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屢敗屢戰,國產作業系統的血淚悲歌!鴻蒙能否成就星辰大海……

價值線有用、有料、有趣

6月2日晚間,華為正式釋出了新一代智慧終端作業系統HarmonyOS 2及多款搭載HarmonyOS 2的新產品,這意味著,“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已經成為面向市場的正式產品,不再僅僅只是個概念。

早在1999年,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就曾說過,“中國資訊產業缺芯少魂”。其中的“芯”指的是晶片,而“魂”則是指作業系統。

此後的二十年間,國內也不乏企業推進國產作業系統,有國家隊、民營企業,也有阿里、騰訊、小米、聯通、移動等大廠,但最終,這些作業系統很快就銷聲匿跡。

“缺芯少魂”,是中國IT界最悲傷的四個字。

“在作業系統方面,不一定是我們技術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態系統的建設上更加難一些。因為發達國家先入為主,已經在市場中建立了一個完備的生態系統,新的生態系統必須透過市場的良性迴圈才能建立起來,這很不容易。”在華為鴻蒙釋出當天,倪光南這樣表示。

本期價值線將帶來國產作業系統的悲情故事,解讀鴻蒙系統的價值和它的星辰大海。

1999,國產作業系統大會戰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就開始作業系統的研發。但當時的作業系統主要服務於工業,比如最早的作業系統“150機”,就是為了改善石油勘探資料計算,提高打井出油率。從1989年到1993年,國產COSIX1。0作業系統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階段。

但真正意義上的國內作業系統“大會戰”始於1999年。

這一年,科索沃戰爭爆發,期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直接切斷了南聯盟的通訊系統,讓人們看到了一場資訊戰的威力,也對微軟壟斷局面感到擔憂。

時任國家科技部部長的徐冠華一針見血指出我們“缺芯少魂”。若遇危難,一旦被斷供,歷史難免重蹈南聯盟覆轍。

事後證明,徐冠華當時的這一看法極為正確,之後無論是美國對中興或是華為的制裁,都讓企業損失慘重。

當時,最簡單的方法是透過開源的Linux來構建中國最早的作業系統,開源最大的特性是開放,意味著程式碼是全球公開的,任何個人或者機構,都可以基於協議進行編譯。相較於被微軟壟斷的威脅,起碼可以做到自主可控。1994年,在芬蘭讀博士的宮敏回國休假,帶回來20張磁碟,其中就有Linux。Android和鴻蒙都是基於Linux研發的作業系統。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五家公司——Xteam、藍點、中科紅旗、銀河麒麟、中軟Linux等大小公司相繼成立,前兩者是民營隊,後三者是國家隊。楊芙清、孫玉芳、倪光南等一批專家也繼續奔走在前臺。

天才少年12歲自學程式設計,

寫出第一套中文作業系統

1999年3月,衝浪平臺軟體集團釋出了全球第一套完整的中文Linux發行版——Xteam Linux(也叫衝浪Linux)中文版1。0,開啟作業系統國產化之路,系統發行售價48元,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同年10月推出衝浪Linux2。0,次年8月15日衝浪Linux 3。2上市。

屢敗屢戰,國產作業系統的血淚悲歌!鴻蒙能否成就星辰大海……

(任一)

公司的創始人任一是個電腦天才少年。

1989年,任一12歲,那時國內還沒有電腦,任一不知從哪兒搞到一本有關組合語言的電腦書,就開始自學程式設計。沒有人教,沒有機器可供實驗,只能在腦子裡虛擬地想象它的執行。“這感覺比較怪。”

1995年剛剛畢業的任一把上大學時設計的一個晶片賣掉,掙了幾十萬元,得以開著自己的車去上研究生。研究生上了半年,任一覺得課程設計非常不合理,就乾脆棄學,自己開公司。

任一坐在一堆機器中間,除了上廁所沒有挪動過,一個月差不多寫了七八萬行程式。“晚上一般工作到深夜,附近的餐館都關門了,只有24小時營業的永和豆漿還開著門。於是,我吃了兩個月的燒餅夾蛋。”

為了程式設計序,任一曾經一個星期沒睡覺,到最後“人都麻木了,能清楚地感到手指關節在面板下一拉一伸。”最長紀錄是一個月沒出屋,靠吃泡麵活了下來。研發工作歷時一年,1999年,第一套中文Linux作業系統終於面世,僅僅4個月就賣了10萬套,連續4個月位於聯邦軟體銷售排行榜第一名。

