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二本青椒選擇回母校做博後,如今發表Nature,填補領域空白

本文

是動植物生活週期的關鍵事件,即來自父親的一個精子與來自母親的一個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則是新生命的起始。然而,在正常受精過程中,精子的數目遠遠大於卵細胞的數目。

植物是如何保證卵細胞只與一個精子成功融合,而不再與其他精子融合以確保其遺傳穩定性?

迄今仍知之甚少。

2021年3月31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孫蒙祥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線上發表了題為:

Fertilized egg cells secrete endopeptidases to avoid polytubey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闡釋了

植物防止多精入卵

的新機制,揭示了一個人們長期不瞭解的植物受精奧秘。

與動物不同的是,植物的卵細胞深埋在母體組織中,很難獲得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經過長期摸索,孫蒙祥課題組建立了一套獨特的

卵細胞分離技術

,並結合單細胞測序技術,構建了國際上首個擬南芥卵細胞和受精卵轉錄組資料庫, 並從中鑑定得到兩個只在卵細胞特異表達的天冬氨酸蛋白酶ECS1和ECS2。

二本青椒選擇回母校做博後,如今發表Nature,填補領域空白

卵細胞分泌的天冬氨酸蛋白酶阻止多精入卵

研究發現在受精前,ECS1和ECS2主要分佈在卵細胞內,而當精細胞與卵細胞融合後,ECS1和ECS2則迅速分泌在卵細胞周圍,降解其附屬細胞(助細胞)分泌的花粉管吸引訊號Lure,從而阻止輸送更多精子的花粉管進入胚囊,避免受精卵再度與精子融合。

課題組同時

揭示了卵細胞可以感知受精成功,只有在受精成功時卵細胞才會釋放ECS,阻止多餘花粉管進入,進而明確回答了為什麼在受精不成功情況下花粉管仍可以進入胚囊,而受精成功後又可迅速阻止多餘精細胞進入胚囊的疑問。

植物防止多精入卵的機制的意義在於:

一方面能保持後代遺傳穩定性,否則物種無法保持下去。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雄性資源使更多的卵細胞受精,產生更多的後代,對作物來講,能產生更多的種子,有更高的產量。

二本青椒選擇回母校做博後,如今發表Nature,填補領域空白

據悉,

武漢大學禹小波博士後,張雪成博士生和趙鵬副教授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漢大學孫蒙祥教授和德國雷根斯堡大學Thomas Dresselhaus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武漢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

第一作者禹小波此前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併入職樂山師範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任講師。

論文連結:

關注我們!瞭解更多碩博資訊!

▼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