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優秀的民營企業都在反腐?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留下來傳頌至今的千古名句,如今其已經成為寓意反腐敗的名言。只有將到處亂生的惡竹斬掉,才能讓松樹健康長到千尺。

“腐敗”問題,已經成為侵蝕組織發展最嚴峻的挑戰之一,企業作為現代商業社會主流的組織構成,亦面臨著“腐敗”的困擾。毫不誇張的說,不能直面並解決腐敗問題的企業,難以成為有持久生命力的組織。

這兩天,看到碧桂園文商旅集團原總經理張強涉嫌索賄受賄。當然,到底張強所涉何事及相關事件定性,最終要需要司法機關作出裁定。值得注意的是,據媒體報道,張強案是碧桂園內部糾察發現的,目前已經移送司法機關。如果是這樣,其意味著張強案背後是碧桂園主動反腐,要知道,碧桂園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147位,是中國地產行業乃至民營企業的龍頭,其中訊號自然值得細品。

為什麼優秀的民營企業都在反腐?

事實上,除了碧桂園,近幾年來,民營企業反腐且被外界所知的案例越來越多,大體來看,這樣的案例多發生在被外界評價公司治理還不錯的大公司身上。比如,2017年華為消費者BG大中華區執行副總裁騰鴻飛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2020年11月,阿里巴巴內網通報原菜鳥網路副總裁及地網業務負責人史某利用職務收受賄賂數百萬元,嚴重違規被處分……

為什麼越是知名度高和優秀的公司越是在“高調”動真格地反腐?

這背後其實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是這些民營企業業務體量大且在快速發展期,一些關鍵崗位的人客觀上有更多的資源和巨大的市場誘惑;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民營企業的創始人清晰自己企業成功的基石是什麼,敢於也必須根除腐敗。

腐敗不能忍,民營企業1號位親自抓

作為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非常低調,外界很少看到楊國強關於企業具體經營的長篇大論。但是,楊國強關於碧桂園企業文化的論述卻一再被強調和為外人所知。

“對於貪腐行為,公司絕對不會容忍,希望大家明白這個道理、瞭解這個底線。對於國家法律、公司制度,要有敬畏心,警鐘長鳴。”這段話在碧桂園內部幾乎人人都會背,它是楊國強對於公司文化特別是“反腐文化”的核心立場。

有分析認為,此次碧桂園文商旅集團原總經理張強案,可以看出碧桂園對腐敗現象的態度是零容忍的。

為什麼優秀的民營企業都在反腐?

同樣作為民營企業的“1號位”,華為的任正非對於腐敗的痛恨也和楊國強類似。

任正非在內部反腐演講《內外合規多打糧,保駕護航贏未來》中表示,“維持生存的根本就是不能腐敗”。

2017年,華為方面稱,原消費者業務中國區銷售主管滕鴻飛日前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彼時,滕鴻飛所在的消費者BG對華為的營收貢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華為披露的當年半年報,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佔公司總收入的37。23%。

饒是如此,任正非依舊堅決反腐,並表示公司不因為腐敗而不發展,也不因為發展而寬容腐敗。

京東的“1號位”劉強東對員工貪腐則被形容為“掄起大錘砸鐵鏽”。

在2016年雙十一前夕,京東集團對外一次性公佈了10起典型腐敗的事件。對涉事員工全部開除並公佈姓名,以顯示出在“雙11”電商促銷前夕,該公司打擊腐敗的決心。

與京東相比,另一家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在反腐上也不遑多讓。

2020年11月,阿里巴巴內網通報原菜鳥網路副總裁及地網業務負責人史某利用職務收受賄賂數百萬元,嚴重違規被處分。這起案件被定性為菜鳥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廉政案。

為什麼優秀的民營企業都在反腐?