衝浪平臺還開發出了全球第一套Linux智慧GUI 安裝程式;開發出中國第一個可以在MS-windows上安裝執行的Linux軟體,這項技術在中國作業系統領域至今保持領先地位。

2001年,衝浪平臺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國內首個在香港上市的Linux企業,並在24個交易日內上漲265。79%。

由於沒有形成應用生態,Xteam Linux系統於2003年5-pre版本後宣佈停更,股價也應聲隨之下跌達90%,目前公司已經退出作業系統領域,且股價長期低於0。10元。

如今,這家公司還在,只是產品轉向行業企業,不再對個人發行。

藍點:三個程式設計少年的“windows夢“

Xteam Linux 1。0釋出後的6個月,名不見經傳的藍點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

藍點的logo很像當時微軟的logo,而藍點也被外界認為,是當時最接近windows的國產作業系統。

屢敗屢戰,國產作業系統的血淚悲歌!鴻蒙能否成就星辰大海……

(左:藍點,右:微軟)

1988年,13歲的鄧煜隨父母從南昌遷到深圳。在學校裡,他開始接觸電腦,學習BASIC語言,並將書上的遊戲程式輸入計算機。1994年,高中畢業的鄧煜和幾個朋友合夥在賽格電子市場租了個鋪面,銷售組裝相容機,又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很多軟體應用。

1998年,鄧煜在深圳龍脈公司鑽研LINUX時,在因特網深圳BBS(電子公告版)的LINUX版上,結識了在深圳萬用網專攻LINUX的“程式設計浪子”廖生苗,兩人切磋技術,大有相識恨晚之意。

1999年年初的一個深夜,在網易的BBS上,鄧煜與海口的李凌有幸相識。當年春,李凌把工作辭掉,背了個揹包買張機票就飛到了深圳,三人決定大幹一場。

1999年10月到12月藍點(BluePoint)一舉拿下了三個大單:與國內最大的PC出口商廈華三寶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廈華三寶的主打產品“狀元一族”中全面預裝藍點Linux ;與長城計算機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其主打產品金長城“颶風699”系列和“居易”系列電腦上全面預裝藍點Linux;與TCL電腦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在TCL主打產品精彩600、610、718系列電腦上全面預裝藍點Linux。僅憑這三張大單,藍點每月出貨量可以做到15萬套,一躍成為中文Linux最大的供應商,佔國內市場份額的80%以上。

2000年3月,藍點軟體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第一天即從4美元暴漲400%以上至22美元,這一紀錄至今未被打破,5個創始人一夜之間成了億萬富翁。同年8月,Linux產品榮獲“Linux作業系統市場佔有率第一品牌獎”。並推出藍點Linux 2。0 。但一個月後,席捲全球的納斯達克股災驟然爆發,全盤皆墨,包括中國的新浪、搜狐等在內的網路股股價應聲急跌。藍點的股價也不能倖免,一度跌去90%。

藍點桌面OEM業務在2000年突然劃上句號。2001年底的一天,在深圳一家咖啡館裡,深圳元徵公司董事長劉易之與當時的藍點公司總裁鄧煜進行了一次洽談,鄧煜以很便宜的價格,把自己藍點公司的股份賣給了劉易之和他的弟弟劉正之,公司其他創始人也把自己的股份出售,藍點的業務發展方向變為以Linux技術為基礎,做汽車行業相關應用裝置與系統的開發。

2017年6月23日,深圳市福田市場監督管理局給藍點公司發出行政處罰,因其長期停業未經營,對其進行吊銷處理,被吊銷的法人企業應當依法進行清算。

官方背景,紅旗Linux正式登場!

