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今日評論速覽 | 求職很“跩”的00後能重寫職場規則嗎

5月6日國內主流媒體觀點聚合:

求職很“跩”的00後能重寫職場規則嗎

00後是在物質豐富、精神活動富足的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給人的印象似乎比較“跩”。他們更多被教導的是崇尚專業知識、尊重規則、平等對待他人,對“溜鬚拍馬”“鑽營取巧”等職場惡習也有天然的反感。在遇到職場不公時,他們有更多底氣勇敢說“不”,也善於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當然,對於00後的“生猛”職場表現,網友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有人認為“表現太幼稚”“90後也曾如此”,也有人覺得“後生可畏”,期望00後能給職場帶來一些新風氣。其實,永遠年輕的不是“××後”,而是每個時代那批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往往熱血沸騰,勇於表達自身的獨特見解,敢於向不合理的職場規則說“不”。

中青評論認為,對用人單位而言,這也是一種提醒:不能總依賴過去那套職場法則去對待這批即將入職的00後。畢竟,類似領導“畫大餅”、要求員工變相加班等現象,很容易招致這屆職場新人的反感,也無法透過“打馬虎眼”、玩文字遊戲等方法糊弄過去。繼續沿用過去不合理的職場規則,可能留不住這批既有想法又有創造力的00後們。當然,求職環境的改變,不能總依賴每一代20多歲的年輕人,而是要依靠社會觀念的進步,以及相關規章制度的完善與落實。如此,才能在根本上實現職場環境的改善。

為什麼說勞動課不光是學校的事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併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也意味著,從今年9月開學起,孩子們的課程表裡將有重要一課——勞動,每週授課時間不少於1課時。

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如此看來,讓今天的孩子們認真學習一下勞動技能,確實很有必要。最關鍵的問題就在,勞動課程夠不夠科學,有沒有實用性,是不是能切實培養孩子們的勞動技能以及勞動精神。從目前公佈的方案來看,勞動課程內容共設定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專案組成。各任務由易入難、循序漸進,比較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

澎湃新聞評論認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擺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才能懂得柴米油鹽的人生真味。從這個角度看,勞動課不是學校教育單方面的事,更應該得到廣大家長的支援和幫助——不管是在家還是在校,讓孩子們自己動起來、幹起來,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才能體會到勞動的意義,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對他們的一生都有益處。

“口腔正畸”過度低齡化值得警惕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在兒童口腔診所中,低齡矯治已經蔚然成風,甚至有醫生建議一歲半的兒童佩戴牙套,在他們的營銷話術中,牙頜畸形越早治療,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越低,“基本不復發”。

但在權威專家看來,所謂口腔正畸“早發現早治療”的概念在兒童領域是錯誤的。出於對幼兒的人道關懷,並不倡導過早矯治。中外許多研究顯示,所有種類錯頜畸形的最佳矯治期均在8歲之後,尤其8至10歲是孩子的發育高峰,“骨骼生長髮育重塑性特別快”,而牙齒矯正的根源就在於骨骼的重塑,因此在這期間進行矯治,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口腔正畸”過度低齡化從何而來?追根尋源,是不少兒童口腔診所有悖科學的宣傳,不良營銷,販賣焦慮,讓不少家長著急地為低齡孩子口腔正畸。而這顯然是受急功近利的驅動。於是,故意誘導甚至忽悠,讓孩子不必要地承受矯正牙齒的痛苦。專家指出,口腔正畸市場的過度低齡化值得警惕,不論幼兒還是成人矯正,都屬於醫療行為,都應該遵循醫療的標準和規範。燕趙晚報評論認為,家長應該多一份清醒和理性,而對於誇大和不實宣傳,有關方面應該盡到監管的責任。

請少些奇葩規定多些雙向考慮

廣州某公司最近出了一個新通知,要求員工在週五的下班時間為公司進行大掃除。公司方雖說是以自願為前提,但實際卻成為員工“被自願”,因為不參與大掃除將會受到批評或影響工資。其員工在網上爆料此事後,引起了熱議。對此,該公司辯稱,這是一個團隊拓展的活動,大家在大掃除的活動中,可以增進感情。

這些年,不少公司推出了一些奇葩的規定,如“私人朋友圈必須轉發公司的運營廣告”“飯館對顧客提供跪式服務”“團建強迫員工互扇耳光”等等,這些奇葩規定打著企業文化的名號,恰恰暴露了公司價值觀的扭曲及人文情懷的匱乏。優秀的企業文化,應當展現紮實的經營理念,並對員工有充分的尊重。現實中,很多員工對於公司的奇葩規定常常都敢怒不敢言。

工人日報評論認為,這就需要公司在制定規章制度、組織團建活動的時候,更多地站在員工的角度考慮,平衡好公司利益和員工利益,在不超出法律規定的前提下真正做到尊重員工意願。同時暢通溝通機制,讓員工能真實反饋對於規定、活動的意見、建議,從而根據員工意願及時進行改進。此外,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強監管,一旦觸碰紅線,就要對公司的不當規定予以糾正。真心希望各類公司少些奇葩規定,多些雙向考慮。

推動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最近,國家衛健委等4部門印發《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要求醫療機構應當按照“以保障質量安全為底線,以質量控制合格為前提,以降低患者負擔為導向,以滿足診療需求為根本,以接診醫師判斷為標準”的原則,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這意味著,患者在不同醫院看病,將會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檢查檢驗。

查檢驗結果不互認,原因何在?一是我國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醫療裝置和技術水平差異較大,為了保證醫療質量,減少因誤診、漏診引發的醫療糾紛,一些大醫院只認自家的“片子”和“單子”,而不信任其他醫療機構的檢查檢驗結果。二是隨著國家取消藥品加成、控制藥佔比,檢查檢驗逐步取代藥品成為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一些醫院紛紛添置檢查檢驗裝置,從“以藥養醫”變成“以檢養醫”。三是各家醫院都開設檢查檢驗業務,各有各的科室和團隊,彼此之間缺乏資料共享的內在動力,致使結果互認卡在“最後一公里”。

人民日報評論認為,打通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梗阻”,需要更多配套政策支援,形成改革合力。一是健全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破除“以檢養醫”,讓公立醫院迴歸公益性。二是加快推進醫療資源均等化、規範化,讓不同醫院之間的檢查檢驗水平趨於一致,不斷縮小檢查檢驗水平的差距,逐步擴大互認範圍。三是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提升醫患溝通能力,及時化解醫患糾紛。

上游新聞評論部綜合

釋出於: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