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iEnglish:分級測評和智慧推送神奇在哪裡?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去世前曾提出一個深刻的質疑:“為什麼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的領域,卻唯獨對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

但其實近年來,隨著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三波浪潮的深入融合,教育已經在走向自組織、社交化、個性化、視覺化的4。0時代。

從去年就刷屏朋友圈的網紅教育產品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即是由託普朗寧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將研究成果轉化而來的賦能教育4。0的產品。

該系統遵循語言學習本質規律,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類母語環境中輕鬆學習英語。學習效率數倍於傳統英語學習方法,三年時間掌握英語,讓學英語像學說話一樣自然簡單。該系統不僅獲得眾多權威教育部門、各類學校的認可,其效果更得到了數十萬學生的廣泛印證。

iEnglish:分級測評和智慧推送神奇在哪裡?

其中,iEnglish最受關注的就是它的分級測評、智慧推送等功能。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講下iEnglish的分級系統及智慧推送邏輯,幫助真正瞭解iEnglish的“神奇”或者說“魔性”。

iEnglish究竟是什麼?

簡單點說,iEnglish就是以獨立PAD為硬體載體,內建了書籍、影片、音訊等諸多英文原版素材等功能模組的學習產品,與繪本、閱讀器或者線上圖書的不同點在於,系統透過0-150級的精細分級,依據使用者的能力水平,將內容智慧推送,使用者透過閱讀升級獲取個性化的內容。

分級和智慧推送,避免孩子只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導致學習偏差;同時,iEnglish聽讀的核心是可理解性輸入輸出。原則是每篇文章讀懂80%即可,20%透過上下文猜詞及語境來理解,在不影響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繼續往下讀,實在不理解的透過查詞功能和整句翻譯功能來協助實現,但不要走入翻譯模式。語言是靠大量輸入解決的,就像小孩剛學說話,很多說的不通順發音也不標準,但沒關係,繼續浸泡在語言環境中,模仿跟讀進行大量的練習,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量的積累,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為什麼iEnglish要按150級分級?

國外的分級閱讀是針對英語為母語的孩子設計的,它的分級體系及每個級別的內容量偏少,不能滿足非母語環境下孩子的閱讀需求。

一個影片帶你看iEnglish從1到150級的學習體驗,戳下方影片~

iEnglish 依據非母語國家孩子“二語習得”需求及不同年齡孩子的認知、心理發展等特點設定了150個級別。

級別的劃分遵循“由易到難”,150個級別既對使用者的英語能力做到了足夠的細分,也確保了升級的平滑感,讓新使用者對應級別的時候能夠匹配度更高,同時升級的時候做到無感自然。

以現行教材和學校教學為參照,20級之前相當於小學水平,20-60級相當於初中水平,60-90級相當於高中水平,90級以上相當於大學水平。級別劃分應該以孩子能實現“理解”為基礎,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掌握英語而不是升級。如果不能理解文章大意,那即便升級也沒有意義的。

iEnglish分級測評體驗及建議

依據使用體驗,iEnglish會為使用者提供兩次等級測評機會。

第一次是在剛開始使用時。這次測評可能出現不準確的情況,比如孩子首次使用可能誤碰,也有一些家長會心急幫著去操作等等,這也很正常。

所以在首次測評後,累計聽讀時長超過60分鐘後,iEnglish的系統會自動推送第二次測評,如果有課堂作業的情況下,做完課堂作業才會推送二次測評,按照提示進行評測。

在測評時,最好給孩子一個專注和安靜的環境,家長也不要去幫忙,爭取讓測評更加真實反映孩子的實際情況。

在兩次測評獲得相應的級別後,此後都需要積累夠240分鐘的原版書籍通讀時長以及一定量的詞彙積累才能進行升級,如果當前等級閱讀難度過大,可以手動降低學習等級。

iEnglish智慧推送系統

級別的劃分是核心基礎,不同於可以選擇性閱讀,iEnglish系統會依據使用者在系統當中的學習行為,逐漸最佳化推送方案,向其推送更適合的個性化學習資源,以達到最優的學習效果。比如學習過程中的重讀率、發音不準的詞句、閱讀過程中有點選翻譯的動作等等,這些行為都會被系統記錄,相應的字詞句也會在後面的閱讀中反覆出現。

iEnglish:分級測評和智慧推送神奇在哪裡?

所以,有些使用者吐槽,兩個孩子從同一個級別開始學習,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所學習的內容、書目、晉級速度都是不一樣的。這正是系統智慧推送千人千面、個性化的地方。

另外,每一個級別的書目都考慮了這個級別必須掌握的常用詞彙、短語、搭配及語法現象的復現率、重複度。以便讓學生透過單詞、語法在不同場景的自然重現,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單詞和語法,這也是母語式自然習得語言的核心要素。

瞭解“二語習得” 讓你更懂iEnglish

二語習得理論(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重要語言學習理論,包括五大假說,即習得與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

關於輸入假說,克拉申認為單純主張語料輸入是不夠的,學習者需要“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

所以,“二語習得”應該是iEnglish的基礎支撐理論,因為iEnglish強調的就是類母語環境中可理解的大量輸入輸出練習。所謂“可理解性輸入”是指學習者聽到或讀到的是可以理解的語言材料,這些材料的難度應該稍微高於學習者目前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克拉申把當前的語言知識狀態定義為i,把語言發展的下一階段定義為 i+1。這裡的 1 就是當前語言知識與下一階段語言知識之間的距離。

只有當學習者接觸到屬於i+1水平的語言材料,才能對學習者的語言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如果語言材料中僅僅包含學習者已經掌握的知識,或者語言材料太難,語言習得就沒有意義。

所以,iEnglish在分級推送內容上,強調了80%的可理解性。瞭解了“二語習得理論”和本人的梳理分析,相信一定對你理解iEnglish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