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相比於錢學森鄧稼先,于敏的名字,知道的人其實不多。至於他在兩彈中的卓越功勳,所知大概就更是寥寥無幾了。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這或許源於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和鄧稼先一樣,在長達28年的時間裡,于敏這兩個字被完完全全地從公眾的視野中抹掉了,而另一方面則是,相比於錢學森和鄧稼先,于敏的出身並不顯赫,父母都是普通百姓,他考入北京大學的經費都是同學父親幫忙資助的,其後他一路靠著自己,一點點走入核能研究所,從助理研究員做起,直至成為兩彈研究的核心專家。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更讓人驚歎的是,在當時權威的核物理人才中,沒有喝過洋墨水的人,他幾乎是獨一個,因此被大家親切地調侃為“國產土專家”。

那麼于敏在氫彈研發方面的貢獻究竟是何種程度的?這麼來講,目前有5大國擁有氫彈,但構型只有兩種,美國的TU構型和中國的“于敏構型”。

1960年,錢三強請于敏參與這個專案時,我國在氫彈方面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和于敏一起工作的何祚庥院士曾講過,當時完全是一張白紙,三大問題:材料,原理,構型,一個都不知道。只能憑著基礎理論,慢慢地一步步往前摸索。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例如既然叫氫彈,又透過核裂變和聚變產生能量,那必然和同位素氚有極大的關係,但這個氚到底是提前注入的,還是後面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卻不知道。

如果是提前注入,那麼這就遭了,自然界中根本沒有這種元素,用何祚庥院士院士的話,比大熊貓還珍貴,一旦人工生產,加上試驗,這個成本可能高達數億人民幣,實在貴得根本做不起來。但後來于敏用自身紮實的基礎理論證明,人工注入是沒有意義的,根本達不到預想的成果。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于敏的這一說法,讓同事們都大吃一驚,幾個人將他的理論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的摳,卻發現找不出破綻,因而最終認定這個結論是可信的,預想的試驗也沒有進行。後來才發現,美國就曾做過相似的實驗,的確是精力和經費上的雙重浪費。

諸如此類的困難點,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攻克也越來越艱辛。更讓大家頭疼的是,當時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幾乎是同時進行,但我國經濟實力有限,國內只有一臺高速計算機,九成時間用在了原子彈上,氫彈方面的計算幾乎靠得都是人工。于敏小組的組員,人手必備一個計算尺和算盤,每天需要在成千上萬的稿紙上進行密密麻麻的演算,幾班人馬輪番上陣,不分晝夜。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1965年9月,于敏帶領小組去往上海研究所,在那裡,于敏發現瞭解決氫彈技術的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熱核材料的自持燃燒。當時原本是為了最佳化加強型原子彈的效能的,因為這個問題不解決,氫彈也沒法更進一步。而他們在最佳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是,熱核材料燃燒不充分,威力一直無法完全釋放。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于敏將整個物理過程拆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進行深入分析,甚至每個資料都仔細推敲和思索,最終找出瞭解決方案,前後歷經三個多月。後來人們把這個時期稱為:核武器研究史上的百日會戰。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于敏這個發現一出來,立馬就給鄧稼先打了個後世都十分著名的隱語電話。因為擔心這個高階機密洩露,兩人用了類似諜報世界的暗號來傳遞訊息。

于敏接通電話後第一句話告訴鄧稼先:我們去打獵,打到了一隻松鼠。鄧稼先一聽身心一震,當即明白這是有了重大突破,便回問道:你們好好地飽餐了一頓?這是詢問他們後續的實驗結果如何,是否確定?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于敏回道:還沒吃呢,因為松鼠身體構造特別,需要進行解剖研究,但是人手還不夠……,言盡於此,鄧稼先理解了,基本上已經確定,但仍需要他的幫助,來做下一步的計劃。於是他立即告知于敏,會盡快趕到。

于敏為保密,跟鄧稼先用暗語打電話,吃貨們聽完大概要餓了

氫彈的關鍵性研發問題被一隻松鼠給承載了,在兩位著名科學家之間進行了資訊交換,網友們也調侃這個暗語別有特點,不愧是以吃為本的中國人。在此之後的1966年12月28日,氫彈的原理試驗獲得成功,5個多月後的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玻爾都忍不住稱讚于敏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