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座小城使縱橫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折戟,改變了世界歷史走向

公元十三世紀,蒙古鐵騎縱橫亞歐大陸,所向披靡。正當他們躊躇滿志,以為天下在握之時,不想卻在一個小城折鞭。雖然進攻前後跨度達36年之久,歷經大小戰鬥200餘次,連蒙古大汗也戰死城下,但最終也沒有攻下這個小城。這個英雄的小城——釣魚城,創造了人類戰爭歷史上的奇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程序。

一座小城使縱橫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折戟,改變了世界歷史走向

釣魚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縣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上,其山突兀聳立,相對高度約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南、北、西三面環水,地勢十分險要。城內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絕的豐富水源,周圍山麓也有許多可耕田地。這一切使釣魚城具備了長期堅守的必要地理條件。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兩淮抗蒙戰爭中戰績頗著的餘玠入蜀主政,鞏固長江上游四川一帶防禦力量。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選擇險峻的山隘築城結寨,星羅棋佈,互為聲援,構成一套完整的戰略防禦體系。 釣魚城即是這一防禦體系的核心和最為堅固的堡壘。

1258年,蒙哥大汗挾西征歐亞非40餘國的威勢,分兵三路伐宋。蒙哥親率主力以四川作為戰略主攻方向,意圖發揮蒙古騎兵擅長於陸地野戰而短於水戰的特點,以主力奪取四川,然後順江東下,與諸路會師,直搗宋都臨安。次年2月蒙古兵臨釣魚城,考驗防守釣魚城軍民智慧和意志的時刻到了。

一座小城使縱橫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折戟,改變了世界歷史走向

2月7日,做好準備的蒙古軍隊發動了攻擊,但防守軍民鬥志昂揚、準備充足,經過艱苦戰鬥,打退了進攻。蒙古軍圍繞釣魚城各個防守要點,逐一攻擊,但是均以失利告終。戰事一直持續到5月,蒙古軍還無任何進展,奈何釣魚城不得。蒙古軍隊自攻入四川以來,所經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將投降而輕易得手,尚未碰上一場真正的硬仗。因此,在釣魚城碰上硬釘子後,蒙古諸將大多憤恨不已,必欲除之而後快。

釣魚城守軍在主將王堅及副將張珏的協助指揮下,擊退了蒙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蒙古軍千戶董文蔚奉蒙哥之命,率所部鄧州漢兵攻城,抵城與宋軍苦戰,但因所部傷亡慘重,被迫退軍。其侄子董士元又代叔父繼續攻城,率所部銳卒拼死進攻,但宋軍同仇敵愾,人人奮勇,個個爭先,與其苦戰多時最終將其擊退。蒙古軍主力攻一座小城,耗時5個月而不能下,前鋒主帥汪德臣遂單騎至釣魚城下窺視,不想為城中射出的飛石擊中,不久死於縉雲山寺廟中。汪德臣之死, 給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擊,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羞怒異常。

一座小城使縱橫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折戟,改變了世界歷史走向

在蒙古軍大舉攻城的同時,南宋雖然採取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但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由於沒有地利庇護,為蒙古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儘管如此,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鬥志昂揚,還主動出擊,不時派出小股部隊襲擾蒙古軍營,動搖蒙古軍軍心。蒙軍久屯于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溼,加以水土不服, 導致軍中暑熱、瘧疾、霍亂等疾病流行。在這種雙重打擊之下,蒙古軍隊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驕橫,士氣日趨低落。

拖延至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擊傷,見此情景,蒙古軍將領深知再耗下去後果不堪設想,遂決定撤兵。行至金劍山溫湯峽(今重慶北溫泉),蒙哥傷重病死。據《元史》本傳及元人文集中的碑傳、行狀等所載,還有不少隨蒙哥汗出征的將領戰死於釣魚城下,由此可以想見釣魚城之戰之酷烈及蒙軍損失之嚴重。

一座小城使縱橫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折戟,改變了世界歷史走向

蒙哥的死,使已經攻佔今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準備向埃及進軍的弟弟旭烈兀只好留下少量軍隊繼續征戰,自己親率大軍東還。結果蒙古軍因寡不敵眾而被埃及軍隊打敗,蒙軍始終未能打進非洲。蒙古的大規模向歐亞擴張行動從此走向低潮。因此,釣魚城之戰的影響已遠遠超越了中國範圍,它間接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走向。

1279年,經過崖山海戰後,南宋政權徹底滅亡,而且蒙元已經開始接受漢文化,再堅持抵抗下去沒有什麼意義。於是在得到不殺釣魚城軍民一人的保證後,釣魚城守將開門投降前後持續36年的釣魚城保衛戰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