依然解不開國產系統的死穴

2018年“中興事件”爆發後,一篇名為“一段關於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往事”的長文在網上流傳。這篇文章的作者叫梁寧,她曾在2000年到2002年擔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助手,深度參與了紅旗Linux作業系統、永中Office、方舟CPU和NC瘦客戶機的研發工作。

倪光南院士是國內頂尖的計算機專家,因與柳傳志理念不同,離開聯想後,他一直執著地推動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而他想要挑戰的則是晶片巨頭英特爾與作業系統霸主微軟組成的Wintel聯盟。

1999年,倪光南離開聯想回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建立自主完整的軟硬體產業體系中來。他的計劃是,透過研發方舟CPU+Linux作業系統,做成瘦客戶機NC,採用“雲+端”解決方案,以替代Wintel架構。

1999年8月,在中科院軟體研究所副所長孫玉芳等支援下,軟體所成功研發了基於自由軟體Linux的自主作業系統——紅旗Linux 1。0版。彼時Linux中文版陣營鼎足成三。

屢敗屢戰,國產作業系統的血淚悲歌!鴻蒙能否成就星辰大海……

有政府背景的紅旗Linu,也有過“輝煌時刻”。2001年12月,在北京市政府採購中,紅旗Linux作業系統中標,永中、金山等國產軟體也都進入採購名單。2002年,一些電腦廠家開始在產品上預裝紅旗Linux系統。這次採購在行業內影響重大,當時,包括紅旗、永中、金山等國產軟體均中標,而微軟卻意外出局。此後不久,微軟中國總裁高群耀辭職,據內部人士透露,此次為“被迫辭職”,原因與業績不佳有關。

在微軟價格高企、盜版Windows猖獗的當時,在政府訂單之外,為了降低成本,聯想、戴爾、惠普等公司也曾預裝紅旗系統。上線一年多以後,時任中科紅旗總裁的劉博表示,國內Linux 的使用量比去年增加三四倍,已經達到100萬套。

紅旗Linux良好的勢頭背後隱藏著一個“要命的問題”:永中Office、金山WPS等國產辦公軟體均基於Linux開發,它們與微軟Office存在著相容性問題。而紅旗Linux又是個小眾系統,由此帶來的各種軟體體驗問題不容忽視。

國產作業系統之所以失敗,歸根到底是兩個問題:一是沒有解決使用者痛點,使用者體驗不佳。

比如紅旗Linux,明明得到政府的大量採購,卻因為使用者體驗不佳,導致一些部門平時用Windows,遇到上級檢查才改回Linux應付檢查;

二是沒能形成系統生態,沒有足夠的應用落地。

華為鴻蒙釋出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向記者表示,在作業系統方面,不一定是我們技術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態系統的建設上更加難一些。因為發達國家先入為主,已經在市場中建立了一個完備的生態系統,新的生態系統必須透過市場的良性迴圈才能建立起來,這很不容易。

2007年,微軟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了自己的Office標準OOXML,併成為國際文件格式標準,Windows作業系統和Office軟體在PC上進一步鞏固了其壓倒性的優勢。2011年,永中科技破產,而紅旗Linux雖然至今仍在更新,但所有權早已易手。

搶奪移動端,

再次失敗

在桌面作業系統上,微軟佔據絕對的霸主地位。而在移動端,經過一番激烈的市場角逐,安卓和蘋果iOS穩佔前兩位。

移動端的爭奪並非波瀾不驚,就在谷歌釋出安卓系統的第二年,2008年,中國移動就推出了首款國產移動作業系統——OMS(Open MobileSystem)。也就是說,彼時的國產移動作業系統有機會佔得一席之地。

2009年第三季度,首批搭載了OMS系統的聯想移動定製機OPhone正式上線。由於當時安卓成熟度較低,加之OMS為了強調自己是自主系統,在初期選擇不相容安卓應用。結果導致OPhone反響平平,很多使用者購買聯想OPhone後的第一件事是手動刷機,換成其他作業系統。幾年之後,中國移動不再要求定製機搭載OMS系統,“首款國產智慧手機系統”就這樣逐漸銷聲匿跡。

屢敗屢戰,國產作業系統的血淚悲歌!鴻蒙能否成就星辰大海……

(中國移動作業系統)

除了中國移動之外,另一家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也開發了自己的移動作業系統沃Phone。

可惜沃Phone系統生不逢時,一方面,當時聯通正在依託蘋果iPhone的銷售追趕移動,並沒有全力推廣沃Phone。另一方面,移動作業系統的市場格局已經天翻地覆,OMS上線時的2009年,安卓系統的市場份額僅有5%,但到了沃Phone上線時的2011年,安卓系統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

隨著越來越多的智慧手機廠商加入安卓陣營,沃Phone系統一路潰敗。

比安卓執行效率更高!

