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和動物的邊界到底在哪裡?《第三種黑猩猩》讀後感

你和動物的邊界到底在哪裡?《第三種黑猩猩》讀後感

你想過這個問題嗎?人為什麼是人,而不是其他?為什麼是人成了人,而不是其他的動物?

可能聽起來有些繞,但細細想來,很多我們平時想當然的事情,其實是很多因素交織產生的結果,甚至說這個結果可能也只是萬千隨機結果中偶然的一個,而不是必然的。

從這本書的名字中我們就能看出,傑拉德·戴蒙德把人類定義為了“第三種猩猩”,但是他又以“人類”的身份去探討了自身族群的身世和未來。所以這就引出了這本書的核心問題:人到底是什麼?是一種會說話的猩猩還是單獨的高於其他一切生靈的存在?人到底從何而來,未來又會歸於何處?如果從這兩個問題來看,這本書絕不是簡單的科普書籍,可能探討更多的是哲學問題。但無論是科學普及還是哲學思辨,其目的是一致的,是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審視自己。

古往中外,很多哲學家、科學家還有神學家都曾經探討過人和其他生物的區別,柏拉圖認為人類只是一種沒有毛的兩腿動物,莎士比亞則認為人是“萬物之靈”,16、17世紀的大陸理性哲學派認為,唯有人是具有理性的,是有心靈的,具有外延和精神雙重屬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類都自詡比其他生物要高一等,哪怕是宣揚“眾生平等”的佛教,也是帶著高高在上的態度施悲憫於其他生靈,而非真正的平等相待。

直到1859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人類才知道其實他們和其他生物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和被他們關在籠子裡的大猩猩有著共同的祖先,人不過是會說話的第三種猩猩,兩者在DNA上的差距只有不到2%。然而就是這2%的差距,經過幾百萬年時間維度的放大,讓人類和大猩猩,分化出了大相徑庭的外表形態和天差地別的生活方式。也正因為這2%的差距,讓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長,可以主宰其他生靈的生死。

你和動物的邊界到底在哪裡?《第三種黑猩猩》讀後感

但是傑拉德·戴蒙德卻在書中給這些“人類沙文主義者”潑了一盆冷水,人類到底和猩猩以及其他生物到底有什麼區別,或者說到底人類有哪些其他生物都沒有的獨特之處讓人類有著莫名的優越感。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稱之為“人”,而不是“第三種猩猩”或者“人猩猩”。

使用工具?現在很多研究已經表明,使用工具並不是人類僅有的特權。很多黑猩猩都會使用木棍或者石頭作為攻擊獵食的工具,甚至我們耳熟能詳的烏鴉喝水也並非虛言。

使用火?在很多書籍和電影作品中,火是文明的象徵,人類憑藉孱弱的身體能在猛獸環伺的惡劣環境中中生存下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火。但是在河森堡的《進擊的智人》一書中提到,有個別的倭黑猩猩會模仿人類收集並使用柴火,澳洲的一些鳥類也會叼起著火的樹枝扔到森林裡擴大火勢,以便能飽餐一頓美食。所以火似乎也並非人類的專有“武器”了。

語言?人類會使用漢語、英語、法語等各種語法的語言進行交流、藝術創作,這似乎是界定人類和其他生物的最後一個界限了。但是很不幸,語言也不是人類的專屬,包括猩猩、狐猴、鯨魚、海豚在內的很多哺乳動物都有自己的專屬語言,雖然只能表達很簡單的意思。

這麼看來人和動物之間其實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從本質上講,無論是生理構造還是進化出來的看似獨特的生存技能,人和其他動物並無兩樣。人之所以稱為“人”,而不是“人猩猩”僅僅只是一個稱呼而已,並無生物學上的實質意義。

你和動物的邊界到底在哪裡?《第三種黑猩猩》讀後感

但為何人和猩猩在幾百萬年分道揚鑣後,一個發展出了網際網路、核武器甚至開始創造人工智慧,另一個卻被關在公園裡被人觀賞。傑拉德·戴蒙德認為是一次基於喉頭和舌頭的基因突變,讓人類可以發出更復雜的語言。複雜的語言系統一方面可以更有效準確地傳達資訊,有利於捕獵生存;一方面複雜的語言系統可以組織更龐大的社會族群,團隊協作更有利於文明的發展。最重要的一點,成熟的語言系統可以將知識和技能像基因一樣一代代傳遞下去。所以語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因素。

那麼人類從何而來呢?傑拉德·戴蒙德認為現代的人類起源於東非,而人類和其他猩猩的分化也是發生在非洲。人類祖先在600萬年前和黑猩猩產生了分化,在300萬年前左右,早期原始人再次發生分化為非洲南方古猿和粗壯型南方古猿,粗壯型南方古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非洲南方古猿再次分化為能人和其他未知的幾種原始人種。最終能人在漫長進化時間中生存下來,並在170萬年前分為直立人。50萬年前直立人進化為智人,也就是現在的人類,智人成為了600萬年漫長演化史中唯一倖存下來的人類物種。其他的人類的表親都成了厚土之下埋葬的化石殘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是幸運的也是孤獨的。

