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連載||《共享與富裕》肆拾捌

連載||《共享與富裕》肆拾捌

連載||《共享與富裕》肆拾捌

連載||《共享與富裕》肆拾捌

連載||《共享與富裕》肆拾捌

連載||《共享與富裕》肆拾捌

第五章 因特網與帝釋網——模式與工具

第三節  開敷結構與搜尋結構

工業化時代與資訊化時代的一個本質差別是“知”,即“動”時代轉向“知”時代。感測器採集了知的資訊,計算機條理了知的資訊,網路作為神經系統傳遞了知的資訊。資訊化網路的本質就是“知”。無論是新生財富的

獨佔供求

,還是閒置財富的

共享供求

,依“知”而建立。帝釋網為我們達於“遍知”提供了外在可能。我們的一切經濟行為,無論是生產製造、流通交易、分配與再分配、消費與供奉都是在基於知的前提下。

工業化社會是盲目的,到處充滿

未知的風險

。工業化的超額利潤是對冒險的獎賞。工業化時代的知是

用前儲備

,我們需要二十年儲備知識,當然還不一定用得上。資訊化網路時代是即用即知。中國古代描述聖人的“知”是“虛靈不昧,不將不迎,接物即知,一過即化。”而佛的最高境界即是“正遍知”即十種知智力。

資訊化網路幫助人類幾乎進入了這個境界。那麼,一切生活,不僅是經濟生活都會因“知”而改變。地球、天空、人、物、時、處都會連結感測器;每個人都是計算機,是資訊元,是資訊節點,是接受發射者,也是轉播傳遞者。一人知既是全社會知,全社會知既是一人知。一人的記憶既是全社會的記憶,全社會的記憶既是一人的記憶。這是帝釋網的最根本功能。我們可以成為

人世間

的正遍知。而且我們不用提前學習,即用即知。網路的其他功能都是這個功能的衍生開發。即用即知有其路徑。

在網路上,我們依兩種結構而達於知。一是開敷點選結構,二是搜尋結構。當我們理解了一個網路的知識結構的時候,我們即可以按照這個結構本身達到我們需要的知識。其實,每一個網路結構都是心性結構的一個開敷模式。複雜結構只是簡單結構的疊加,在不同維度上重複簡單結構就得到複雜結構。瞭解了、熟悉了、任運了自性結構,就正遍知了宇宙的結構。聖人在此意義上稱為正遍知,現象世界是心性的投射,知心性即知世界。

帝釋網是一個知的中介,它替代了人為中介。但是我們要學會使用這個中介。理論上,如果我們學會知識的開出路徑,五次點選就可以到達我們需要的認知介面。這需要你的心裡有一個認知路線圖。也就是網路開出、開敷層次圖。早期的計算機應用需要專業化的培訓,就是熟悉這個複雜的開敷結構。現在,這個複雜的結構變成了滑鼠的、簡單的、點選的無量次重複。無論我們發明怎樣簡單的工具,使用時總會是人機各半的。

搜尋是知的第二路徑。搜尋引擎為人類的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特別是對於人類已經形成的知識,對於提交於網路的知識。依此每一個資訊元都可以具有這些知識。人類達成了知識的共享。搜尋引擎的不足是海量資訊搜尋所帶來的大量的無用資訊。我們不得不靠我們的智力二次乃至N次檢索。因此,搜尋作為一種網路認知工具,當與人工的認知力配合,帝釋網應當採取四種知的鎖定模式,導向當下確定認知。第一,熟悉帝釋網認知的分類,或網路結構。個人心裡熟悉網路認知開出路徑;第二、學會提問,交由網路熟悉資訊元導引。採取網路人工指向。第三、透過網路由網友指向,或網友協助認知,交流認知。第四、引入分類專屬知識區域搜尋,相對集中搜索區域。

基於網路認知,現在產生了一個專業,資料提供商。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時代,大資料時代。大資料是基於對物、個人、企業、組織行為資信的蒐集、記錄、整理、運算,

認知其未來的確定性

,從而為我們的行為選擇提供指導,屬於基於網路資訊的行為分析預測學範疇。通俗講就是出售“我知道”。嚴格講,大資料業是基於現有網路結構的雜亂出現的產業。即,由專業人士調理特定物件資訊元的不同網路的資訊,從而判斷其行為趨勢。如果資訊元指向唯一,如果網路在後臺能夠歸一,則大資料業作為商業模式經營可能不成立。從博弈的角度看,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下圍棋,而不是打橋牌。我們可以看到、認知到每一個資訊元的歷史資訊,帝釋網後臺會自動調理、公開。認知、判斷其未來的行為將是個人的智慧。帝釋網也會成為一個最廣泛的他律系統。當然,大資料公司也可能會存在,不過會演變成棋局的支招者。

智慧是直覺的,是人的潛具功能的開啟和運用,智慧與知識、經驗無關。智慧的直覺已經打開了時間性約束,三世可以一念呈現。不是推知未來,是見到未來。這是佛學妙觀察智的呈現,常人非修證不可開啟。但是,以智慧而駕馭知識,從而使知識具有整體性則屬於易學的通學體系。易學使得繁雜的知識路徑簡單化。易學的小資料大機率模型可以幫助人類從整體上匯入認知。或許人們會將卜學運用於網路的預測和遙測,以小資料確定未來的大機率事件。兩個運算體系並行也許是網路時代的新嘗試。無論是大資料還是小資料,機率事件不可執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易學的認知開敷法,則既是預設的、也是可能的。我們只要瞭解這個模型,就可以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息劃分,於劃分的同時又能建立全息對應關係。社會現象是一個太極系統,任何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現象,也都是一個太極體。社會現象層次無窮,則太極無窮。但是開出結構系統或相近。我們只需瞭解了結構,並將層層社會現象納入結構,就可以建立統一的認知開出模型。帝釋網是無極,每一個專業因特網都是一個太極,每一個太極都可以按照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模式層層開敷,開敷出的每個點或資訊元仍然可以按照此模式開敷,這樣每個人就都可以熟練的掌握開出方法。現在的網站結構性很差,一大片、一鍋粥、層次與層級結構混亂。中國古人把認知稱為“格物”,“認知”是西方科學概念,“認識”是印度禪學概念,“格物”是中國易學概念。格物就是將事物納入易學的認知格式。易學格式是萬物通用認知模式。一切現象都可以帶入易學方程式。按此模式,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即分位又統一的帝釋網。就像人體一樣。器官是各有邊界的,但是器官又是一人一身的。人身是全息五行八卦結構,器官也是全息五行八卦結構;器官與全身依五行八卦全息對應,器官與器官也依五行八卦全息對應。甚至細胞也是五行八卦結構。細胞、組織、器官、全身全息對稱,融為一體。如果資訊元、自組織、因特網、帝釋網之間形成如此結構,那麼,帝釋網就是一個極其便利的、有機的開出、互動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