可相容安卓軟體

鴻蒙這次能成功嗎?

近日,華為鴻蒙作業系統Harmony OS 2。0正式釋出,並宣佈華為旗下的百款手機將支援這一系統,而作為華為的旗艦機型Mate40系列,Mate30系列,P40系列以及摺疊屏Mate X2系列當天就可以預約公測下載鴻蒙系統嚐鮮。

一些華為使用者有幸搶先體驗了鴻蒙系統,體驗的感受是“好用,不卡頓”。

鴻蒙系統獨有的卡片功能,可以在應用程式上隨時上劃撥出卡片進行操作,而不用開啟應用程式,更輕量化的操作,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效率。

它可以讓程序最小化地藏在後臺“實時線上”,但又幾乎不消耗資源,方便使用者隨時開啟應用。

在手機螢幕上下滑可以呼叫出超級終端,在同一個華為ID賬號下,多裝置直接透過“拉,拖”就可以進行配對連線,在多裝置上共享、互傳檔案、圖片等,辦公效率大大提高。

還有媒體測試後發現,

採用鴻蒙系統後,手機的電池續航提升了10%,這都是對於使用者來說實打實的好處。

之所以能帶給使用者更流暢的體驗,關鍵是華為自主研發的方舟編譯器。華為官方資料表明,

方舟編譯器能提升24%的作業系統流暢度、44%的系統響應能力和60%的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

因此,鴻蒙比安卓的執行效率更高,更具創造性。

但與以往眾多失敗的作業系統相比,鴻蒙解決了與安卓相容的問題,並且比安卓的使用者體驗更好。

鴻蒙本質上不相容安卓,但是華為手機版鴻蒙相容安卓,為了使用者體驗的平滑過渡,降低開發者的遷移成本,華為在鴻蒙的基礎上做了定製開發,才可以相容現有的安卓應用。現有的開發者開發一個程式,釋出時可以直接相容安卓、蘋果、鴻蒙,降低開發成本,也有利於鴻蒙初期培養開發者生態。

其次,

鴻蒙也同樣面臨生態體系建設問題,如果鴻蒙生態應用太少,也很難滿足使用者的多場景需求。

華為透過系統開源為快速建立系統生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解決鴻蒙長期發展的問題。

華為已經於2020年、2021年分兩次將鴻蒙系統的所有基礎能力全部捐獻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形成Open Harmony開源專案,該專案已有245位貢獻者,最新的版本為Open Harmony2。0。

屢敗屢戰,國產作業系統的血淚悲歌!鴻蒙能否成就星辰大海……

公開資料顯示,鴻蒙生態已經擁有300多家應用和服務商,硬體裝置廠商則剛好超過了1000家,這些廠商涉及辦公、運動、健康、智慧家居、出行、影音娛樂場景,基本上覆蓋了網際網路使用者主流需求。

第三,鴻蒙還有一個明顯的價值點,就是讓系統性使用多裝置協同的門檻大幅降低。

這也正是鴻蒙能夠吸引到上千家硬體合作伙伴的核心因素,將不同品牌不同品類產品與使用者的距離,簡化為了圖形介面上的拖拽和設計規範的卡片化介面。而這之前,幾乎每家廠商都要花精力去搭建一套服務,使用者也要為每一個品牌甚至每一款產品安裝不同的管理應用。

此外,讓夥伴多賺錢,把“蛋糕”做大。

正如在半個月前舉行的鴻蒙智聯夥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所作的發言,過去的華為一直是更擅長親自做產品的公司。從面向商業市場的通訊基站到轉向消費者的手機、PC、可穿戴,華為都表現出聲勢浩大無往不勝的勁頭。

除了體驗改進,華為還展示了3億裝置規模、6萬線下渠道、三大電商平臺等數字,想要“讓夥伴多賺錢,把蛋糕做大。”

目前,華為HarmonyOS2。0正式版上市才不過十幾天的時間,鴻蒙就收穫了超過一千萬個使用者,以及超過一千家廠商的支援;另外,已經有五十萬開發者加入到Harmony生態中,華為鴻蒙迎來開門紅!

萬物互聯的時代,期待鴻蒙系統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