但如果探究其中的細節,就會發現人類的進化一直伴隨著競爭和殺戮的,完美詮釋著進化論的適者生存,敗者滅絕。10萬年前智人衝出東非,再次(不是第一次)與歐亞大陸上的尼安德特人相遇,智人憑藉語言、團隊、工具上的優勢在短時間內就完成對尼安德特人的取代,被取代的後果就是消失。所以人類其實是踏著眾多表親的屍骨才站到了所謂的“萬靈之長”的位置上的。

你和動物的邊界到底在哪裡?《第三種黑猩猩》讀後感

在書中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傑拉德·戴蒙德主要探討了人類的社會組織與性行為、種族差異性以及衰老和死亡的問題。說實話,我對這兩部分興趣並不是很大,但其中也有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觀點。比如人類雖然只有一種,但是卻又有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等不同的種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呢?在很多人看來,應該是環境不同造成的,黑色面板可以避免面板曬傷,所以從赤道開始隨著緯度的升高,人的面板顏色就會越來越淡。

但如何解釋人的頭髮顏色和眼睛顏色的差異,以及因紐特人的存在呢?所以傑拉德·戴蒙德認為除了自然環境影響之外,人類的性選擇在人種分化上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性選擇,即無論男女都會選擇與自己特徵相似的人進行性行為並繁衍後代,所以人的某一個特徵就會在某個區域不斷延續下去,具有相似特徵的人就會不斷聚集,所以會呈現出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特性的人種。當然傑拉德·戴蒙德並沒有否認自然環境的影響,而是認為性選擇和自然環境在對人類分化的程序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是,農業的出現以及農作物的馴化對人類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第一反應這肯定是好事,農業出現後人類有了更多的能量來源,不用再和毒蛇猛獸搶食物,可以養活更多的人。這麼說沒錯,但是傑拉德·戴蒙德在書中指出,農業出現之後,人類的生活質量其實是下降的,獲取能量的方式太單一,導致各種疾病的出現,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理農作物,另外,糧食的過剩就會導致階級出現,壓迫和戰爭的產生。所以農業的出現對於人類整個族群而言是進步的,但是對於人類的個體來說就算不得一件好事了。

你和動物的邊界到底在哪裡?《第三種黑猩猩》讀後感

最後一個問題,人類未來歸於何處?傑拉德·戴蒙德認為有兩團烏雲籠罩在這個看似繁榮的人類文明上空,一是核戰爭,二是生態環境的崩潰。核戰爭是非常直接且快速滅絕人類文明的方式,但是正因為人們清楚地認識核武器的破壞力反而會盡量地去避免,所以核戰爭看似恐怖其實在很大機率上它只是一團烏雲永遠不可能降下。但是另一端看上去威脅較小的烏雲反而更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生態環境的崩壞。就像溫水煮青蛙,人們在短時間內看不到生態環境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所以破壞起來便愈發肆無忌憚,但是一旦突破某個極限,人類可能就會遭遇恐龍似的滅頂之災。

在很多人看來,人類是進入現代之後,有了槍炮、化肥、農藥之後才開始的生態破壞。其實人類的這個“光榮傳統”是一直伴隨著整個人類進化史上的。在智人打敗尼安德特人,打開了從東非向全世界進發的缺口後,智人在很短時間內就佔領了整個地球所有能居住的大陸和島嶼。智人的擴散程序對這些陌生地域的生物而言無疑一場席捲天地的洪水猛獸。在人類佔領澳大利亞和美洲之後,智人滅絕了當地70-80%的大型哺乳動物屬,與我們的智人祖先相比,我們當前的生態破壞看上去溫柔太多了。傑拉德·戴蒙德的這些觀點與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上的描述基本一致。但是我其實對於這部分的內容有些懷疑,我其實還想為智人做一些辯解,美洲和澳大利亞生物的滅絕雖然智人要負很大責任,但是氣候突變和環境變化也有一定影響。

雖然現代人在生物滅絕速度上無法和智人祖先相比,但是大氣汙染、水汙染不僅是對大型動物造成滅絕,而是對整個地球生物圈產生從裡到外全方位的腐蝕和破壞,這些是遠古智人做不到的。所以如果人類如果還繼續無視生態環境破壞的影響,繼續我行我素,可能下一個滅絕的就是我們自己了。

你和動物的邊界到底在哪裡?《第三種黑猩猩》讀後感

傑拉德·戴蒙德這本書是其“人類歷史三部曲”(另外兩部是 《槍炮、病菌與鋼鐵》和《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的第一部,探討了人類從何而來,人類如果進化以及對人類未來的擔憂。跳出中外各國各民族的歷史範疇,拔升高度,俯瞰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去探討更宏大、基本的問題,可能對認識人類本身、把握人類未來發展方向更有借鑑作用。