再往前追溯,2012年4月,阿里旗下前淘寶聚划算總經理閻利珉,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刑事拘留。隨後,法院以受賄罪判處閻利珉有期徒刑七年。事因聚划算在招商時,商家因稽核條件嚴苛而向店小二行賄,閻利珉被免職。

類似的反腐案例,在民營企業中還有很多,騰訊、百度、大疆等公司近幾年來均有對外披露的典型案例。

從事後來看,無論是阿里、京東還是華為,經歷了對反腐的嚴懲後,公司業務和市場價值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對於碧桂園來說也是如此,此次碧桂園文商旅集團原總經理張強案,從長遠來看,是一次“刮骨療毒”和督促業務健康發展的契機。

“只有腐敗得到了遏制,公司的業務才能健康”,這已經成為民營企業家的共識,這也是民營企業一把手必須要下場抓的事情。

反腐敗,民營企業的“高招”有哪些?

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腐敗問題一般發生在經濟領域,客觀而言,越是公司業務蓬勃發展期,越是公司體量增長期,腐敗問題就越容易多發。

如何從根本上最大程度地解決腐敗問題?這其實是近些年來民營企業一直在研究和破解的難題。

就拿碧桂園來說,2018年以來,查處專案總經理及以上人員違法和違規違紀,以及違反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共228人。三年查處總經理及以上人員超200人,碧桂園的反腐決心不可謂不大。

為什麼優秀的民營企業都在反腐?

這背後其實是一整套機制起了作用,並且這套機制也是根據最新變化進行動態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腐敗形式。

2000年,碧桂園成立審計部,八年後的2008年成立監察部,設立專門的舉報熱線和郵箱。此後,碧桂園又組建風控審計監察中心後,加強審計、監察的聯動工作,並在2019年成立紀委。

在外界看來,碧桂園的反腐動作已經上升到了系統性的機制建設層面。基於此,碧桂園在內部構築“三道防線”,搭建“四大體系”。

所謂的“三道防線”是指覆蓋流程及業務層面的內控機制、公司層面的風險管理機制、防線管控的監督機制,“四大體系”是指風險管理、內控自評、內部審計、集團監察四大體系。

有了這樣的系統性機制,在聚焦重大舞弊案件的同時,還能透過個案識別業務風險,不斷推動企業管控制度的完善。這意味著,反腐可能會成為推動業務完善和發展的助推器。

為什麼優秀的民營企業都在反腐?

在阿里巴巴,據媒體報道,內部執行一部《阿里巴巴集團商業行為準則》,該準則對財務利益、關聯交易甚至接受禮品、款待等都作了詳細規定,每個新員工在入職時都必須同時簽訂這個準則。

阿里於2012年設立首席風險官,由原集團秘書長、副總裁邵曉鋒出任該職務。外界解讀,“他的其中一個職責是把控企業內部的風險,通俗點說就是將預防和整治內部腐敗進行到底。”

在華為,公司出臺了《華為員工商業行為準則》,要求每一位員工遵守商業行為準則,每位員工以及與華為進行商業行為的實體和個人都應遵守和維護華為在反賄賂和反腐敗方面的政策。

事實上,民營企業的反腐敗問題,不再是單個企業個體的問題,越來越多負責任的企業開始站出來整合行業的力量以對抗腐敗。

早在2015年,碧桂園集團聯合阿里巴巴、美的、順豐、萬科等不同行業的知名企業牽頭成立“中國企業反舞弊聯盟”,釋出《中國企業反舞弊聯盟公約》,旨在共同建立職場的不誠信檔案,以提高企業反舞弊能力,營造廉潔的商業環境。

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說,“我們要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據瞭解,每年7月,碧桂園都會在全集團範圍內組織陽光文化節活動,要求所有碧桂園人在陽光底下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收入,不斷夯實風清氣正的陽光企業文化。

觀察人士指出,無論是從人力、物力還是機制上,民營企業之所以不遺餘力地去反腐敗,核心還是創始人希望自己打造的企業能夠基業長青,根基不被腐敗侵蝕。

而“陽光”是“腐敗”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