。

如果你只是需要簡單聽聽音樂,價格更低許多的 HomePod mini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後者也支援了 Matter 協議,同樣能作為你的家庭智慧中樞享受到不同配件跨平臺協作的便利。

最後,「五年磨一劍」的 HomePod 在我看來,確實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不過,我們自然也會對它抱有更多期望,比如對於更多平臺的相容性、對於更多服務的開放性,以及作為家庭助手而言在不遠的將來是否還能更加智慧和提供更多便利性等等。在經歷了推遲上市、早早停產等坎坷經歷之後,HomePod 再次「涅槃重生」,也讓人更期待這款產品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78042?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waychane

責編:waychane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